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0-2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服饰风俗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朝鲜族服饰,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 *** 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风俗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朝鲜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风俗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丧葬风俗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

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

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

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礼仪风俗

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婚姻风俗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

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

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

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

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

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

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

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

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

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

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

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

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

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

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

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

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

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

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

婚事完毕。

1.水田文化

朝鲜族进入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代。

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加之封建王朝的暴政统治,使朝鲜半岛农民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

为了生存,他们被迫跨过鸭绿江、图们江,到地广人稀且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中国边境地带寻找生路,垦殖拓荒。

1876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陆续侵入朝鲜,直到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

血腥的屠杀和大肆的掠抢,也加剧了朝鲜边民向中国的流入。

从19世纪中叶起,开始有较多的朝鲜族人迁入中国东北地区。

到1945年以前,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已达170万多人。

在这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朝鲜族人民为中国东北大地的开发垦殖、繁荣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朝鲜族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始作俑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早期传播者。

产生于水田劳动的“水田文化”,曾经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朝鲜族,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取向和价值评判发生着重要影响水田作业,在工艺流程上要求整体的协调性和局部的相互配合,因此,天然地具有显著的联合劳动色彩。

即便是一个能耐很大的人,也很难自成体系地筑坝蓄水,开渠引流。

也许,正是这种劳动方式内在的关联度,使朝鲜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特别富有组织与合作的意识。

他们往往习惯在组织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实现个人的劳动价值。

这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前,朝鲜族生产队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汉族生产队的一个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水田劳动的另一个特性是劳动过程中的快节奏。

不管你主观上愿不愿意,赤腿弯腰在冰凉的泥水中劳动,都不可能让你在四平八稳、慢慢腾腾中去体味一种劳动的享受,明智的抉择是速战速决。

这种劳动节奏也影响到其它方面。

朝鲜族铲地、盖房子或干其它农活儿,一般都“干起来一溜风”,把一件事痛快干完了,聚到一块去喝酒跳舞,亦不乏酣畅淋漓。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朝鲜族经商做买卖或者去出力打工,对那种日积月累,节奏慢、效益低的项目,一般是不怎么青睐的。

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组织合作意识,随着时光的演进,已逐渐积淀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朝鲜族参与集体和社会事务的热情普遍较高,凡是需要“组织起来干”或“在组织里干”的事情,一般都干得挺好。

翻开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史料浏览一遍,你就会发现,就是这个跨界而来的民族的英雄儿女,对共产党的召唤一呼百应,一批又一批的主动参军参战。

据统计,“三大战争”中牺牲的朝鲜族烈士仅延边地区就有13048人,占该地区烈士总数的97%以上。

这正是朝鲜族人民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尊严,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最生动的历史写照。

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朝鲜族演员跳独舞不见得比别人多么出色,然而,若是排练集体舞、团体操,特别是大型的集体表演,他们的组织协调天才,立刻就会大放光彩。

其组织协调的水平和表演的精湛程度,在全世界都堪称一流。

2.走动特性

朝鲜族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但他们似乎天然就具有“走”的意识。

这也许与他们原本就是跨江而走来的历史出处有一点渊源。

早些年,在村屯里居住的朝鲜族农民,就有在一个村里也经常换房搬家的习惯。

本来在村东住得好好的,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就拔寨起营,搬到西头去了。

再过两年,可能又会搬迁到南头或北头去。

弄得同村居住的汉族老乡目瞪口呆:他们怎么拿搬家当儿戏,说搬就搬呢?

其实,朝鲜族走动迁移的特性,决不仅表现在小小的村屯里。

他们跨江而来的初期,绝大多数落脚在荒野山村的沟沟岔岔之中。

后来,他们渐渐地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基本上走向了平原地区。

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那里水田面积大,更适合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二是那里距离现代文明稍稍近点,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好一些,特别是因为那里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学堂,更便于子女去接受知识的熏陶。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社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成为一道时代的风景线,这一波走动可谓是大潮汹涌,行色匆匆。

朝鲜族是中国各民族中最快、最好地抓住和利用了这一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之一。

他们走的是那么决然、潇洒。

虽然也有“牵衣拦道顿足哭”的惜别场面,但最终还是一批接一批地走出去了。

奇怪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随波逐流地加入到人头攒动的“民工潮”大军中去。

因为,那是一种所获不丰的低效率流转,那不符合朝鲜族的价值标准。

在国内,他们先是走向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威海、烟台等几个发展较快,充满机会的城市。

很快地。

便开始大举地向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进军。

准确的人数已经无法统计。

据权威人士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至少也有超过30万人次出过国。

或是短期访问,或是倒包贸易,或是长期打工,总之,这个队伍热闹得很。

1995年以来,每年通过官方银行汇回来的外汇,都在1亿美元以上。

3.生活个性

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生活个性和风俗习惯,这些正构成五彩缤纷的多民族大家庭瑰丽的色彩。

朝鲜族也是一个极具生活个性的民族。

朝鲜族人一般不怎么打民事纠纷方面的官司。

翻开各级法庭、法院的卷宗,朝鲜族当事人的民事案件确实十分稀少。

当然,刑事案件另当别论。

不打民事官司,并不说明这个民族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意识,而是他们民族内部有一种自我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隐性机制。

朝鲜族是一个性格直率、性情急火的民族,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自然不少,也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况。

但他们很少告到官府去解决这类事。

今天打完了,明天双方到一块,喝一顿酒,往往也就烟消云散了。

朝鲜族敬老爱幼已是闻名天下的一种美德。

不知世人还有哪一个族群能把“儿童节”和“老人节”过得像朝鲜族那样惊天动地,无以复加的隆重、热烈、欢快。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六一”儿童节是个“大节”。

这一天是全州人民共同的节日。

少年宫里,公园的林荫草地上,山边小溪的河滩上,到处都是身穿节日盛装的人群。

即使这一天不是“双休日”,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也都约定俗成地视之为休息日。

在其乐融融的亲和氛围中,孩子们得到极大的欢乐,成年人们则再次品味和憧憬着希望的甘甜。

朝鲜族老人过“花甲”,绝对是世界上最为隆重的人生庆典。

每次参加这样的仪式,看到老人们接受晚辈的跪拜,畅饮着晚辈敬献的米酒,陶醉在欢歌笑语的喜庆氛围中,看着老人那种安详、那种满足,那种带着泪花的微笑,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庄重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种仪式其实是代表着一种肯定、一种收获和一种从血液中突涌出来的报恩之情。

饮食文化一般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特性和生活质量,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有其一枝独秀的鲜明特色。

朝鲜族的“汤文化”堪称世界一绝,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把“汤文化”发挥得像朝鲜族那样淋漓尽致。

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喜庆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他们都对汤情有独钟,须臾不能离开。

狗肉汤、牛肉汤、猪肉汤、河鱼汤、海菜汤、豆腐汤、饼汤、冷面汤、酱汤……仅仅是酱汤,又可以因所用酱的品种不同而分为若干种。

朝鲜族喜欢把饭泡到汤里吃。

在朝鲜族家里做客,碗里、盆里出现剩饭是很正常的事,但一般汤是不能剩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朝鲜族的生活中要是没有了汤,尤其是酱汤,差不多就像没有太阳一样地令人不可忍受。

“狗肉汤”是朝鲜族“汤文化”的集大成之代表性作品。

朝鲜族医学认为,狗 *** 有温中补肾、养颜美容、强身健体之功效,尤其在酷热难当的伏天食之,更能收到美妙之效果。

朝鲜族款待客人,奉上一桌狗肉宴席,是一种较高的礼遇。

过去生活困难时期,杀一条狗实属不易,往往要加三四遍水,反复地煮而食之。

现在,吃狗肉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据粗略统计,延边地区每年消耗的肉食狗,大概在30万条左右,而地产狗则不到10万条。

所以狗贩子的足迹就踏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当然,自治州当局很重视这一“大市场、小产业”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卓有成效地发展肉犬养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