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 阅读理解《语文中考复习指南》答案,大哥大姐们帮帮忙啊!!
展开全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册数 篇目 作者•出处 重点实词 常考翻译句 常考默写句
七
上 《论语》六则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学术经典。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心里不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或疑惑);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凭什么);默而识之(识:记住);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乃:才);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 。 委:舍弃);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 顾:回头看);尊君在不?(“不”通“否”);幸尚宽(幸:幸而,恰巧);王欲舍所携人(舍:扔掉,抛弃);既已纳(纳:接纳,接受)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遂携拯如初。
《卖油翁》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善:擅长;自矜:自夸;释:放下;忿然:气愤地;沥:注; 1.尔安敢轻吾射?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三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略无阙处(阙:同“缺”);虽乘奔御风(虽:虽然;奔:这里指快跑的马);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至于夏水襄陵(到)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七下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在,在乎,在于;斯:代词,这;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劳形:使身体劳累,形,身体。劳,使动用法;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周无公集》 甚蕃:很多;独:仅,只;予:我;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亵玩:玩弄;谓:认为,以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强项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苍头:家奴;驻车叩马:拦住车马,驻,停留,叩,拉住,勒住;因格杀之:因,于是,说,格杀,击打;理天下:理,治理;流血被面:被面,覆盖了脸,满脸;妻子:妻子和儿子;震栗:害怕得发抖。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包拯》 元•脱脱 第归,杀而鬻之:第,但,只管;鬻,卖;寻复有告私杀牛者:寻,不久;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知,掌握,主持;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才,仅仅;经造庭下:造,到,往;不从吾志:从,听从;.恶吏苛刻,务敦厚:恶,憎恨,讨厌;务,追求。 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八上 《小石潭记》 唐朝•柳宗元《柳河东文集》 水尤清冽(清冽:清澈);佁然不动(佁然:愣住的、静止的样子);从小丘西行(向西);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明灭可见(或现或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不齐);日光下彻(向下);影布石上(照映);隶而从者(随从、跟从);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东坡 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欣然起行(欣然:愉快地,高兴地);盖竹柏影也(盖:表猜测,相当于“原来是”); 但少闲人(但:只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告子下》 法家拂士(拂:bì 弼,辅弼。);衡于虑(衡:héng 横,梗塞,指不顺。);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过恒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 《左传》 间,参与;靡,倒下;鄙,目光短浅;孚,为人所信服;加,虚夸,以少报多;再,第二次;既,已经;虽,即使;狱,案件;盈,充满、士气正旺盛 1.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八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昳丽:光艳美丽;窥:照;旦日:第二天;美我:认为我美,“美”字是意动用法;私:偏爱;蔽:爱蒙蔽而不明;面刺:当面指责,面是名词作状语;闻:使……听到,是使动用法;间进:偶然进来;期年:满一年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的一个什么结论是?
《细柳营》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上自劳军:劳,慰问,犒劳;军士吏被甲:被,同“披”指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天子且至:且,将要;居无何:过了不久;上使使持节:使1,派遣;使2,使者,使臣;将军约:约,规定;徐行:徐,缓慢地,指行动从容不迫;既出军门:既,已经;大入边:大,大规模,大举;锐兵刃:锐,锐利,课文中是“使……锋利”的意思;改容式车:改容,改变神情;袭而虏也:虏,俘虏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 缘:沿,沿着;异之 :对见到的景物感到诧异;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才通人:仅仅能通过一个人;俨然:整齐的样子;属 :类;交通互相通达;咸:都;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问讯:询问消息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1.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九上 《秋水》 战国•《庄子》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许多河流注入黄河。灌,注入。河,黄河。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辩,分辨,现在写作“辨”。欣然:高兴的样子。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己,自身。东面而视:面向东观看。面,面向,朝向。视,看。望洋:抬着仰望的样子。野语:俗语,俗话。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间: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柳河东文集》 去死肌:去除坏死的肌肉。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赋,征收,敛取。当其租入:抵他的税收。当,抵。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争,争先恐后。奔走,忙着去做(某种事情)。三世:三代。父子相继叫一世。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若毒之乎:你痛恨这事吗?毒,痛恨,怨恨。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治理。更若役:更换你的差役。役,劳役,给官府出劳力做事。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积于今:累计到现在。积,一年一年地累计起来。殚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部交出去。竭其庐之入: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庐,房舍,家。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压着,形容死的人多。藉,铺,垫。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哗然而骇:喧闹叫嚷着惊拢(乡村的气势)。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谨食之:小心地喂养它。 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论语》十则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学术经典。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忠:诚心诚意。习:温习。处:据有,取。所恶:厌恶,讨厌。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任重而道远, ,不亦乐乎? ,不亦远乎?
《鱼我所欲也》 战国•孟子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恶:讨厌,厌恶。故:所以。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故:因为这个缘故。独:只。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万钟:优厚的俸禄。奉:侍奉。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心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九下 《古文二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辟:征召。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选举:选贤任能。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2.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随着、跟从。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甚箭:比。若奔:像,飞奔的马。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不穷:尽;无绝:停止。可见:同“现”,显现,显露。直指: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2.
《庄子》二则 战国•《庄子》 时:常常,时常。德:恩,恩情。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方:正。恃:凭着,依靠。犹:仍然。应:作出反应。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疾视:怒目而视。无变:没有反应了。德:指精神。异:别的。应:应战。反走:转身逃跑。 1.“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2.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崩殂: 帝王死。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菲薄: 轻视。恢弘:发扬扩大。引喻适义:称引 恰当。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异同 :不同。刑赏:罚。昭…..之理 显示 治理 (8)淑均:善良公正。倾颓:倾覆衰败。倾覆:兵败。布衣:平民。躬耕:亲自。。闻达:做官扬名。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驱驰:奔走效劳。夙夜:早晨。不毛:荒凉的地方。庶竭:希望 。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比喻才能平庸。攘除:铲除。。彰:表明。斟酌损(减少)益(增加): 考虑。慢:怠慢。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雅言:正确。临表涕零:面对 眼泪。之秋:时。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偏私:偏爱私心。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3.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初中文言诗词曲知识梳理
册数 篇目 作 者 体裁 主题•情感 突出艺术特色 常考品析句
七上 回乡偶书 唐•贺之章 七绝 久别回乡的喜悦和久客伤老之情 富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场面充满感慨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七绝 游子羁旅巴山的孤独之感和思家之情 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七绝 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五律 送别诗,依依惜别 与一般送别不一样,对将要离别的友人宽慰和劝勉,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七律 表达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和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巧用典故、对比,自然贴切。格调高昂,豁达乐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七绝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也有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借景抒情,想象丰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 唐•杜牧 七绝 江南美景,热爱之情 笔调明丽,特征突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七绝 抒政治抱负,充满信心 借景说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唐•杜甫 五律 赞美泰山,抒发积极进取精神 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深含哲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古体诗 借大海广阔的胸怀抒发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借景抒怀,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下 饮酒 东晋•陶渊明 五律 归复自然,人生追求 融景、情、理于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七律 描写壮丽景色,抒发时光流逝之感 描写生动,蕴含自然理趣 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七绝 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语言清新自然,平淡中余味无穷 草色遥看近却无。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七律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意境非常苍凉,语气非常悲壮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曲(小令) 深秋晚景图,孤寂愁苦情 景如画,情如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迢迢牵牛星 汉•无名氏 古诗 借神话故事,抒爱情挫折之苦 叠字的运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五律 绘山川美景,抒远别壮游,心怀开阔之激情 远景近景结合,情景交融,景色壮阔,心怀开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册数 篇目 作者•出处 重点实词 常考翻译句 常考默写句
七
上 《论语》六则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学术经典。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心里不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或疑惑);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凭什么);默而识之(识:记住);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乃:才);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 。 委:舍弃);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 顾:回头看);尊君在不?(“不”通“否”);幸尚宽(幸:幸而,恰巧);王欲舍所携人(舍:扔掉,抛弃);既已纳(纳:接纳,接受)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遂携拯如初。
《卖油翁》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善:擅长;自矜:自夸;释:放下;忿然:气愤地;沥:注; 1.尔安敢轻吾射?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三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略无阙处(阙:同“缺”);虽乘奔御风(虽:虽然;奔:这里指快跑的马);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至于夏水襄陵(到)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七下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在,在乎,在于;斯:代词,这;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劳形:使身体劳累,形,身体。劳,使动用法;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周无公集》 甚蕃:很多;独:仅,只;予:我;濯:洗涤;妖:美丽而不庄重;亵玩:玩弄;谓:认为,以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强项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苍头:家奴;驻车叩马:拦住车马,驻,停留,叩,拉住,勒住;因格杀之:因,于是,说,格杀,击打;理天下:理,治理;流血被面:被面,覆盖了脸,满脸;妻子:妻子和儿子;震栗:害怕得发抖。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包拯》 元•脱脱 第归,杀而鬻之:第,但,只管;鬻,卖;寻复有告私杀牛者:寻,不久;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知,掌握,主持;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才,仅仅;经造庭下:造,到,往;不从吾志:从,听从;.恶吏苛刻,务敦厚:恶,憎恨,讨厌;务,追求。 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八上 《小石潭记》 唐朝•柳宗元《柳河东文集》 水尤清冽(清冽:清澈);佁然不动(佁然:愣住的、静止的样子);从小丘西行(向西);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明灭可见(或现或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不齐);日光下彻(向下);影布石上(照映);隶而从者(随从、跟从);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东坡 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欣然起行(欣然:愉快地,高兴地);盖竹柏影也(盖:表猜测,相当于“原来是”); 但少闲人(但:只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告子下》 法家拂士(拂:bì 弼,辅弼。);衡于虑(衡:héng 横,梗塞,指不顺。);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过恒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 《左传》 间,参与;靡,倒下;鄙,目光短浅;孚,为人所信服;加,虚夸,以少报多;再,第二次;既,已经;虽,即使;狱,案件;盈,充满、士气正旺盛 1.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八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昳丽:光艳美丽;窥:照;旦日:第二天;美我:认为我美,“美”字是意动用法;私:偏爱;蔽:爱蒙蔽而不明;面刺:当面指责,面是名词作状语;闻:使……听到,是使动用法;间进:偶然进来;期年:满一年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的一个什么结论是?
《细柳营》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上自劳军:劳,慰问,犒劳;军士吏被甲:被,同“披”指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天子且至:且,将要;居无何:过了不久;上使使持节:使1,派遣;使2,使者,使臣;将军约:约,规定;徐行:徐,缓慢地,指行动从容不迫;既出军门:既,已经;大入边:大,大规模,大举;锐兵刃:锐,锐利,课文中是“使……锋利”的意思;改容式车:改容,改变神情;袭而虏也:虏,俘虏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 缘:沿,沿着;异之 :对见到的景物感到诧异;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才通人:仅仅能通过一个人;俨然:整齐的样子;属 :类;交通互相通达;咸:都;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问讯:询问消息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1.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九上 《秋水》 战国•《庄子》 秋水:秋天的洪水。百川灌河:许多河流注入黄河。灌,注入。河,黄河。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辩,分辨,现在写作“辨”。欣然:高兴的样子。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己,自身。东面而视:面向东观看。面,面向,朝向。视,看。望洋:抬着仰望的样子。野语:俗语,俗话。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少仲尼之间: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柳河东文集》 去死肌:去除坏死的肌肉。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赋,征收,敛取。当其租入:抵他的税收。当,抵。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争,争先恐后。奔走,忙着去做(某种事情)。三世:三代。父子相继叫一世。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若毒之乎:你痛恨这事吗?毒,痛恨,怨恨。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治理。更若役:更换你的差役。役,劳役,给官府出劳力做事。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积于今:累计到现在。积,一年一年地累计起来。殚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部交出去。竭其庐之入: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庐,房舍,家。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压着,形容死的人多。藉,铺,垫。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哗然而骇:喧闹叫嚷着惊拢(乡村的气势)。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谨食之:小心地喂养它。 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论语》十则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学术经典。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忠:诚心诚意。习:温习。处:据有,取。所恶:厌恶,讨厌。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任重而道远, ,不亦乐乎? ,不亦远乎?
《鱼我所欲也》 战国•孟子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恶:讨厌,厌恶。故:所以。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故:因为这个缘故。独:只。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万钟:优厚的俸禄。奉:侍奉。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心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九下 《古文二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辟:征召。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选举:选贤任能。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2.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随着、跟从。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甚箭:比。若奔:像,飞奔的马。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不穷:尽;无绝:停止。可见:同“现”,显现,显露。直指: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2.
《庄子》二则 战国•《庄子》 时:常常,时常。德:恩,恩情。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方:正。恃:凭着,依靠。犹:仍然。应:作出反应。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疾视:怒目而视。无变:没有反应了。德:指精神。异:别的。应:应战。反走:转身逃跑。 1.“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2.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崩殂: 帝王死。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菲薄: 轻视。恢弘:发扬扩大。引喻适义:称引 恰当。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异同 :不同。刑赏:罚。昭…..之理 显示 治理 (8)淑均:善良公正。倾颓:倾覆衰败。倾覆:兵败。布衣:平民。躬耕:亲自。。闻达:做官扬名。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驱驰:奔走效劳。夙夜:早晨。不毛:荒凉的地方。庶竭:希望 。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比喻才能平庸。攘除:铲除。。彰:表明。斟酌损(减少)益(增加): 考虑。慢:怠慢。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雅言:正确。临表涕零:面对 眼泪。之秋:时。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偏私:偏爱私心。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3.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初中文言诗词曲知识梳理
册数 篇目 作 者 体裁 主题•情感 突出艺术特色 常考品析句
七上 回乡偶书 唐•贺之章 七绝 久别回乡的喜悦和久客伤老之情 富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场面充满感慨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七绝 游子羁旅巴山的孤独之感和思家之情 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七绝 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五律 送别诗,依依惜别 与一般送别不一样,对将要离别的友人宽慰和劝勉,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七律 表达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和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巧用典故、对比,自然贴切。格调高昂,豁达乐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七绝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也有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借景抒情,想象丰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 唐•杜牧 七绝 江南美景,热爱之情 笔调明丽,特征突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七绝 抒政治抱负,充满信心 借景说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唐•杜甫 五律 赞美泰山,抒发积极进取精神 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深含哲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古体诗 借大海广阔的胸怀抒发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借景抒怀,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下 饮酒 东晋•陶渊明 五律 归复自然,人生追求 融景、情、理于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七律 描写壮丽景色,抒发时光流逝之感 描写生动,蕴含自然理趣 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七绝 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语言清新自然,平淡中余味无穷 草色遥看近却无。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七律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意境非常苍凉,语气非常悲壮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曲(小令) 深秋晚景图,孤寂愁苦情 景如画,情如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迢迢牵牛星 汉•无名氏 古诗 借神话故事,抒爱情挫折之苦 叠字的运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五律 绘山川美景,抒远别壮游,心怀开阔之激情 远景近景结合,情景交融,景色壮阔,心怀开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