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毕业三年的人,一直在做办公室工作,现在想学点东西,请大家帮我推荐一下
2011-03-05
展开全部
好,环境,心态等各因素
推荐这个网站给你,或许对你会有启发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择业与就业
----是谨慎择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非常谨慎,心想一定要选个跟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同的企业才肯就业。br />
有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深圳,她们俩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个人阶段性规划也非常好,所以,她们在择业时有几个要求:一般的公司不去,跟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无关的司不去,而且还要求要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她们怀着招聘的公司多得的想法,可是一个月后,盘缠差不多用完了,我发现她们还每天来往于人才市场的路上。
毕竟,我们只拥有理论知识,要去与那些已经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层次比我们还要高的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疑我们有相当的劣势;加之大部分企业都偏重于实用而不愿投入时间栽培,一些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面试的印象也不错,结果却没有被录用,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此。所以,建议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适业
----是卧薪尝胆累积自身竞争力,还是快鱼吃慢鱼寻求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eq)都欠佳,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练少,所以,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不能笑对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进入一家公司才工作三四个月,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于是马上想着换新工作,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有的学生以为十年寒窗都在花钱,踏入社会就是赚钱的好时机,甚至用频繁转换工作来作为加薪的跳板。可是,频繁转换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没有涨高,能力也没有增长,白白浪费光阴。
建议步入社会时先卧薪尝胆的沉淀下来,深入地实践学习和积累,即使想要去进修深造的,也要等三四年后再考虑,或者不脱产学习。既然就业了,就要学会适业、守业,适应现在的职业,锻炼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要完全学习到一个中层岗位的知识技能(达到独立操作能力),没有两年以上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最多也是表面功夫。
你已经具备了十年寒窗的知识积累,恐怕还需要十年寒苦的实践积累,企业是不欢迎半桶水的,说什么你都懂一点,但深入谈下去你就什么也不懂了,其实也就是你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你独立去做,那不成了“打杂”的?
最初就业,先选择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
谁都希望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既舒服又高薪,要是能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甚至小组负责人,那更是梦寐以求的事了。
但是我建议大部分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先选不太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岗位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压力会非常大。你与公司是在比较耐力,岗位越重要、薪资越高,公司对你的期望就越大、越快;对于不太重要的岗位,你就赢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并且,找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你才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与人力资源经理合
一般而言,管理完善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是一个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者,如果你认可这家公司,不妨多与人力资源经理沟通,让他为你做好中短期职业规划。
通常,人力资源经理会与部门经理一起,利用三个月的试用期对你进行观察和给一两个项目让你去试试,然后综合公司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情况,考虑你的个人性向特质,为你制定一个中期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你目前的现实条件,建立一个差距模型,然后为你设计一个季度的、半年的、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列出哪些是需要你自身努力提升的、哪些是公司要帮助你的,最后还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辅导,以确保你能够按照规划发展。
职业与职业生涯
每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往往要经过几次的变迁、几个阶段的跳跃,我们不妨先就业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沉淀三五年后,待自身的人力竞争力增强,对社会认知更深,再向职业规划发展。一方面可以积累多一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工作中更理智、更客观的审视自己,并对之前的职业规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别人的经历或许对你会有启发
小女生北京职场8年真实经历
一、找工作的经历,1995到1996
我于1996年从一所重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因为男朋友的原因,我起初找工作的目标锁定北京。找工作的过程回想起来还是很苦涩。那时找工作就不容易,我家里没什么关系,英语专业也不好找工作,我又是女生。
我到北京参加了一些大单位的考试,但都没什么结果。后来柳暗花明,偶然参加了一个北京一家国字头的大公司招办公室行政人员的面试。面试时我表现不错。感觉如果是公平竞争,就应该是我了。但也没抱太大希望。记得当时有人问到工资,对方说是一个月1300元,300元基本工资,500元伙食补贴,500元奖金。公司提供宿舍。我当时觉得如果能得到这份工作真是太好了,因为我爸爸妈妈工作了一辈子,也就才赚一个月一千多二千元啊。我一毕业就能拿这么多钱吗?(当时我在大学的月生活费是300元,已经算是同学中不错的了。)
后来证明我的运气很好,招人的领导是真的想招合适的人用,什么关系也没看,招了我。虽然这份工作最后成为鸡肋,但当时真是求之不得,高兴了好久。
(经验一:毕业时是否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有的时候是塞翁失马或塞翁得马,难说祸福。我在这家国企的很多同事都是当年一个系推荐一两名的好学生,得以进到这家公司。结果他们当年的一些同学由于毕业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早早出来闯荡,反而后来居上。至今令他们感慨不已。)
二、国企三年,1996到1999
1996年7月份我到北京报到了。
公司的宿舍是租的附近一所学校的房子。筒子楼,三个人一间十二平米的屋子。冬天,房间里呼气可见。夏天酷热,只能拎桶水到公共卫生间对付着洗一下。更难受的是同宿舍的人不太好相处。举两个例子。一人喜欢晚上做一大桌子饭菜,找她的好朋友来吃。吃完了,全摆在桌子上,就出去玩了。夏天房间里的温度绝对在三十度以上,剩菜这么摆几个小时,你能想象屋里什么味道吗?要不忍着,要不我就得收拾。这种事几乎每周发生两三次。(很难想象爱做饭的人不爱洗碗。)而到了周末她的男朋友九点就来了,躺在她床上,一待一天。十二平米的房间,我怎么在他对面坐着或躺着?于是周末我天天在外面游荡。
工作主要是:早上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打热水;坐下来,接接电话;有别的部门送来的文件就登记了,送到领导处;过一阵领导批了再取回来,送到相关部门。上午九点多取一次报纸,分送到领导处,然后看报纸。下午也是有文件送送文件,没文件就闲着。接几个电话说领导不在,开会去了,用留言吗?或者打文件什么的。月末做个奖金表,到财务处领出来,发给部门各处室。第三个月到总务处领部门所有劳保用品,洗发水洗衣粉之类,再发到各处室。一年难得出一次差,一般是参加不相干的会议,领导为了照顾我们年轻人特意安排的。
这些就是我的主要工作。虽然各个部门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我们一干个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就天天这么过。
但是整个生活还可以,虽然一个月1300元工资,但偶尔会有点奖金。我没什么家庭负担,除了买点东西给父母意思一下外,就是吃光用光。和同事到处玩,蹦迪啊,游泳啊,泡吧啊,卡拉ok啊,打牌到半夜啊。虽然都找物美价廉的地方消费,但当时真是很快乐。
这样的日子转眼三年多。
怎么说也是年轻人,不可能不想未来,尤其到了工作二年以后,也有好多抱怨,没前途,工资低等等。但是这份工作毕竟很体面,工资也还养得活自己,还有可能分房(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目光短浅),将来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抛掉了有点可惜。反正就是鸡肋。就这样又拖下来。在这期间,闲不住,我先是自学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现名为司法考试)。又准备考一个金融专业的在职研究生。
199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结婚了。我的运气好,他分了间老式的两居,用他工作三年存下的钱(我是什么也没存下)做了很简单的装修。我们就搬进去了,当时为了能天天洗澡,自己有个安静整洁的空间,我激动得都快哭了。
然后我发现我考上在职研究生后,平均一个月的学费是1000元,要交三年。我当时的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也看不到以后有大规模上涨的可能。也就是说我赚的钱我自己花都不够!要交的几万元房款,以及以后的家庭支出全得靠他。虽然他没有怨言,但我接受不了。
而我当时在北京的同学,鲜有工资低于3000元一个月的。原来一个月赚800的,都早换工作了。就剩下我抱着这块鸡肋。
于是在1999年年末我开始决心找新工作。
(经验二:后来看看,我在国企这三年绝对是浪费青春,虽然后来想想,我总安慰自己说你还好好玩了两三年呢。但是从职业的角度,我这家公司能学的东西第一年就全学完了,后两年就是简单的重复,浪费在犹豫和抱怨上。既然早晚要走,晚走不如早走。我进外企时很多一毕业就在外企工作的同龄人级别比我高若干,工资高很多。所以一定要记住立志要早,该取舍时取舍,青春不再来的。)(经验三:不是说一定要在外企才能有发展。我当初在国企的同事有的发展的好,现在也相当不错,而且后来公司平均工资也涨了几倍。只是还是有的同事一月拿四千多五千元,天天抱怨。我觉得这就没意思了,如果不开心何必不走?如果不想走或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何不开心点做呢?)
三、第一份外企工作:2000——2001
我的优势是英语还不错,虽然三年未用,但是底子好。仅仅几年前,除了英语专业的,其他人的英语说成我这样还不多。(不象现在,我招人的时候发现年轻人英语好的太多了。就这么三四年时间就变化极大。)于是我在zhaopin.com上投了若干份简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我找的工作都是秘书和助理类的。——这也是女生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别的做不了,只要英语还行,能力过得去,基本都可能找家中小公司先做秘书,再图发展。
我的运气不错,一家美国公司中国办事处在面试后,给了一份市场助理的工作。问我要多少工资时,我没敢多说,就说一个月4500.以我当时的预期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这时,另一个机会意外地来了。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推荐我到一家世界五百强的美国公司做秘书工作,下称为u公司。
(经验四:多和同学朋友联系,会有意想不到的机会。)
面试时这个职位的老板问的很简单。又找了个加拿大人面试我英语。开始我有点紧张,后来发现越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英语的期待值越低。那人和我说了没三句,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在国外读书,为什么英语说的这么好等等。我于是就通过了。
听起来虽然好,其实没这么理想。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职位只是“临时工”,不算正式的,一个月拿3500元。但为了进这个大公司,我愿意。
这个变化非常大,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全变了。我要从学用邮件,学用电话系统开始学习一切。磕磕绊绊我坚持了下来,我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对评价不错。大半年以后,我“转正”了,拿到了5000多元一个月,并且有了公司的股票期权。但就这时,也就是2000年末到2001年初,u公司的这个行业从峰顶跌到谷底,狂泻万里。我的股票期权全变成泡沫。更糟的是,公司马上要开始裁员,我所在的部门肯定也有指标。我虽然对当时自己的位置和人缘以及老板对我赏识还比较有信心,但是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且我在这个助理的位置上也不想长久干下去。于是我开始想换部门。
做助理的好处就是平时和各个部门都有接触,和很多人都熟,所以大公司的很多秘书和助理最后都转到别的业务部门,比如市场、人事、财务、订单管理等等。我于是争取转到了商务投标部,当时因为投标的后期有标书澄清应答,商务部分涉及到责任啊,仲裁啊等法律内容,所以我当时拿出自己的律师资格考试通过证书,还起了一定的作用。
(经验五:年轻时尽量多学点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着。我当时闲着没事考着玩的律师资格证书,后来成了我职业上进步的重要帮助。)
于是2001年初我转到商务标书部。一直到2002年初,做了一年时间。工资涨到大约六七千元一个月吧。具体数字记不清了。
在这个职位上,积极的一面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自我感觉也好很多。不好的一面是我和当时的老板处不来,这包括工作风格和性格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从某方面来说是个要强的人,我干了那么多工作,年终工作总结时他却给我评了个中下,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而且这意味着我的加薪和提职都受影响。于是我决定走了。我给几家猎头公司投了简历(当时我已经开始通过猎头公司,而不是网上找工作了,这是我在u公司两年后自身价值的一大进步。)
(经验六:如果暂时工作不顺利或老板不赏识自己,不要紧。这个世界很大,你有很多路证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必太在意。)
四、第二次换工作:2002——2003
我不得不说我的运气又不错,2001年底,一家猎头公司来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到s公司去做订单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出的薪水是13000元。这家s公司是比u公司还有名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之一。我当时真的感觉是天上掉下了一个大大的馅饼砸到了我!s公司的情况是这样,这家公司薪水有名地高,工作有名地累,在业内一直是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是这份工作的不好之处是非正式工,只是一年一签合同,原则上没有什么保证。但是当时考虑了这份几乎翻了一番的工资,以及s公司本身的吸引力,我决定试一下。这里还得解释一下为什么猎头公司会推荐我。因为s公司比较喜欢从别的世界级大公司挖人,来了就能用,不会象我刚进u公司那样高级复印机都不会用。另外我在u公司第一年的助理工作中包括了订单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一些容,是s公司现在这个职位需要的。
(经验七:工作中尽量多做点多学点,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经验。)
我的面试异乎寻常的顺利,对方在两个小时以后就通过猎头公司问我什么时候能上班。——当然这是个特例,一般的公司绝对没有这么快。一是s公司出名的效率高,二是找人找了很久已经很着急,三是一年一签的合同工,比正式工手续要简单。当然也有就是我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面试时对我的印象也算不错。
2002年初我就到s公司上班了。在这里我工作了一年半时间。s公司的工作其实非常理想,首先工资不错;其次老板和部门同事都特别好;其三学到很多东西;其四公司的文化特别好,是我理想中的公司文化(这个太重要了)。除了工作压力较大,以及不是公司正式员工之外,我当时觉得这份工作几乎十全十美。
五、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
2003年五六月份吧,我接到一家猎头公司的电话,提供了一个商务方面的工作机会。这是一个和我在u公司第二个职位非常相近的工作,是一家美国公司,虽然不是全球五百强,但也是大公司。下面就称其为l公司吧。说实话,我当时根本没想换工作,只是听了l公司的这个职位介绍,觉得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工资加了百分之四十,另外这是一个经理的职位,算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了,可以参与公司比较高的决策层面,手下也会有两个人。在外企中,这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吧(加工资只能算量变)。而一般的大公司是不会用一个从没有经理经验的人做经理的。
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我决定去面试。当然当时一点把握也没有,只是试试看,因为听说这家公司已经前前后后找了几个月,看了很多各种资历的人,都没选中。
结果居然还算顺利,历时两个月,我得到了这份工作。我后来总结了一下经验,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运气。实力这部分呢,是我的相关工作经验;大公司背景;加上英语过得去;学历背景好,除了律师资格考试通过之外,我当时还刚好拿到了苦读三年的金融硕士文凭,看上去属于“综合型人才”。运气这部分呢,一是上班之后,我才知道l公司原来的结构比较老龄化。最近老大们转变思路,所以新招的几个中层经理都偏重于年轻和大公司背景,原来有没有经理经验倒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如果人家在大公司本来就是经理,怎么可能到你这家规模稍小的公司中来也做一个经理呢?除非你开的薪水具有绝对吸引力,可这在财务上又做不到。所以我就中选了。二是其中的一个老板就是财务出身,所以可能对我的金融文凭比较欣赏。
(经验八:有时你拿不到一个职位,不一定是你实力或能力不够,各个公司有它那时那地的偏好,你无从得知。所以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得失来否定自己。也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肯定自己。)
这份工作我一直做了下来,是我做过的最累的一份工作了。我这才知道经理拿的薪水高是有道理的。除了干活还得想事,想好多事,还得把关系摆平。尤其在一些人际关系复杂的公司——别以为外企就没人际关系了。除了让老板满意,让组里的人满意并保持高昴工作热情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让相关的部门同事满意也比较重要,要不也混不下去。但有时候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得多想想了。不但自己要干好,还要找机会显示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否则啊,别的是小事就不说了,一旦公司不景气,减人也先拿你们部门下手。
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正热情高涨地工作。
(经验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还真有道理。)
推荐这个网站给你,或许对你会有启发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择业与就业
----是谨慎择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非常谨慎,心想一定要选个跟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同的企业才肯就业。br />
有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深圳,她们俩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个人阶段性规划也非常好,所以,她们在择业时有几个要求:一般的公司不去,跟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无关的司不去,而且还要求要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她们怀着招聘的公司多得的想法,可是一个月后,盘缠差不多用完了,我发现她们还每天来往于人才市场的路上。
毕竟,我们只拥有理论知识,要去与那些已经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层次比我们还要高的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疑我们有相当的劣势;加之大部分企业都偏重于实用而不愿投入时间栽培,一些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面试的印象也不错,结果却没有被录用,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此。所以,建议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适业
----是卧薪尝胆累积自身竞争力,还是快鱼吃慢鱼寻求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eq)都欠佳,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练少,所以,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不能笑对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进入一家公司才工作三四个月,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于是马上想着换新工作,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有的学生以为十年寒窗都在花钱,踏入社会就是赚钱的好时机,甚至用频繁转换工作来作为加薪的跳板。可是,频繁转换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没有涨高,能力也没有增长,白白浪费光阴。
建议步入社会时先卧薪尝胆的沉淀下来,深入地实践学习和积累,即使想要去进修深造的,也要等三四年后再考虑,或者不脱产学习。既然就业了,就要学会适业、守业,适应现在的职业,锻炼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要完全学习到一个中层岗位的知识技能(达到独立操作能力),没有两年以上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最多也是表面功夫。
你已经具备了十年寒窗的知识积累,恐怕还需要十年寒苦的实践积累,企业是不欢迎半桶水的,说什么你都懂一点,但深入谈下去你就什么也不懂了,其实也就是你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你独立去做,那不成了“打杂”的?
最初就业,先选择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
谁都希望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既舒服又高薪,要是能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甚至小组负责人,那更是梦寐以求的事了。
但是我建议大部分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先选不太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岗位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压力会非常大。你与公司是在比较耐力,岗位越重要、薪资越高,公司对你的期望就越大、越快;对于不太重要的岗位,你就赢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并且,找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你才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与人力资源经理合
一般而言,管理完善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是一个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者,如果你认可这家公司,不妨多与人力资源经理沟通,让他为你做好中短期职业规划。
通常,人力资源经理会与部门经理一起,利用三个月的试用期对你进行观察和给一两个项目让你去试试,然后综合公司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情况,考虑你的个人性向特质,为你制定一个中期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你目前的现实条件,建立一个差距模型,然后为你设计一个季度的、半年的、年度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列出哪些是需要你自身努力提升的、哪些是公司要帮助你的,最后还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辅导,以确保你能够按照规划发展。
职业与职业生涯
每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往往要经过几次的变迁、几个阶段的跳跃,我们不妨先就业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沉淀三五年后,待自身的人力竞争力增强,对社会认知更深,再向职业规划发展。一方面可以积累多一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工作中更理智、更客观的审视自己,并对之前的职业规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别人的经历或许对你会有启发
小女生北京职场8年真实经历
一、找工作的经历,1995到1996
我于1996年从一所重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因为男朋友的原因,我起初找工作的目标锁定北京。找工作的过程回想起来还是很苦涩。那时找工作就不容易,我家里没什么关系,英语专业也不好找工作,我又是女生。
我到北京参加了一些大单位的考试,但都没什么结果。后来柳暗花明,偶然参加了一个北京一家国字头的大公司招办公室行政人员的面试。面试时我表现不错。感觉如果是公平竞争,就应该是我了。但也没抱太大希望。记得当时有人问到工资,对方说是一个月1300元,300元基本工资,500元伙食补贴,500元奖金。公司提供宿舍。我当时觉得如果能得到这份工作真是太好了,因为我爸爸妈妈工作了一辈子,也就才赚一个月一千多二千元啊。我一毕业就能拿这么多钱吗?(当时我在大学的月生活费是300元,已经算是同学中不错的了。)
后来证明我的运气很好,招人的领导是真的想招合适的人用,什么关系也没看,招了我。虽然这份工作最后成为鸡肋,但当时真是求之不得,高兴了好久。
(经验一:毕业时是否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有的时候是塞翁失马或塞翁得马,难说祸福。我在这家国企的很多同事都是当年一个系推荐一两名的好学生,得以进到这家公司。结果他们当年的一些同学由于毕业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早早出来闯荡,反而后来居上。至今令他们感慨不已。)
二、国企三年,1996到1999
1996年7月份我到北京报到了。
公司的宿舍是租的附近一所学校的房子。筒子楼,三个人一间十二平米的屋子。冬天,房间里呼气可见。夏天酷热,只能拎桶水到公共卫生间对付着洗一下。更难受的是同宿舍的人不太好相处。举两个例子。一人喜欢晚上做一大桌子饭菜,找她的好朋友来吃。吃完了,全摆在桌子上,就出去玩了。夏天房间里的温度绝对在三十度以上,剩菜这么摆几个小时,你能想象屋里什么味道吗?要不忍着,要不我就得收拾。这种事几乎每周发生两三次。(很难想象爱做饭的人不爱洗碗。)而到了周末她的男朋友九点就来了,躺在她床上,一待一天。十二平米的房间,我怎么在他对面坐着或躺着?于是周末我天天在外面游荡。
工作主要是:早上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打热水;坐下来,接接电话;有别的部门送来的文件就登记了,送到领导处;过一阵领导批了再取回来,送到相关部门。上午九点多取一次报纸,分送到领导处,然后看报纸。下午也是有文件送送文件,没文件就闲着。接几个电话说领导不在,开会去了,用留言吗?或者打文件什么的。月末做个奖金表,到财务处领出来,发给部门各处室。第三个月到总务处领部门所有劳保用品,洗发水洗衣粉之类,再发到各处室。一年难得出一次差,一般是参加不相干的会议,领导为了照顾我们年轻人特意安排的。
这些就是我的主要工作。虽然各个部门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我们一干个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就天天这么过。
但是整个生活还可以,虽然一个月1300元工资,但偶尔会有点奖金。我没什么家庭负担,除了买点东西给父母意思一下外,就是吃光用光。和同事到处玩,蹦迪啊,游泳啊,泡吧啊,卡拉ok啊,打牌到半夜啊。虽然都找物美价廉的地方消费,但当时真是很快乐。
这样的日子转眼三年多。
怎么说也是年轻人,不可能不想未来,尤其到了工作二年以后,也有好多抱怨,没前途,工资低等等。但是这份工作毕竟很体面,工资也还养得活自己,还有可能分房(现在想想当时真是目光短浅),将来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抛掉了有点可惜。反正就是鸡肋。就这样又拖下来。在这期间,闲不住,我先是自学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现名为司法考试)。又准备考一个金融专业的在职研究生。
199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结婚了。我的运气好,他分了间老式的两居,用他工作三年存下的钱(我是什么也没存下)做了很简单的装修。我们就搬进去了,当时为了能天天洗澡,自己有个安静整洁的空间,我激动得都快哭了。
然后我发现我考上在职研究生后,平均一个月的学费是1000元,要交三年。我当时的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也看不到以后有大规模上涨的可能。也就是说我赚的钱我自己花都不够!要交的几万元房款,以及以后的家庭支出全得靠他。虽然他没有怨言,但我接受不了。
而我当时在北京的同学,鲜有工资低于3000元一个月的。原来一个月赚800的,都早换工作了。就剩下我抱着这块鸡肋。
于是在1999年年末我开始决心找新工作。
(经验二:后来看看,我在国企这三年绝对是浪费青春,虽然后来想想,我总安慰自己说你还好好玩了两三年呢。但是从职业的角度,我这家公司能学的东西第一年就全学完了,后两年就是简单的重复,浪费在犹豫和抱怨上。既然早晚要走,晚走不如早走。我进外企时很多一毕业就在外企工作的同龄人级别比我高若干,工资高很多。所以一定要记住立志要早,该取舍时取舍,青春不再来的。)(经验三:不是说一定要在外企才能有发展。我当初在国企的同事有的发展的好,现在也相当不错,而且后来公司平均工资也涨了几倍。只是还是有的同事一月拿四千多五千元,天天抱怨。我觉得这就没意思了,如果不开心何必不走?如果不想走或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何不开心点做呢?)
三、第一份外企工作:2000——2001
我的优势是英语还不错,虽然三年未用,但是底子好。仅仅几年前,除了英语专业的,其他人的英语说成我这样还不多。(不象现在,我招人的时候发现年轻人英语好的太多了。就这么三四年时间就变化极大。)于是我在zhaopin.com上投了若干份简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我找的工作都是秘书和助理类的。——这也是女生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别的做不了,只要英语还行,能力过得去,基本都可能找家中小公司先做秘书,再图发展。
我的运气不错,一家美国公司中国办事处在面试后,给了一份市场助理的工作。问我要多少工资时,我没敢多说,就说一个月4500.以我当时的预期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这时,另一个机会意外地来了。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推荐我到一家世界五百强的美国公司做秘书工作,下称为u公司。
(经验四:多和同学朋友联系,会有意想不到的机会。)
面试时这个职位的老板问的很简单。又找了个加拿大人面试我英语。开始我有点紧张,后来发现越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英语的期待值越低。那人和我说了没三句,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在国外读书,为什么英语说的这么好等等。我于是就通过了。
听起来虽然好,其实没这么理想。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职位只是“临时工”,不算正式的,一个月拿3500元。但为了进这个大公司,我愿意。
这个变化非常大,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全变了。我要从学用邮件,学用电话系统开始学习一切。磕磕绊绊我坚持了下来,我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对评价不错。大半年以后,我“转正”了,拿到了5000多元一个月,并且有了公司的股票期权。但就这时,也就是2000年末到2001年初,u公司的这个行业从峰顶跌到谷底,狂泻万里。我的股票期权全变成泡沫。更糟的是,公司马上要开始裁员,我所在的部门肯定也有指标。我虽然对当时自己的位置和人缘以及老板对我赏识还比较有信心,但是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且我在这个助理的位置上也不想长久干下去。于是我开始想换部门。
做助理的好处就是平时和各个部门都有接触,和很多人都熟,所以大公司的很多秘书和助理最后都转到别的业务部门,比如市场、人事、财务、订单管理等等。我于是争取转到了商务投标部,当时因为投标的后期有标书澄清应答,商务部分涉及到责任啊,仲裁啊等法律内容,所以我当时拿出自己的律师资格考试通过证书,还起了一定的作用。
(经验五:年轻时尽量多学点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着。我当时闲着没事考着玩的律师资格证书,后来成了我职业上进步的重要帮助。)
于是2001年初我转到商务标书部。一直到2002年初,做了一年时间。工资涨到大约六七千元一个月吧。具体数字记不清了。
在这个职位上,积极的一面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自我感觉也好很多。不好的一面是我和当时的老板处不来,这包括工作风格和性格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从某方面来说是个要强的人,我干了那么多工作,年终工作总结时他却给我评了个中下,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而且这意味着我的加薪和提职都受影响。于是我决定走了。我给几家猎头公司投了简历(当时我已经开始通过猎头公司,而不是网上找工作了,这是我在u公司两年后自身价值的一大进步。)
(经验六:如果暂时工作不顺利或老板不赏识自己,不要紧。这个世界很大,你有很多路证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必太在意。)
四、第二次换工作:2002——2003
我不得不说我的运气又不错,2001年底,一家猎头公司来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到s公司去做订单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出的薪水是13000元。这家s公司是比u公司还有名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之一。我当时真的感觉是天上掉下了一个大大的馅饼砸到了我!s公司的情况是这样,这家公司薪水有名地高,工作有名地累,在业内一直是绝对的领先地位。但是这份工作的不好之处是非正式工,只是一年一签合同,原则上没有什么保证。但是当时考虑了这份几乎翻了一番的工资,以及s公司本身的吸引力,我决定试一下。这里还得解释一下为什么猎头公司会推荐我。因为s公司比较喜欢从别的世界级大公司挖人,来了就能用,不会象我刚进u公司那样高级复印机都不会用。另外我在u公司第一年的助理工作中包括了订单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一些容,是s公司现在这个职位需要的。
(经验七:工作中尽量多做点多学点,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经验。)
我的面试异乎寻常的顺利,对方在两个小时以后就通过猎头公司问我什么时候能上班。——当然这是个特例,一般的公司绝对没有这么快。一是s公司出名的效率高,二是找人找了很久已经很着急,三是一年一签的合同工,比正式工手续要简单。当然也有就是我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面试时对我的印象也算不错。
2002年初我就到s公司上班了。在这里我工作了一年半时间。s公司的工作其实非常理想,首先工资不错;其次老板和部门同事都特别好;其三学到很多东西;其四公司的文化特别好,是我理想中的公司文化(这个太重要了)。除了工作压力较大,以及不是公司正式员工之外,我当时觉得这份工作几乎十全十美。
五、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
2003年五六月份吧,我接到一家猎头公司的电话,提供了一个商务方面的工作机会。这是一个和我在u公司第二个职位非常相近的工作,是一家美国公司,虽然不是全球五百强,但也是大公司。下面就称其为l公司吧。说实话,我当时根本没想换工作,只是听了l公司的这个职位介绍,觉得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工资加了百分之四十,另外这是一个经理的职位,算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了,可以参与公司比较高的决策层面,手下也会有两个人。在外企中,这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吧(加工资只能算量变)。而一般的大公司是不会用一个从没有经理经验的人做经理的。
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我决定去面试。当然当时一点把握也没有,只是试试看,因为听说这家公司已经前前后后找了几个月,看了很多各种资历的人,都没选中。
结果居然还算顺利,历时两个月,我得到了这份工作。我后来总结了一下经验,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运气。实力这部分呢,是我的相关工作经验;大公司背景;加上英语过得去;学历背景好,除了律师资格考试通过之外,我当时还刚好拿到了苦读三年的金融硕士文凭,看上去属于“综合型人才”。运气这部分呢,一是上班之后,我才知道l公司原来的结构比较老龄化。最近老大们转变思路,所以新招的几个中层经理都偏重于年轻和大公司背景,原来有没有经理经验倒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如果人家在大公司本来就是经理,怎么可能到你这家规模稍小的公司中来也做一个经理呢?除非你开的薪水具有绝对吸引力,可这在财务上又做不到。所以我就中选了。二是其中的一个老板就是财务出身,所以可能对我的金融文凭比较欣赏。
(经验八:有时你拿不到一个职位,不一定是你实力或能力不够,各个公司有它那时那地的偏好,你无从得知。所以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得失来否定自己。也不要以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肯定自己。)
这份工作我一直做了下来,是我做过的最累的一份工作了。我这才知道经理拿的薪水高是有道理的。除了干活还得想事,想好多事,还得把关系摆平。尤其在一些人际关系复杂的公司——别以为外企就没人际关系了。除了让老板满意,让组里的人满意并保持高昴工作热情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让相关的部门同事满意也比较重要,要不也混不下去。但有时候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得多想想了。不但自己要干好,还要找机会显示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否则啊,别的是小事就不说了,一旦公司不景气,减人也先拿你们部门下手。
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正热情高涨地工作。
(经验九: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还真有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网上卖软件,做虚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往人力资源方面发展,因为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很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销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