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言连体形+のです”
新编日语上说,名词后续”のです”时要变成“名词なのです”。口语中常用“。。。んです。”“の”作为形式体言,在句中起着使用言体言化的作用。为什么名词后也要加の,并变成”名词...
新编日语上说,名词后续”のです”时要变成“名词なのです”。口语中常用“。。。んです。”
“の”作为形式体言,在句中起着使用言体言化的作用。为什么名词后也要加の,并变成”名词+なのです。”?是因为就是这种句型,和”の”的形式体言身份无关?
关于“。。んです“,是”名词+なのです”的口语形式,还是“用言连用形+のです”和”名词+なのです”口语中都这么变?
“用言连体形+のです”的话,动词后续”のです”的时候应该依旧保持动词原形吧?为什么课本上的例句是..
(1)“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のです。”这里是动词连用形过去时吧?不是动词连体形吧?如果说过去某时的事难道不应该是“その日は雨が降るのでした”吗?
(2)“陈さん、何をしているのですか。”这里是する的连用て形吧,不是连体形吧?
谢谢!!!
书上说,“のですか”以某情形或前面交谈的内容为前提,要求对方做一个说明。 ”のです”用于对某情形的说明,解释。
请问对于这个句型的问句和答句所使用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用最基本的“です”句型呢?
谢谢 展开
“の”作为形式体言,在句中起着使用言体言化的作用。为什么名词后也要加の,并变成”名词+なのです。”?是因为就是这种句型,和”の”的形式体言身份无关?
关于“。。んです“,是”名词+なのです”的口语形式,还是“用言连用形+のです”和”名词+なのです”口语中都这么变?
“用言连体形+のです”的话,动词后续”のです”的时候应该依旧保持动词原形吧?为什么课本上的例句是..
(1)“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のです。”这里是动词连用形过去时吧?不是动词连体形吧?如果说过去某时的事难道不应该是“その日は雨が降るのでした”吗?
(2)“陈さん、何をしているのですか。”这里是する的连用て形吧,不是连体形吧?
谢谢!!!
书上说,“のですか”以某情形或前面交谈的内容为前提,要求对方做一个说明。 ”のです”用于对某情形的说明,解释。
请问对于这个句型的问句和答句所使用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用最基本的“です”句型呢?
谢谢 展开
展开全部
题主所说的问题,我可以用句型规定之类的来解释,但我想你可能是日语专业的(因为一般非日语专业也不太可能用《新编日语》这样的教材),所以我就多说两句。
接续规则方面,“の”是形式体言(或称形式名词),所以前面接名词的时候,当然需要一个连接成分,比如「わたしの本」,这里的“本”就是名词,前面接名词的时候,用 の连接,但是我们很难想象 わたしののです。 要如何去发音,所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发音上的变化也未尝不可。
句子其实可以拆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命题(也就是事实),一个是语气(也就是主观态度)。
比如:
也许明天会下雨。
这样一个句子,“也许”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明天会下雨”表明的是一个事实(或者说对现实世界的一个描述)。
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のです。
上面句子当中,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 是命题层面的,降っていた表示截至说话人注意到下雨时为止,雨已经下了一段时间了,而句末的 のです 则表明了说话人的一种语气,这里的语气,可以认为是“解释”,比如解释“为什么窗户上有水珠”,这是因为“当天下了一段时间的雨”。
のです 一般没有必要写成 のでした,因为主观的态度一般没有时间的特征,如果一定要改,那么意思会有一些变化,可能带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我都没注意到,原来那天下了雨啊!”之类。
(2)陈さん、何をしているのですか。
这里的 する 变成了 している,依然是连体形,因为后面是 いる 收尾,して 才是它的 て形。
のですか和 のです 因为这个 の 的存在,它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句型,它的功能就如书上所解释的那样。用 です 来说当然也行,不过语感上缺少了 解释或者要求解释的元素,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表达需要。
比如:别人问你明天去不去看电影,你回答明天有考试,这时候最好使用这个句型。
Q:明日、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A:明日、试験があるんです。
这样就有一种解释的感觉:因为有考试,所以不能去。
如果你直接回答 明日、试験があります。 则有点答非所问之感,因为对方并没有问你明天有没有考试。
其实,所以语言都是这样,但凡你“答非所问”时,其实都是一种隐含的解释,不过日语用这个句型明示出来而已。
比如下面的对话:
Q: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A:我们还年轻。
接续规则方面,“の”是形式体言(或称形式名词),所以前面接名词的时候,当然需要一个连接成分,比如「わたしの本」,这里的“本”就是名词,前面接名词的时候,用 の连接,但是我们很难想象 わたしののです。 要如何去发音,所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发音上的变化也未尝不可。
句子其实可以拆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命题(也就是事实),一个是语气(也就是主观态度)。
比如:
也许明天会下雨。
这样一个句子,“也许”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明天会下雨”表明的是一个事实(或者说对现实世界的一个描述)。
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のです。
上面句子当中,その日は雨が降っていた 是命题层面的,降っていた表示截至说话人注意到下雨时为止,雨已经下了一段时间了,而句末的 のです 则表明了说话人的一种语气,这里的语气,可以认为是“解释”,比如解释“为什么窗户上有水珠”,这是因为“当天下了一段时间的雨”。
のです 一般没有必要写成 のでした,因为主观的态度一般没有时间的特征,如果一定要改,那么意思会有一些变化,可能带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我都没注意到,原来那天下了雨啊!”之类。
(2)陈さん、何をしているのですか。
这里的 する 变成了 している,依然是连体形,因为后面是 いる 收尾,して 才是它的 て形。
のですか和 のです 因为这个 の 的存在,它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句型,它的功能就如书上所解释的那样。用 です 来说当然也行,不过语感上缺少了 解释或者要求解释的元素,并不一定符合当时的表达需要。
比如:别人问你明天去不去看电影,你回答明天有考试,这时候最好使用这个句型。
Q:明日、映画を见に行きませんか。
A:明日、试験があるんです。
这样就有一种解释的感觉:因为有考试,所以不能去。
如果你直接回答 明日、试験があります。 则有点答非所问之感,因为对方并没有问你明天有没有考试。
其实,所以语言都是这样,但凡你“答非所问”时,其实都是一种隐含的解释,不过日语用这个句型明示出来而已。
比如下面的对话:
Q: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A:我们还年轻。
展开全部
1.のです你不要拆开看究竟是形式名词还是什麼,由於名词谓语句的终止形是だ,要接这个句型,只能够是把だ改成连体形的な,再加のです
2.んです=のです,不管前面是什麼的连体形
3.用言,或者是活用语连体形,没规定说一定是原形不是么?降っていた,对於降る不是连体形,对於た是连体形呀,既然た是连体形了,你凭什麼不可以接续?~のでした,没有这种说法,就像形容词的过去时没有~でした的说法.
4.同理,对於する不是连体形,但是对於いる来说是连体形,既然是连体形那麼当然可以接のです
5.如果别人用のですか来问你,你就要用のです去回答.
2.んです=のです,不管前面是什麼的连体形
3.用言,或者是活用语连体形,没规定说一定是原形不是么?降っていた,对於降る不是连体形,对於た是连体形呀,既然た是连体形了,你凭什麼不可以接续?~のでした,没有这种说法,就像形容词的过去时没有~でした的说法.
4.同理,对於する不是连体形,但是对於いる来说是连体形,既然是连体形那麼当然可以接のです
5.如果别人用のですか来问你,你就要用のです去回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