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与变质核杂岩有关的金矿成矿年代学的研究问题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豫西主要金矿床与变质核杂岩有关,多年来其成矿时代问题备受关注。由于早期发表的年龄数据几乎全为K-Ar法测得,且各家千差万别,同一矿脉会出现相差很大的年龄数据。卢欣祥等(1999)曾系统地研究了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认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及新的测试方法的使用,在他发表文章的1999年已出现金矿成矿年龄数据逐渐趋同的趋势,认为小秦岭-熊耳山金矿主体为印支期成矿,此与该时期陆-陆碰撞的秦岭主造山期一致。表6-1为经卢欣祥筛选列举的一批年龄数据,从中可看出年龄数据时间跨度仍较大,但主要集中在印支期及燕山期。显示金矿成矿时代的年代学研究仍处于摸索之中。
近年来又取得一批重要的年龄数据,其中王义天、毛景文、卢欣祥等(2002)对文峪金矿区Q875脉的脉壁矿化糜棱岩的鳞片状黑云母样品测定了40Ar-39Ar年龄,所采的两件黑云母样品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的测试结果一致,同时所采样品无显著的Ar丢失,认为测试结果精确可靠。所测结果显示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为128~126Ma。对这一年龄数据的可靠性存在不同看法,持怀疑论者指出小秦岭近矿脉多为绢英质糜棱岩,所采的矿化糜棱岩中的黑云母是否形成于成矿期存在疑问。另外,朱嘉伟等(1999)在崤山拆离伸展带柳树沟金矿脉方铅矿及石英等矿物测定了40Ar-39Ar流体包裹体年龄,测得石英主坪年龄为(130.7±0.6)Ma,等值线年龄为(133.0±2.7)Ma,方铅矿金坪年龄为(127.8±2.8)Ma,等时线年龄为(126.0±2.5)Ma。朱嘉伟等根据此年龄与崤山地区九峪沟花岗岩的K-Ar年龄(106.0~122.1Ma,盛中烈等,1988)接近,认为金矿化与花岗岩有关,提出“华熊地体”内距燕山期花岗岩体2~5km范围内为金矿产出地的结论。显然后一结论的提出是牵强附会的,因为崤山核杂岩内部中生代花岗岩的K-Ar年龄数据很多,所选中的数据由于与作者测定的成矿年龄数据相近就认定是花岗岩成矿,但其他花岗岩测定的K-Ar年龄值与此相差甚远是否就可提出否定意见呢?同时“华熊地块”中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很多,我们从未见花岗岩体边缘2~5km范围内环绕着金矿床分布的现象。相反,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在空间分布上与燕山期花岗岩体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多年来花岗岩成矿说站不住脚的原因之一。
表6-1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
我们注意到徐启东等(1998)在小秦岭金矿区也得出一组132Ma的40Ar-39Ar年龄数据,上述数据与我们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边缘糜棱岩带所采的周家山闪长岩体黑云母(图5-59、图5-60)及张进江在华山岩体边缘所采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相近,这是否说明尽管核杂岩隆升的时代问题尚有争论,但或许这一连串的数据表明豫西变质核杂岩隆生及其后的成矿作用大致就是在这一时期呢?或许至今为止豫西金矿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工作仍比较薄弱,还需要再接再厉探索新的测试方法,系统地进行工作。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