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沆是真宗时的那个宰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他的曾祖父李丰,曾任泰陵县令。他的祖父李滔,曾任洺州团练判官。他的父亲李炳,被邢帅薛怀让征聘,担任观察支使。薛怀让调到同州后,李炳又担任他的掌书记,历任邠州、凤翔判官,后任殿中侍御史、舒州知府。宋太祖征讨金陵,淮河沿海供应粮饷,只有舒州最多,因为功劳李炳升任侍御史,死在任上。
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李炳曾对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能官至宰相。”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担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调任著作郎。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示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推荐自己,宋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好官。”当即命他们和王化基一同参加考核,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
诰。李沆的职位最低,特地调到最高,都赏赐百万钱。又因为李沆家境一直贫寒,经常欠债,另外有赏赐他三十万让他还债。
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升任职方员外郎,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淳化(宋太宗年号)二年,李沆主持吏部选拔。曾经在宴会上服侍宋太宗,临走时,宋太宗目送他说:“李沆风度端正持重,真是贵人。”
淳化三年,任命李沆给事中、参知政事。淳化四年,罢免了官职,享受奉朝请的待遇。不久,母亲去世守孝,守孝完后,出任升州知府。还没有赴任,改任河南知府。宋真宗被册立为太子时,他升任为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皇帝下令太子对他要行师傅礼。宋真宗即位,升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宋真宗年号)初年,兼任平章事,监督修订国史,改任为中书侍郎。
当时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多次升迁到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后来曾致尧作为温仲舒的副手担任陕西安抚使,在内阁中就报告说温仲舒不足以和自己共事。轻浮的人都拍手称快,李沆却不高兴,就换了别人做问仲舒的副职,罢免了曾致尧。皇帝说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因为忠奸难辨。李沆回答说:“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确实,比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担任使相,宋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赏赐、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保吉因为是内戚,没有打仗的功劳,就封他为大官,恐怕会招来非议。”以后宋真宗又多次征求他的意见,他一直坚持己见,最后石保吉都没有得到提拔。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当时李继迁叛乱了很久,他的兵马日益强盛,有谋取朔方的意图。朝廷困于和边境的战争,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必争之地,如果失去,则周边的几个郡都保不住了。皇帝很困惑,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是朝廷的。不如派遣使者秘密的召集州将,让他们辖区的军民都回到内地,这样,关内的百姓就可以安心了。”当时众人的议论都不一样,宋真宗没有立即听从李沆的话,不久灵州沦陷,宋真宗因此更加器重他。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
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接踵而至。我老了,可能看不到了,这是你以后要担心的事情。”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研究一些旁门的学问,没有一天停顿过。王旦亲眼所见了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做所为,打算劝谏皇上但是自己也应经随波逐流了,打算辞职但是皇上对自己非常优厚,才知道李沆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当时都称李沆为“圣相”。
寇准和丁谓的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的才能,但是李沆不任用他。寇准问他,李沆说:“观丁谓的为人,怎么能让他居在高位呢?”寇准说:“像丁谓这种人,您能始终都压制他在低位吗?”李沆笑着说:“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像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陷害,才佩服了李沆的话。
李沆担任宰相,接待宾客,经常话很少。马亮和李沆是同年进士,又和李沆的弟弟李维关系很好,对李维说:“大家背地里说你大哥是“无口葫芦。”李维瞅机会转达了马亮的话,李沆说:“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如今的朝廷大臣都能够上殿议事,上奏自己的见解,我不受蒙蔽,大多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你们都看到了。至于国家大事,北有契丹,西有西夏,每天整理议论来防备入侵,我也并不是不详尽的研究。我推荐的关员比如李宗谔、赵安仁,都是一时的英杰,我和他们谈话,他们依然不能启发我的思想。其余的通读史书的人,坐、起、拜、揖,都按照礼仪来做,聚在一起就讨论功过是非,以往或得奖励提拔,他没有什么能耐让我和他们说话?如果他们乱说一通,就是世人所说的吹嘘。吹嘘,我恐怕做不了。”李沆又曾经说:“我处在高位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朝廷内外的利害关系,能够全都一一处理,勉强报效国家。朝廷预防战事的制度,大小等能准备好,有时根据大臣的请求,实行一件事情,受到损害的百姓就很多了,陆象先说‘庸人子扰’,我就是这样的。如果万一让小人得势,怎么对得起百姓?”李沆担任宰相,经常读《论语》。有人问他,李沆说:“我作为宰相,比如《论语》中所说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我还没有做到。圣人的话,终生都要诵读。”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提拔他的弟弟国子博士李贽为虞部员外郎,光禄寺丞李源为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李维为户部员外郎。他的儿子李宗简为大理评
事。他的外甥苏昂、他的妻子的哥哥的儿子朱涛为同进士出身。乾兴(宋仁宗)元年,宋仁宗即位,下诏让李沆在宋真宗的太庙里陪祀。
李沆生性正直宽容,行为谨慎,不多说话,识大体。在官上行为精神严密,不追求声誉,行动遵守制度,别人都不能因为私事求他。他每次退朝后回到家里,整天正襟危坐,从不躺着。他的宅第封丘门里边,议事大厅的门前只能容下一辆马车的掉头。有人说这里太窄,李沆笑着说:“这座宅子是传给子孙的,作为宰相议事厅确实窄了,作为祭祀、行礼的大厅也算宽敞的了。”至于墙壁损坏倒塌,他都没有关心过。他家堂前的小花园坏了,他的妻子告诉管理的人不要修葺来试探李沆,李沆每天都经过,从不提起此事。妻子告诉了李沆,李沆说:“怎么能拿这是来分我的心呢!”家人劝他修建宅第,他从不理睬。他的弟弟李维说话的时候提起来,李沆说:“我享受朝廷丰厚的俸禄,经常有很多的赏赐,计算一下继续也可以修建宅第,但是想到佛法里说世界总是有缺陷,怎么能全都圆满如意,追求满足称心?如果买一座新宅,须要一年才能装修完,人生随时都可能结束,又怎么能久居在里面?鸟把窝也只不过是安在林子里的一条树枝上,就已经满足了,我怎么能追求大宅子呢?”
李沆和他的几个弟弟都很友爱,尤其器重李维,有空的时候两人对饮谈话,从不提及朝政,也从不询问家事。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到这种地步。
李维字仲方,进士出身,担任保信军节度推官。宋真宗初期,献上《圣德诗》,经过中书考核,提拔到直集贤院,因为李沆担任宰相,回避李沆担任歙州知州。到了任上,兴办学校,逢年过节都要行乡射礼。李沆死后,李维进京担任户部员外郎。
契丹求和,李维担任贺正旦使出使契丹。宋真宗巡幸西京(长安)的时候,李维回国面见皇帝的行在,详细的汇报说契丹对自己待遇很厚,肯定能维持友好关系。提拔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此每当契丹的使者到来,大多让李维主持接待。又提拔为翰林学士,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因为疾病辞官,出京担任许州知州。有进京到翰林院担任学士承旨,兼任史馆修撰。宋仁宗初期,又升迁为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参与修订《真宗实录》,又升任工部尚书。赶上边境传言说契丹将要被其盟约,又派李维出使契丹。契丹的国王隆绪敬重李维的名望,对他照顾的很周到,让他写了《两朝悠久诗》。李维写完后,隆绪非常高兴。李维回朝后,宋仁宗打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有人说李维的《两朝悠久诗》里自称契丹的小臣,于是这个决定就取消了。改任为刑部尚书,他推辞没有接受,效仿李士衡的旧例请求更换官职,改任为除州观察使,被谏官刘随所诬告,担任亳州知州。他请求去上任时,又改任到河阳。后来回到京城,又出任陈州知州,去世。
李维非常博学,小时候就因为文章而出名,到老都笔耕不辍。景德以后,皇帝巡幸四方,涉及的文章典籍,大多都是李维参见论定的。曾见参见修订《七经正义》,修订《续通典》、《册府元龟》。他生性宽和平易近人,喜怒从不表现出来,激励后进之人,喜欢喝酒和开玩笑,而且喜欢作诗。他经常说:“人生就是要喝酒唱歌,自己舒服,我有什么追求呢?”死后,家里没有积蓄。景佑(宋仁宗年号)元年,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他的儿子李师锡,曾任虞部员外郎;李公谨,曾任太子中舍。
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李炳曾对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能官至宰相。”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担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升任右赞善大夫,调任著作郎。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示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推荐自己,宋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好官。”当即命他们和王化基一同参加考核,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
诰。李沆的职位最低,特地调到最高,都赏赐百万钱。又因为李沆家境一直贫寒,经常欠债,另外有赏赐他三十万让他还债。
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升任职方员外郎,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淳化(宋太宗年号)二年,李沆主持吏部选拔。曾经在宴会上服侍宋太宗,临走时,宋太宗目送他说:“李沆风度端正持重,真是贵人。”
淳化三年,任命李沆给事中、参知政事。淳化四年,罢免了官职,享受奉朝请的待遇。不久,母亲去世守孝,守孝完后,出任升州知府。还没有赴任,改任河南知府。宋真宗被册立为太子时,他升任为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皇帝下令太子对他要行师傅礼。宋真宗即位,升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宋真宗年号)初年,兼任平章事,监督修订国史,改任为中书侍郎。
当时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多次升迁到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后来曾致尧作为温仲舒的副手担任陕西安抚使,在内阁中就报告说温仲舒不足以和自己共事。轻浮的人都拍手称快,李沆却不高兴,就换了别人做问仲舒的副职,罢免了曾致尧。皇帝说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因为忠奸难辨。李沆回答说:“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确实,比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担任使相,宋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赏赐、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保吉因为是内戚,没有打仗的功劳,就封他为大官,恐怕会招来非议。”以后宋真宗又多次征求他的意见,他一直坚持己见,最后石保吉都没有得到提拔。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当时李继迁叛乱了很久,他的兵马日益强盛,有谋取朔方的意图。朝廷困于和边境的战争,内外都认为灵州是必争之地,如果失去,则周边的几个郡都保不住了。皇帝很困惑,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是朝廷的。不如派遣使者秘密的召集州将,让他们辖区的军民都回到内地,这样,关内的百姓就可以安心了。”当时众人的议论都不一样,宋真宗没有立即听从李沆的话,不久灵州沦陷,宋真宗因此更加器重他。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
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接踵而至。我老了,可能看不到了,这是你以后要担心的事情。”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研究一些旁门的学问,没有一天停顿过。王旦亲眼所见了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做所为,打算劝谏皇上但是自己也应经随波逐流了,打算辞职但是皇上对自己非常优厚,才知道李沆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当时都称李沆为“圣相”。
寇准和丁谓的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的才能,但是李沆不任用他。寇准问他,李沆说:“观丁谓的为人,怎么能让他居在高位呢?”寇准说:“像丁谓这种人,您能始终都压制他在低位吗?”李沆笑着说:“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像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陷害,才佩服了李沆的话。
李沆担任宰相,接待宾客,经常话很少。马亮和李沆是同年进士,又和李沆的弟弟李维关系很好,对李维说:“大家背地里说你大哥是“无口葫芦。”李维瞅机会转达了马亮的话,李沆说:“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如今的朝廷大臣都能够上殿议事,上奏自己的见解,我不受蒙蔽,大多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你们都看到了。至于国家大事,北有契丹,西有西夏,每天整理议论来防备入侵,我也并不是不详尽的研究。我推荐的关员比如李宗谔、赵安仁,都是一时的英杰,我和他们谈话,他们依然不能启发我的思想。其余的通读史书的人,坐、起、拜、揖,都按照礼仪来做,聚在一起就讨论功过是非,以往或得奖励提拔,他没有什么能耐让我和他们说话?如果他们乱说一通,就是世人所说的吹嘘。吹嘘,我恐怕做不了。”李沆又曾经说:“我处在高位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朝廷内外的利害关系,能够全都一一处理,勉强报效国家。朝廷预防战事的制度,大小等能准备好,有时根据大臣的请求,实行一件事情,受到损害的百姓就很多了,陆象先说‘庸人子扰’,我就是这样的。如果万一让小人得势,怎么对得起百姓?”李沆担任宰相,经常读《论语》。有人问他,李沆说:“我作为宰相,比如《论语》中所说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我还没有做到。圣人的话,终生都要诵读。”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提拔他的弟弟国子博士李贽为虞部员外郎,光禄寺丞李源为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李维为户部员外郎。他的儿子李宗简为大理评
事。他的外甥苏昂、他的妻子的哥哥的儿子朱涛为同进士出身。乾兴(宋仁宗)元年,宋仁宗即位,下诏让李沆在宋真宗的太庙里陪祀。
李沆生性正直宽容,行为谨慎,不多说话,识大体。在官上行为精神严密,不追求声誉,行动遵守制度,别人都不能因为私事求他。他每次退朝后回到家里,整天正襟危坐,从不躺着。他的宅第封丘门里边,议事大厅的门前只能容下一辆马车的掉头。有人说这里太窄,李沆笑着说:“这座宅子是传给子孙的,作为宰相议事厅确实窄了,作为祭祀、行礼的大厅也算宽敞的了。”至于墙壁损坏倒塌,他都没有关心过。他家堂前的小花园坏了,他的妻子告诉管理的人不要修葺来试探李沆,李沆每天都经过,从不提起此事。妻子告诉了李沆,李沆说:“怎么能拿这是来分我的心呢!”家人劝他修建宅第,他从不理睬。他的弟弟李维说话的时候提起来,李沆说:“我享受朝廷丰厚的俸禄,经常有很多的赏赐,计算一下继续也可以修建宅第,但是想到佛法里说世界总是有缺陷,怎么能全都圆满如意,追求满足称心?如果买一座新宅,须要一年才能装修完,人生随时都可能结束,又怎么能久居在里面?鸟把窝也只不过是安在林子里的一条树枝上,就已经满足了,我怎么能追求大宅子呢?”
李沆和他的几个弟弟都很友爱,尤其器重李维,有空的时候两人对饮谈话,从不提及朝政,也从不询问家事。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到这种地步。
李维字仲方,进士出身,担任保信军节度推官。宋真宗初期,献上《圣德诗》,经过中书考核,提拔到直集贤院,因为李沆担任宰相,回避李沆担任歙州知州。到了任上,兴办学校,逢年过节都要行乡射礼。李沆死后,李维进京担任户部员外郎。
契丹求和,李维担任贺正旦使出使契丹。宋真宗巡幸西京(长安)的时候,李维回国面见皇帝的行在,详细的汇报说契丹对自己待遇很厚,肯定能维持友好关系。提拔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此每当契丹的使者到来,大多让李维主持接待。又提拔为翰林学士,多次升迁为中书舍人,因为疾病辞官,出京担任许州知州。有进京到翰林院担任学士承旨,兼任史馆修撰。宋仁宗初期,又升迁为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参与修订《真宗实录》,又升任工部尚书。赶上边境传言说契丹将要被其盟约,又派李维出使契丹。契丹的国王隆绪敬重李维的名望,对他照顾的很周到,让他写了《两朝悠久诗》。李维写完后,隆绪非常高兴。李维回朝后,宋仁宗打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有人说李维的《两朝悠久诗》里自称契丹的小臣,于是这个决定就取消了。改任为刑部尚书,他推辞没有接受,效仿李士衡的旧例请求更换官职,改任为除州观察使,被谏官刘随所诬告,担任亳州知州。他请求去上任时,又改任到河阳。后来回到京城,又出任陈州知州,去世。
李维非常博学,小时候就因为文章而出名,到老都笔耕不辍。景德以后,皇帝巡幸四方,涉及的文章典籍,大多都是李维参见论定的。曾见参见修订《七经正义》,修订《续通典》、《册府元龟》。他生性宽和平易近人,喜怒从不表现出来,激励后进之人,喜欢喝酒和开玩笑,而且喜欢作诗。他经常说:“人生就是要喝酒唱歌,自己舒服,我有什么追求呢?”死后,家里没有积蓄。景佑(宋仁宗年号)元年,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他的儿子李师锡,曾任虞部员外郎;李公谨,曾任太子中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