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天人合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1-10-03
展开全部

“天人互泰”是“天人合一”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摘自《天人互泰》

镇江小琦老师
2021-01-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03-12
展开全部

天人合一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死亡,所以人家说生死都是大事。一个人生出来是个大事情,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件大事情。你不知生焉知死啊,这是我们的孔圣人讲的。你连怎么生出来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死啊。这么大的事情,你是用什么态度在人间对待它?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不死?你们知道吗?

因为人不会死的。师父讲给你们听,实际上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人的灵魂永远活着而肉 身会死的。那么你怎么样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办好呢?你们现在修心学佛念经,你们就是在办人间最大的一件事情。听得懂吗?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没人讲得出来的。“修行”对吗?

也对也不对。我在这里跟你们讲人生,我指的是“人生”,并没说你们修行。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死亡,所以人家说生死都是大事。一个人生出来是个大事情,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件大事情。你不知生焉知死啊,这是我们的孔圣人讲的。

你连怎么生出来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死啊。这么大的事情,你是用什么态度在人间对待它?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不死?你们知道吗?因为人不会死的。师父讲给你们听,实际上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人的灵魂永远活着而肉身会死的。那么你怎么样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办好呢?你们现在修心学佛念经,你们就是在办人间最大的一件事情。听得懂吗?

周  阿姨不是在办“世界”上最大的事情吗?你可以让自己升到天上去,你也可以让自己到地狱里去。那么这个大事情究竟怎么办呢?办的好办不好呢?就这个道理,你现在在办吗?在办。修行就是要了脱生死。听得懂吗?修行忙了半天是为了什么?为了没有生也没有死。“没有生没有死”是什么概念?你到了天上之后脱离了六道轮回,你就没有生死了,永远不会再生了,永远也不会再死了。这就叫修“了脱生死”。

信 即得度。你一相信马上就得到救度了,你不相信你就不能得到救度。

所以很多西方教和佛教都是同一个道理。你看西方教经常讲“你信就得救”,就是你只要一相信你就得救了。跟佛教讲的一模一样啊,明白了吗?“信即解脱”。只要你一相信你就解脱了。见佛了生死,学佛度一切。你见到了佛,你就了脱自己的生死了。你们今天看见观世音菩萨,你们就明白道理,你们就了脱你们的生死。只要你们好好地修就是见佛了生死。那么学佛就是要度尽一切众生–学佛度众生。

人生非假非空。人生是假的吗?不是。是空的吗?也不是。非有非无啊。

这个人有吗?有。这个人没有吗?是没有。没生出来之前有他吗?没有。生出来之后死了有没有他啊?又没有。那么这个人到底有吗?还活着。非有非无是不存在的存在。像空气、像细菌一样。空气当中这些东西不存在吗?它是存在的。你说它存在吗?

但你又看不见。对不对?是不存在的存在。西 方世界也是如此。听得懂吗?西方世界也是如此就是说西  方极  乐世 界也是这样的,是幻化变成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为,是让你真正修成佛道的一个中转站,但是这个中转站很厉害。你到了这个中转站里面你至少不会再六道轮回了。所以很不容易上去的。我不知道你们现在有没有感觉?

你们跟着师父学了这么多年的佛法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如果你真的死了之后,你们相信不相信你们的灵魂会到天上或者下面像真的受苦、像真的享乐一样?是真的。你们不要开玩笑,我再三告诉你们是真的。你们不要等到死了之后才相信师父说的都是真的,那时已经来不及了。你们听得懂吗?举个简单例子:人家说拿澳大利亚护 照到每一个国家是不用签证的,那么你相信了。 

现在有一个人告诉你说:“澳大利亚护照到某个国家是要签证的。”虽然你还没有到过那个国 家,但是你是不是要签证啊?人家告诉你了你是不是要努力去办啊?等你把签 证办好了,到了那个国家就算人家不看,但是你心里是踏实的。如果你没有签证跑到那里就被他们移民局关起来了知道吗?不是说你没有看见、你没有实践过、你不知道的事情他就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听得懂吗?所以西  方极  乐世界又是实境又是意境。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睁开眼睛看见的是实实在在的境界;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又看见了这个世界是意境。意境就是由意念组成的这个境界。

比如很多人在白天想做一件事情,但实在是做不到,他晚上做梦有时候他能做到,这就是他的意境。实境就是你实际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境界。所以要实意境相的去修。就是在我们的实境当中、在白天我们醒着的时候我们去念经,我们去修心,也就是要在平时修自己的意境,比如我们每天睡觉等于死一次,睡着的时候不是你的肉  身在活动,而是你的灵魂在活动,我们就是修这个灵魂的境界,又要修这个实实在在活在人间的境界。所以叫实意境相修。

要知道根本没有生也没有死。这个世界无生无死啊,根本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听得懂吗?

因为孔夫子讲“不知生焉知死”。你们想想看你们怎么生出来的?你们知道你们哪里生出来的?等你们生出来懂事的时候你们已经是一个爸一个妈了。很多人生出来的时候只有一个妈妈没有爸爸,因为爸爸过早的死了。也有人生出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没有了,就在雪地里被一个被子包着然后被人家捡回家养大。所以他无爹又无娘。

你们每个人知道自己怎么生出来的吗?等到你们明白你们自己是一个人,开始渐渐懂事情的时候,实际上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对过去的一切全部忘记了。所以无生亦无死,亦无老死尽,以无所得故,什么都得不到啊。所以要知道在人间根本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就是真如本性。我们学的就是真正的原来的本性。

只有认知人是虚实二化,你才能修成佛性。什么意思呢?

就是只有知道人是虚实二化,即虚虚实实的,似有似无的。犹如今天好像我做过这个事情,一想我又没有做过;好像我是讲了这句话了,仔细想想我今天没讲这句话。很多人不认知这个东西,认为这个世界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你今天中午吃过饭了,再问你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你记不清了,是虚的,好像吃过。所以很多心理医生给人治病的时候就问,“你前天在哪里啊?”你讲不出来。他告诉你“你前天在你家里你知道吗?”

你一想,对的,我就是在家里。但你明明是在外面,你为什么想是在家里呢?因为这个是臆想症,在别人认为你是这样的,你也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因为人都有这个毛病。所以人不知道人是虚实二幻变化的。所以人都相信真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你只要把假的东西变到他的脑海里,他照样把假的东西就成为真的东西了,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

所以很多人用臆想法就可以解除他的病痛。比如有的女孩子到医院去找心理医生的时候她说“我被人强 奸了,想起来就痛苦”。

心理医生跟她说:“这个事情根本没有的,那是你臆想想出来的你知道吗?你想想看你说你前天被人家强 奸了,那你前天在哪里呢?”先讲真的东西“你早上是在哪里?”“我早上在学校”。“你平时上课中午的时候在哪里啊?”“我在吃饭。”“下午呢?”“我在上课,三点钟下课。”对不对?对的。“那好”“小朋友我问你,你平时晚上在干什么?”“我在家里。”“那你前天怎么会被人家强奸呢?没有的事情啊,根本没有发生啊”。“诶?怎么像真的一样?”“对了,你得了臆想症。”

医生就帮这个小女孩化解了她心中的病痛,她觉得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这个事情,但是这个小女孩已经在虚幻、虚实两界当中。为什么人会偏听偏信?就是他一会相信这个,一会相信那个。一会懂得这个是好的,一会不懂得这个是好的,这就跟孩子一样。就像你们这些徒弟今天跟着师父学“哎呀,真的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回到家听人家一讲又不明白了。所以人会接受虚实两幻的变化。

要记住,世界上的一切除了缘分是天生的、上辈子传来的,

人间的所有因缘聚合产生的森罗万象,我们的本性上包含了诸善诸恶,这就是应验了佛陀的一句话: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们不起心动念的时候,你没有心出来,一旦你的心动了,你就会难过。就像我们平时做人一样,别人在说这个人不好,你的心一想:“他在说我吗?”你的脸就难看了,实际上,你要是没有感觉,你也没有想到他在说你,你这个法在心中是没有的。所以,任何人只要有心就可以改掉自己这个不是天生的脾气,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得到别人的爱戴。(掌声)

学佛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好的心态就是你好的人生的基础。你去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有好心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学佛人的主人是谁呢?就是我们的灵魂,就是我们的佛性。

真如法界是无始无终,不是有始有终的。什么叫真如法界?真正学佛的人学到后来是无始无终。因为他没有生也没有死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的。我们学佛学得好的人他永远是活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不会死掉的。虽然他的肉身走了,但他的灵魂在天上继续做菩萨,我要你们都修成为这样,虽然你们也要保护好这个肉 身。

但肉 身能保护几年啊?你再年轻你也得死啊,你再老你也得死啊。但修成后,要灵魂上去才能无始无终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荒诞不经
高能答主

2016-12-12 · 包罗万象,温故知新。
荒诞不经
采纳数:19503 获赞数:2081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天人合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物质与人以及物质之间是和谐统一的。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简述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指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天体运动学,即天体是地球的扩大,或地球是天体的缩小。古代天文学认为天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天轴与地球南北极所形成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轴与公转轨道所形成的夹角均成66.5度,即无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那一个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而且,此理论也得到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的支持,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认为:天体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天轴南北两极是南北磁极;地球居天体之间,是一小磁体。地球南北两极也是南北磁极,分别与天体两大磁极发生磁感应,所以天地的轴心倾向相同,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天地感应最根本的内涵之一。[1]《黄帝内经》所述五运六气的种种感应之道,统统建立在这个感应性上。这种感应性或磁力,都属于无形的能,在中医名之曰"气"。

  天地气交
  气交的实质是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同上)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气交的产生是因为地之寒热与天之阴阳之节气相差三节。按理说,一年中冬至日为阴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日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但事实上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此三节之差,张介宾十分重视,其《类经图翼》云:"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日,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即天之温起于子,而地之温却始于寅,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由于气交相差三节,便产生了天地之气的"升降沉浮"、"气交易位"等变化。  所谓"气交易位"是指气候的太过和不及而导致气交的位置发生移动,由于阴阳之气与寒热之气相差三节,"时有定位,气无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次序和时位,温热寒凉的秩序是不会错的,但,气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

  天地同律
  天地同律也就是时空合一。律学本属于声学,由于古代天文学在制定历法过程中需要数学运算,便借用律数来完成这一过程,而产生了律与历的结合。律历一体思想首先是与古代气论紧密相关的,反过来又促进了《黄帝内经》对"气"的规律性研究和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  ⑴音律与天之气相应  《史记·律书》,其中说道:"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古代以"同类相动"理论推想互相感动的事物之间通过气传递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从而把律吕与"气"密切联系起来。汉代有"候气之法",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在一个密闭的室内,把端部塞上葭莩灰的律管按一定的方位加以布置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每到一定的节气,与该气相应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回逸出[2]。这种把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实验,对我们理解五气、五藏与五音相应等问题至关重要。就这样,人们把不同音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同该时令的气候、物候联系起来。所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过是天"气"在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同时造成了不同季节中声色味的不同。因此,五音、十二律可以说是关于"气"的量化的另一种表达。 十二律的名称表示着"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作用。如:  黄钟:黄者,中之色,钟者,种也。…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汉书·律历志》)  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史记·律书》)  蕤宾者,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汉书·律历志》)  夹钟者,言阴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物种也。(《汉书·律历志》)  ⑵时间周期(历)与天地之气的运动相应  古人早就发现,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如昼夜、24节气、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射的周期性改变,人的生命节律也是由地球的这种特性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有着相动一致的特性,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  由此,《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了的独特的"五运六气"历。这种历法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是《内经》学术中时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达,从非常广泛的时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统一,反映了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  就一年四时而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相应变化。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气始言,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素问·诊要经终论》)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气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就一日而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城里悠悠Bl5c8
2015-09-09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27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262万
展开全部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季老说:“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的补充明确地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
  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因此,《内经》的天人合一观是《黄帝内经》天道观的目的所在。
  《内经》“天人相应”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