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泰利斯还原论
一滴水中一个世界。世上的一切, 不管是金银、山脉、气体还是人类,皆可还原到单单一组属性。任何现象在经过还原后会变得更易掌握, 也不再如此神秘, 因为组成元素比起整个系统来说, 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2, 卢克莱修假设的运用与范围
“二十年后我还爱她吗?”“如果她变得又老又丑呢?”这类的假设情况不禁让人怀疑,我们是否改变了与那个人关系的变数,或者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如果爱的人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问自己是否依然爱她显然毫无意义。对某人的爱成为假设性实验的对象时,人往往不易察觉焦点已从爱情转移到想象情景之中。某种观念、想法或情感通不过假设性实验时,是我们的实验对象已经改变了。如果窃贼打不开锁而将整扇门打破,去指责打造“牢不可破”之锁的人显然没有道理;同样地,我们不该将概念混淆,将一个概念加入到别的概念的争斗中去。
3, 芝诺归谬法的使用
阿喀琉斯跑多远都永远追不上乌龟, 因为他每次赶上乌龟时, 无论时间多短, 乌龟都多少可以前进一段距离。归谬法不在论证某个观点是否正确, 而是突显出某个论调若是成立,其结果将令人无法接受。
4, 苏格拉底借由询问发现真理
每个有思想的人, 要经常自问其行动目的、动机为何, 甚至包括背后有哪些信念支持。苏格拉底进行的这种询问会导出一种最为普遍的真理---它可以被称为“较为整体的认识”。经由询问,真实无误的世界观不应该会有他所发现的矛盾。若是立论前后能完全一致,那么就等于找到了真理。
5,柏拉图:类比和寓言的使用
有人主张黑猩猩等动物具有人类婴儿般的认知能力,所以应该享有我们给予孩童的同等权利。可是重度智障者的心智功能不过如此,我们也未因此而将他们当作动物一般看待。适当的比喻有时能更轻松快速地掌握住要点。
6,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一切事物都在朝着它的最终目的前进。眼睛的目的在观看,猎豹的目的在捕猎,梨树种子只会长成梨树,而不会变成苹果树。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上的堕落是人类放弃自身功能的表现,等于否定了人类本质与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能实现自身功能的人便是好人,好比能切割的小刀便是好的小刀。但人类如何发现自身功能?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人类本性中特有的那个部分。因此,这种功能不可能是生长能力,因为植物和我们一样也具备此种能力。也不可能是感觉能力,因为动物也拥有此种能力。那些以享乐为人生唯一目的的人,其所作所谓也和禽兽无异。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随心所欲地实践知性品德,即可迈向生命极致之境。
7,奥卡姆简单性的优点
某人再三推辞和你约会,可能是因为太忙,或太紧张而不敢见你。然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那个人对你没兴趣。如果有两种对立的理论可以同时解释某一已知现象,往往较简单的那个会略胜一筹。
8,普罗泰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人人有权拥有个人信念, 某些人的观点不会比其他人更正确。普罗泰哥拉认为猪只要有能力表达出来, 就有权享有自己的意见, 这样一来, 似乎意味着某些人付了一大笔钱受教的意见, 未必比猪的意见高明。我们可能无法得知事物真实的、客观的衡量标准为何, 但如果我们因为某些观点是某些人提出的就认为不真而加以摒弃, 我们将永远无法发现客观标准。
9,培根的归纳法
有天早晨咖啡喝起来怪怪的,我们会认为是把糖误加为盐,而不会以为糖让咖啡变甜的能力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绝大部分事情,都有赖归纳性假设在运作。可是,凭什么我们相信太阳明天必然会和昨天、前天一样升起呢?
利用过去有限的例子来归结一种规则,然后可以适用于未来可能发现的“所有”例子,这种方法称之为“归纳法”。当人类思维从特殊跳至普通,从已经验之事跳至未经验之事时,归纳法便派上用场。然而要记住,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无论我们观察过多少次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某件事,都无法绝对肯定同一件事在每次出现该情况时都会发生。
10,笛卡尔怀疑的限制
人类之所以还能互相宽容对待,乃由于我们相信凡事皆无必然的确定性。虽然这类怀疑让人们彼此相安无事,但却可能给个人带来损害。任何一个怀疑都预设了背后有一个值得相信的基础。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揭穿骗局,也应同样对美善之路充满信心。
11,休谟的必然性
苹果落下而打破树下的人的额头,只告诉了我们某件事是跟着另一件而来,并未透露出前一件事“必然”导致后一件事的发生。人类对于“必然”的信念根本不是推论,而只是一种不断观察后的习惯。
人类往往可以观察到自然界的规律性,但观察不到自然规律本身;人类可以看到某一事件后面跟着另一事件,但往往看不到某一事件“导致”另一事件的发生――亦即,另一事件不得不发生的“必然性”。
12,赖尔:事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报纸上某人的照片由小黑点组成,在小黑点中寻找人像毫无意义,即使是个别小点本身也并非缩小的某人,但整体小点却可以构成人的图像。
13,黑格尔的辩证法
在冲突中发现真理。事物由于不完美,迟早会遭遇对立面的挑战,然后包含在正反两方中的部分真理,就会因对抗而体现出来。
14,波普尔反证法
主张天鹅皆白的动物学家,应该把时间花在寻找黑天鹅上,因为一旦找到一只黑天鹅,不管之前找到十只或一万只白天鹅,原本的理论都是错误的。理论必须冒着被驳斥的危险,才能称得上言之有物。
15,里德显明的哲学
常识绝不会叫人跳下悬崖,或是纵身火海。如果人类祖先抱持怀疑论的思想,在看到饥饿的狮子时,先停下来确定这头野兽的客观存在,而不是拔腿就跑,下场如何当然可想而知。
一滴水中一个世界。世上的一切, 不管是金银、山脉、气体还是人类,皆可还原到单单一组属性。任何现象在经过还原后会变得更易掌握, 也不再如此神秘, 因为组成元素比起整个系统来说, 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2, 卢克莱修假设的运用与范围
“二十年后我还爱她吗?”“如果她变得又老又丑呢?”这类的假设情况不禁让人怀疑,我们是否改变了与那个人关系的变数,或者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如果爱的人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问自己是否依然爱她显然毫无意义。对某人的爱成为假设性实验的对象时,人往往不易察觉焦点已从爱情转移到想象情景之中。某种观念、想法或情感通不过假设性实验时,是我们的实验对象已经改变了。如果窃贼打不开锁而将整扇门打破,去指责打造“牢不可破”之锁的人显然没有道理;同样地,我们不该将概念混淆,将一个概念加入到别的概念的争斗中去。
3, 芝诺归谬法的使用
阿喀琉斯跑多远都永远追不上乌龟, 因为他每次赶上乌龟时, 无论时间多短, 乌龟都多少可以前进一段距离。归谬法不在论证某个观点是否正确, 而是突显出某个论调若是成立,其结果将令人无法接受。
4, 苏格拉底借由询问发现真理
每个有思想的人, 要经常自问其行动目的、动机为何, 甚至包括背后有哪些信念支持。苏格拉底进行的这种询问会导出一种最为普遍的真理---它可以被称为“较为整体的认识”。经由询问,真实无误的世界观不应该会有他所发现的矛盾。若是立论前后能完全一致,那么就等于找到了真理。
5,柏拉图:类比和寓言的使用
有人主张黑猩猩等动物具有人类婴儿般的认知能力,所以应该享有我们给予孩童的同等权利。可是重度智障者的心智功能不过如此,我们也未因此而将他们当作动物一般看待。适当的比喻有时能更轻松快速地掌握住要点。
6,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一切事物都在朝着它的最终目的前进。眼睛的目的在观看,猎豹的目的在捕猎,梨树种子只会长成梨树,而不会变成苹果树。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上的堕落是人类放弃自身功能的表现,等于否定了人类本质与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能实现自身功能的人便是好人,好比能切割的小刀便是好的小刀。但人类如何发现自身功能?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人类本性中特有的那个部分。因此,这种功能不可能是生长能力,因为植物和我们一样也具备此种能力。也不可能是感觉能力,因为动物也拥有此种能力。那些以享乐为人生唯一目的的人,其所作所谓也和禽兽无异。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要随心所欲地实践知性品德,即可迈向生命极致之境。
7,奥卡姆简单性的优点
某人再三推辞和你约会,可能是因为太忙,或太紧张而不敢见你。然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那个人对你没兴趣。如果有两种对立的理论可以同时解释某一已知现象,往往较简单的那个会略胜一筹。
8,普罗泰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人人有权拥有个人信念, 某些人的观点不会比其他人更正确。普罗泰哥拉认为猪只要有能力表达出来, 就有权享有自己的意见, 这样一来, 似乎意味着某些人付了一大笔钱受教的意见, 未必比猪的意见高明。我们可能无法得知事物真实的、客观的衡量标准为何, 但如果我们因为某些观点是某些人提出的就认为不真而加以摒弃, 我们将永远无法发现客观标准。
9,培根的归纳法
有天早晨咖啡喝起来怪怪的,我们会认为是把糖误加为盐,而不会以为糖让咖啡变甜的能力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绝大部分事情,都有赖归纳性假设在运作。可是,凭什么我们相信太阳明天必然会和昨天、前天一样升起呢?
利用过去有限的例子来归结一种规则,然后可以适用于未来可能发现的“所有”例子,这种方法称之为“归纳法”。当人类思维从特殊跳至普通,从已经验之事跳至未经验之事时,归纳法便派上用场。然而要记住,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无论我们观察过多少次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某件事,都无法绝对肯定同一件事在每次出现该情况时都会发生。
10,笛卡尔怀疑的限制
人类之所以还能互相宽容对待,乃由于我们相信凡事皆无必然的确定性。虽然这类怀疑让人们彼此相安无事,但却可能给个人带来损害。任何一个怀疑都预设了背后有一个值得相信的基础。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揭穿骗局,也应同样对美善之路充满信心。
11,休谟的必然性
苹果落下而打破树下的人的额头,只告诉了我们某件事是跟着另一件而来,并未透露出前一件事“必然”导致后一件事的发生。人类对于“必然”的信念根本不是推论,而只是一种不断观察后的习惯。
人类往往可以观察到自然界的规律性,但观察不到自然规律本身;人类可以看到某一事件后面跟着另一事件,但往往看不到某一事件“导致”另一事件的发生――亦即,另一事件不得不发生的“必然性”。
12,赖尔:事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报纸上某人的照片由小黑点组成,在小黑点中寻找人像毫无意义,即使是个别小点本身也并非缩小的某人,但整体小点却可以构成人的图像。
13,黑格尔的辩证法
在冲突中发现真理。事物由于不完美,迟早会遭遇对立面的挑战,然后包含在正反两方中的部分真理,就会因对抗而体现出来。
14,波普尔反证法
主张天鹅皆白的动物学家,应该把时间花在寻找黑天鹅上,因为一旦找到一只黑天鹅,不管之前找到十只或一万只白天鹅,原本的理论都是错误的。理论必须冒着被驳斥的危险,才能称得上言之有物。
15,里德显明的哲学
常识绝不会叫人跳下悬崖,或是纵身火海。如果人类祖先抱持怀疑论的思想,在看到饥饿的狮子时,先停下来确定这头野兽的客观存在,而不是拔腿就跑,下场如何当然可想而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