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
展开全部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中文名
合理情绪疗法
外文名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别名
理性情绪疗法
创立人
阿尔伯特·艾利斯
简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创始人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也是 20世纪60 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4 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5 岁时因肾炎并发扁桃腺炎几近死亡,又曾因肾炎 9 次住院。12 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他独立和无神论的态度。19 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 岁时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1]
阿尔伯特·艾利斯
在12 岁时,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1939 年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 岁时他已完成了约 20 本书的手稿,但未能如愿出版。
有人称埃利斯是自 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 -行为治疗之父。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 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情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情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他把这些哲学观点与行为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理情行为疗法的依据。该依据认为人们是由于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1939 年起,他开始研究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等问题,当时并未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他年仅25 岁。在涉足这些领域后,他又花了两年时间阅读了有关这些研究课题的约1万篇论文和著作。然后发现,自己能够对那些有着性或爱的心理障碍者提供咨询了。
为了获得咨询资格开始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心理学,分别于1943 年与1947 年获得该校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本希望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但因其缺乏医学背景而遭医疗机构拒绝,后来有机会受聘于卡伦·霍妮学院,与C.R.赫尔伯格合作才如偿所愿。在1949-1953 年间,通过实施精神分析,他对精神分析的有效性开始产生怀疑,并由此成为反对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在 1953-1955 年间,他曾尝试过各种其他方法,用以取代精神分析,终于,在1955 年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那就是在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 REBT)。
理情行为疗法是由艾利斯于 1955 年所创的理性治疗发展而来。最初他所用的名称为理性治疗(Rational Therapy,简称 RT),到了 1961 年才改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直到 1993 年艾利斯又将理性情绪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会误导人们以为此治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艾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他曾出版过许多富于创造力的、很受欢迎的论著,尤其是在本世纪 60 年代,他有好几本著作(例如《性无罪》等)的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从而使他的合理情绪疗法得以普及。 艾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专业生涯中,他每星期会晤八十个个别治疗替诊者,指导五个治疗团体,每年对专业人员与大众做两百场演讲与讲习。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籍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内容大部分以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为主。
治疗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非理性观念。只不过这些观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一旦陷于这种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对之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这称为完美目标。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这几个方面特点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2]
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2],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埃利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比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不堪,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也就是C的产生。
ABC理论
治疗区别
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使其学会能够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这是一种认知的、直接的和主动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的功能与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传统的心理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治疗过程。咨询师挖掘求助者的潜意识内容,把他目前的问题同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对其间的关系依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除此之外,他们只能消极地等待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顿悟。这是一个长期而且是十分困难的过程。对有些求助者而言,顿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产生顿悟,也不一定能使其问题得到改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埃利斯通过自己的实际治疗经验论证,只有咨询师采用积极主动的指导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指导的涵义并不是仅仅针对求助者的行为和情绪等表面症状的改善。这一点与传统的行为治疗也有着根本的不同。行为主义咨询师主要是根据S-R公式,通过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他们往往忽视了刺激和反应之间个体认知因素的作用。而合理情绪疗法则强调咨询师的作用应该以认知取向为主,咨询师要充分发挥并调动自己与求助者的认知功能,通过逻辑分析,指出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指导他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来代替。
合理情绪疗法对咨询师的主动与指导功能的重视还表现在它与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区别上。求助者中心疗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形成的非常适宜的心理环境和气氛来使求助者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对咨询师而言,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治疗方式;而合理情绪疗法则并不过分强调双方关系的重要性,也不认为那是治疗所必备的条件,它更看重咨询师的主动、直接和理智的指导作用。
ABC组成
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ABC理论 相关书籍
ABC局限性
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合理情绪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因此,对于那些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这些人虽有可能被治愈,减少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绝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对那些在治疗中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的努力的人,或过分偏执者以及有领悟困难的人,则可能难以奏效。此外,合理情绪疗法对于患有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人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因为他们也可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信念,这有时候会阻碍治疗取得成功。因此,咨询师也要不断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尽量减少自身的非理性成分。
疗法特点
从整体上看,合理情绪疗法有以下一些特点:
人本主义倾向
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依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而且从RET的人性观中也可以看出它的人本主义倾向。
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首先,在咨询原则方面,RET试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的、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
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
最后,RET还专门发展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强调的作用
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治疗过程
诊断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其中,求助者遇到的事件A、情绪及行为反应C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而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B则难以发现。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的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等。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个体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结果的非理性结果。当人们坚持这样的观念,遇到了他认为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咨询师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寻找、发现、准确把握求助者的不合理理念。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咨询师应注意求助者次级症状的存在,即求助者的问题可能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一个ABC。有些求助者的问题可能很多,一个问题套着其他几个问题。例如有一位大学生,在一次考试不及格(A1)后变得很沮丧(C1),其不合理信念可能是“我应该是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B1)。但是他的不良情绪(C1)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诱发事件(A2),引起他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是个永远快乐的人,而绝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忧心忡忡”(B2),从而导致他更为不良的情绪反应(C2)。
因此,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
最后,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虽然这一工作并不一定要涉及到求助者具体的不合理信念,但它却是以后几个咨询阶段的基础。如果求助者不相信自己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那么以后的咨询都将难以进行。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的过去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
领悟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
第一,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中文名
合理情绪疗法
外文名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别名
理性情绪疗法
创立人
阿尔伯特·艾利斯
简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创始人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也是 20世纪60 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4 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5 岁时因肾炎并发扁桃腺炎几近死亡,又曾因肾炎 9 次住院。12 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他独立和无神论的态度。19 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 岁时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1]
阿尔伯特·艾利斯
在12 岁时,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1939 年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 岁时他已完成了约 20 本书的手稿,但未能如愿出版。
有人称埃利斯是自 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 -行为治疗之父。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 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情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情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他把这些哲学观点与行为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理情行为疗法的依据。该依据认为人们是由于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1939 年起,他开始研究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等问题,当时并未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他年仅25 岁。在涉足这些领域后,他又花了两年时间阅读了有关这些研究课题的约1万篇论文和著作。然后发现,自己能够对那些有着性或爱的心理障碍者提供咨询了。
为了获得咨询资格开始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心理学,分别于1943 年与1947 年获得该校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本希望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但因其缺乏医学背景而遭医疗机构拒绝,后来有机会受聘于卡伦·霍妮学院,与C.R.赫尔伯格合作才如偿所愿。在1949-1953 年间,通过实施精神分析,他对精神分析的有效性开始产生怀疑,并由此成为反对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在 1953-1955 年间,他曾尝试过各种其他方法,用以取代精神分析,终于,在1955 年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那就是在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 REBT)。
理情行为疗法是由艾利斯于 1955 年所创的理性治疗发展而来。最初他所用的名称为理性治疗(Rational Therapy,简称 RT),到了 1961 年才改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直到 1993 年艾利斯又将理性情绪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会误导人们以为此治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艾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他曾出版过许多富于创造力的、很受欢迎的论著,尤其是在本世纪 60 年代,他有好几本著作(例如《性无罪》等)的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从而使他的合理情绪疗法得以普及。 艾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专业生涯中,他每星期会晤八十个个别治疗替诊者,指导五个治疗团体,每年对专业人员与大众做两百场演讲与讲习。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籍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内容大部分以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为主。
治疗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非理性观念。只不过这些观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一旦陷于这种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对之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这称为完美目标。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这几个方面特点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2]
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2],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埃利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比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不堪,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也就是C的产生。
ABC理论
治疗区别
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使其学会能够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这是一种认知的、直接的和主动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的功能与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传统的心理治疗学派如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治疗过程。咨询师挖掘求助者的潜意识内容,把他目前的问题同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对其间的关系依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除此之外,他们只能消极地等待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顿悟。这是一个长期而且是十分困难的过程。对有些求助者而言,顿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产生顿悟,也不一定能使其问题得到改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埃利斯通过自己的实际治疗经验论证,只有咨询师采用积极主动的指导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指导的涵义并不是仅仅针对求助者的行为和情绪等表面症状的改善。这一点与传统的行为治疗也有着根本的不同。行为主义咨询师主要是根据S-R公式,通过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他们往往忽视了刺激和反应之间个体认知因素的作用。而合理情绪疗法则强调咨询师的作用应该以认知取向为主,咨询师要充分发挥并调动自己与求助者的认知功能,通过逻辑分析,指出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指导他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来代替。
合理情绪疗法对咨询师的主动与指导功能的重视还表现在它与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区别上。求助者中心疗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形成的非常适宜的心理环境和气氛来使求助者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对咨询师而言,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治疗方式;而合理情绪疗法则并不过分强调双方关系的重要性,也不认为那是治疗所必备的条件,它更看重咨询师的主动、直接和理智的指导作用。
ABC组成
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ABC理论 相关书籍
ABC局限性
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合理情绪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因此,对于那些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这些人虽有可能被治愈,减少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绝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对那些在治疗中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的努力的人,或过分偏执者以及有领悟困难的人,则可能难以奏效。此外,合理情绪疗法对于患有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人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因为他们也可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信念,这有时候会阻碍治疗取得成功。因此,咨询师也要不断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尽量减少自身的非理性成分。
疗法特点
从整体上看,合理情绪疗法有以下一些特点:
人本主义倾向
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依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而且从RET的人性观中也可以看出它的人本主义倾向。
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首先,在咨询原则方面,RET试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的、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
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
最后,RET还专门发展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强调的作用
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治疗过程
诊断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其中,求助者遇到的事件A、情绪及行为反应C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而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B则难以发现。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的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等。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个体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结果的非理性结果。当人们坚持这样的观念,遇到了他认为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咨询师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寻找、发现、准确把握求助者的不合理理念。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咨询师应注意求助者次级症状的存在,即求助者的问题可能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一个ABC。有些求助者的问题可能很多,一个问题套着其他几个问题。例如有一位大学生,在一次考试不及格(A1)后变得很沮丧(C1),其不合理信念可能是“我应该是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B1)。但是他的不良情绪(C1)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诱发事件(A2),引起他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是个永远快乐的人,而绝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忧心忡忡”(B2),从而导致他更为不良的情绪反应(C2)。
因此,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
最后,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虽然这一工作并不一定要涉及到求助者具体的不合理信念,但它却是以后几个咨询阶段的基础。如果求助者不相信自己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那么以后的咨询都将难以进行。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的过去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
领悟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
第一,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