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出现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不仅巩固了汉帝国的统治,而且使国家从战乱中恢复过来,为强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对“文景之治”的影响废除长期以来的诸侯分封制度,将全国分设为三十六郡,一郡设置守、尉、监三个主要官员管理,郡以下设县,一县设置令、氶、尉三个官职。战国时诸侯各国的长度、重量和体积单位都不统一。秦朝建立后,在“商鞅量”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国的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还统一规定了车辆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实现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丞相李斯等人对原六国的文字进行整理,对全国的文字实行统一的标准,即全国文字统一为秦书六体: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等,实现“书同文”。四是统一货币。秦朝统一使用一种货币,分为二等: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合20两);铜质钱为下币,单位“半两”。珠、玉、龟、贝等,都只能是器饰宝藏,不再流通为货币。
坚持黄老无为汉文帝即位时,虽然汉朝已经统一了二十多年,但此前的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朝数百年的战乱,整个国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二十年时间并不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再加上汉朝建立后刘邦在位八年年年有战,扫除了几乎所有的异姓诸侯王,吕后执政时期忙于分封诸吕,打压刘姓宗亲,国家的恢复非常缓慢。因此,汉文帝刘恒实际上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但是,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已经定下了汉朝的国策“黄老无为之策”作为国家统治的基础。所谓黄老无为,指的是以道家学说作为治理的根基,讲求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对老百姓做太多要求,凡事只要求大的框架,而不苛求细节。
高祖之辱未雪,文景二帝卧薪尝胆刘邦在西汉立国后不久曾经北伐匈奴,却遭遇了“白登之围”的惨败,这成为刘邦以及继任皇帝必须洗刷掉的耻辱。而要想击败匈奴,必须要保证国力的强大,因此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成为了西汉初期的共识和国策。
作为“文景之治”开创者的汉文帝,继位之前一直待在北疆苦寒之地,深知民众疾苦和匈奴外患。继位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恢复国力,而他本人更是带头崇尚节俭。汉景帝继承了父亲的治国思想,保证政策的延续。经过两任帝王的卧薪尝胆,汉朝国力蒸蒸日上,为后面汉武帝击破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