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观后感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53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整个《投名状》的大背景,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而对应着的社会则是一个典型的存量社会——存量社会意味着内卷,意味着零和博弈,意味着你死我活。
电影的开头,二虎一句”这是从死人身上捡的”展现出了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没有生产力的突破,没有新技术,新市场的扩张,一个存量社会当中的资源数量是一定的,甚至是缩减的,想要生存,想要过得更好,就得去”抢“,去从死人身上扒”财产“。
说的很残酷,但是现实比这更残酷。我们这代人出生成长在和平的环境,没见过死人,更没见过战争,这是一个人命最值钱的时代,我们理所应当的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斗争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所有事情都有道义的底线。
依据这些,我们才有了我们认为的人权,才有了我们认为的价值观。我们认为生命和道德是理所应当的,我们理所应当的鄙视争和抢,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在高速增长,尽管有人挣的比自己多得多,但是看着自己也在日渐增长的财富,虽然嫉妒,但是也不会有多不平。
但是在一个存量社会当中,总量就这么大,你多了就必然意味着我有的少,你想多占有一点,就得从别人嘴里抢。无论是电影里三个朝廷重臣之间打的小算盘,还是庞青云杀掉苏州城内投降的守军,都说明了这一点。包括如今的中美冲突,我们的日子变好了,钱变多了,世界上的总财富增长的并没有那么快,那么必然要有人把钱掏出来,必然要有人日子变差,但是没有人会允许别人从自己的钱包里把钱拿走,要想拿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抢。在文明社会里叫竞争,在国际社会上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战争。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普通人能活的这样舒服的,但这也不是让我们忘记时时刻刻存在的,无法逃避的,甚至是需要玩命的竞争。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数千年甚至上万年里,资源一直比人命重要,虽然我们并不想承认这一点。

电影中出现的上下级关系有这么几种:被俘的庞青云和姜午阳;投官后的庞青云和赵二虎,姜午阳;陈大人和庞青云;庞青云和两个因为奸淫妇女被杀的兵;慈禧和庞青云。

此时姜午阳是庞青云的上级,庞青云是下级,甚至是俘虏,十分被动。
当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后,不要过快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多看少说,对自己能力夸耀的越厉害,做出的姿态越张狂,反而不利于之后的提升,说20有100和说120有100,虽然都是有100,但是带给人的冲击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要太过于着急表现自己。

投官后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攻下城池后的第二天,两个二虎手下的兵奸淫了妇女,该不该杀有没有错暂不评论,但是庞青云的做法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进城前,庞青云没有和属下约法三章或者讲清楚军纪要求导致属下犯了错误,这是庞青云的错,也是管理者应当引以为戒的;但是很多时候很多问题事先是无法预知的,这个时候庞青云的处理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是决绝的指明问题和处理方法,一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不改变,虽然自己也有责任而且两个孩子确实事先也不知道,还有一众亲信求情。当一众亲信开始求情的时候,其实这两个孩子就死定了,因为这个时候手底下的这些兵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兵,但是都是跟着赵二虎和姜午阳摸爬滚打出来的,心里这两个人的威望要比庞青云高,庞青云这个时候要是松了嘴,之后这只部队他就没法管了,他的威信就没了;但是同时他如果执意要杀,仍会伤了一众弟兄的心,也会丧失自己的威信。这个时候他先用自己曾经也被欺负,希望穷人们不再被欺负的说辞让一众兄弟对自己的决定有了同理心,让一众兄弟觉得这两个人确实该杀,然后又说给他们礼遇,让他们死得痛快相当于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反而让一众兄弟觉得该杀。这一套操作下来威信有了,让兄弟们不敢随便违抗自己的命令,然后又通过自己的苦情戏让大家觉得他庞青云心里有正义,也讲义气,让一众兄弟心服口服。
第二围苏州城士兵投诚时。二虎和庞青云争执的焦点在于这些人杀与不杀。也正是因为这次争执,让庞青云对二虎有了芥蒂,也让二虎对庞青云产生了不满,但是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庞青云对二虎是忌惮,下属只有两个属性,能为我用和不能为我用,这是带有杀心的,自己的下属对自己的团队的号召力这么强,是个领导都会起戒心,二虎虽是无意,但是庞青云有心;但是反过来,二虎的号召力不应该这么轻易地展示出来,如果他没有反心,那么他就应该低调行事,展示自己对整个团队的号召力就是在向领导示威,也是在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如果真有反心,那就一做到底,把大旗扛起来。而且庞青云跪下求二虎是知道二虎是个重情义的人,知道没有二虎他赢不了,但是同时让上级当众放下尊严求自己,已经是很危险的事情了,但是这个时候往往人们都不自知,甚至还感觉自己很厉害,能让自己的上级放下尊严来求自己。第二点,二虎未经大哥允许就私自答应下条件,擅自行动,而且当众让自己唱红脸,让庞青云唱白脸,本身就是给庞青云难堪。
在实际问题当中想要即达到自己目的又不让他人难堪,尤其是在这种对方已经摆明立场骑虎难下的时候,僵持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是找一个能让对方顺势而下的方法,给对方一个台阶,或者给对方一个理由来妥协,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对方找好这个理由。
才能比领导强的时候不让领导算计自己其一:和领导培养出私交;其二,顺着领导的意思来办,别对着干;其三,有功归上,自己不居功,不揽功;其四,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站在自己的角度办事。

陈大人对庞青云的态度有三个改变,第一次是将信将疑,他在赌,但是并没有把全部的身家性命赌上,庞青云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庞青云用一个对于陈大人不痛不痒的条件,来换对陈大人的一个大的期望,失败对陈大人来说没有多大损失,成功反而收益会很高。
庞青云其实是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的,在二虎说几个月拿下南京的时候,三个大人都笑了,只有庞青云知道为什么,因为仗打完了,大人们就没办法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了。有能力的人在对的事上像是一把好用的刀,但是不懂得思考上级在想什么的人一旦破坏到上层的利益或者功高震主,很容易让上级感觉像是一把插在自己身上的刀,欲除之而后快。
第二次是庞青云拿下南京,陈大人领着庞青云去见慈禧,这个时候陈大人对庞青云还是很看中的,甚至因为庞青云而感到荣光。但是庞青云减三年税负的事情让陈大人感觉到了慈禧态度的变化。
第三次就是惜才但是又不想趟这趟浑水了。这时候他虽然尽力去提醒但也无力回天了。
陈大人最后的转折其实是来自于慈禧对庞青云的态度。

当庞青云打下南京之后,真的是应了他这个名字,一步登天。庞青云并非无帮无派,他很明显就是陈大人的人,当他面见慈禧的时候,慈禧是很看好他的,一个是个人能力极强,而且年少有为,但是庞青云算错了一点,他虽然能站在陈大人角度来看待问题,但是他没有把自己放在慈禧的角度看问题,慈禧一句“以后共事的时间还很长”基本上打消了其他窥伺或者眼红庞青云的人的歪心思,基本上算是拉拢庞的一句很明显的话了,但是庞这个时候来了一句请求见面江南三年税负,无论事大事小,这一句话等同于仗势邀功,等同于给慈禧脸色,后面慈禧虽然答应了,但是也同时对这个人画了个叉。

其实就是一句话,时时刻刻站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思考更全局的利益,形势。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他人的利益。

这个事情其实在上一部分当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如果你想当头,你就要培养自己说一不二的威信,如果你不是头就不要随便展示出来自己对团队的控制能力。

这一部分其实也在前面说了,在庞青云要杀掉那两个小兵时的行为做法。

想要跨越阶级,必然需要用较少的资源,战胜更强的敌人。同一个规则下,想要用较少的资源实现对敌人的超越,必然要比对方有着素质更高,执行力更强的团队,但是这往往是不太现实的,资源多的一方势必更好掌握更好的团队。这个时候只有两个方法可以用,一个是在新的规则下和对方竞争,俗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或者是点子创新。但是这也意味着必须要有一个极强的团队和管理,就像抢占山头一样,极好的点子虽然想出来了,势必也会被其他人,尤其是哪些敏锐的巨头发现,除非你跑的比巨头还快,否则就算你提前发现市场,最终也会被巨头夺走;一个是合纵连横,整合资源,聚集几个较小的或者行业行业第二第三的公司来争夺,这样利益相关,各取所需,但是一定不要在合作中让自己被大于自己几倍的对手兼并,或者事情结束之后反被盟友抛弃,一定要有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

越是外部压力大,团队内部越是能拧成一股绳;但是当团队内部一旦出现猜忌和怀疑,团队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这也是瓦解敌人的法宝。庞青云最错的一招在于功业未成却先杀了自己的兄弟,导致领导团队分崩离析,最终崩溃。别人之所以忌惮你,是因为你有一帮敢为了你和别人拼命地兄弟,是因为你有一个信服你的指哪打哪的团队,而不是因为你个人。外人挑拨,大多数都没安好心。

兵不厌诈也分对敌对我,对自己人必然要言而有信,对敌人可以兵不厌诈,关键在于要达到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