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近代春节习俗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守岁 接财神 贴对联
拜年 放爆竹 压岁钱
贴福字 吃饺子 吃年糕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春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历代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拜年 放爆竹 压岁钱
贴福字 吃饺子 吃年糕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春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历代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