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
本书阐述了1919—1939年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审时度势,对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政策进行的深入考量,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德国发动二战的准备工作和希特勒的阴谋。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
《丘吉尔:从战争到战争》读者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透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1]不顾《凡尔赛条约》和《罗加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
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的军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
1940年3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的是建成其东部防线。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5月丹麦王国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本书阐述了1919—1939年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审时度势,对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政策进行的深入考量,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德国发动二战的准备工作和希特勒的阴谋。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
《丘吉尔:从战争到战争》读者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透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1]不顾《凡尔赛条约》和《罗加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
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的军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
1940年3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的是建成其东部防线。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5月丹麦王国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