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赵匡胤

谢谢...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knowbldu
2007-05-01 · 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37万
展开全部
个人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能够称的上一代名帝,与其伟大功绩和完美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

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呈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深知自己的江山来路不正,从人家孤儿寡母中强夺而来,所以深怕有朝一日,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强化巩固尚在襁褓中的赵宋王朝,加强王权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另外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进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

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在谈了宋太祖的文治武功之后,我将着重谈谈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人格魅力:

1,仁德之君。赵匡胤为什么要定国号为“宋”?有人说是因赵匡胤曾出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河南商丘)。这是一个原因,但不仅如此。赵匡胤定国号为宋,还含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良好愿望。宋朝的汴梁和商丘一带是成汤的发源地,成汤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四方诸侯都因成汤仁德归顺商。后来商纣无道,武王灭商,但是听说纣王的庶兄微子仁德兼备,就让他在他们祖宗汤的发源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鉴于五代时期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赵匡胤以兵变夺政权,特以“宋”为国号,意思就是要在宋国的故地建立一个崇尚仁义的国家,兼取成汤之仁,微子之德。事实上在赵匡胤坐天下的十多年里,这位仁德之君,仁治天下,既体现在他作为开国之君所奠定的民为邦本的治国方针上,又充分在他所颁布的一系列爱民,恤民,惜民的诏令之中。具体事例可以表现出来:(1),历来开国皇帝打天下无不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军事打斗中,而赵匡胤在篡夺后周政权后,对后周的皇室以及旧臣,并没有展开血腥的杀戮,基本上都安置的比较好。(2),赵匡胤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其他政权的兼并,基本上是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例如在攻打南唐的过程中,宋军对南唐国都是用1年多的时间围而不打,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才发动总攻,赵匡胤多次下令曹彬“切勿杀害金陵城中百姓,”并要曹彬及其部下将官“焚香为誓”承诺不乱杀无辜后,才下令攻城的,宋军攻入城中果然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城中百姓赞叹。

2,心怀大度。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对后周旧臣的怀柔政策上,张永德原本是后周皇亲,是位权臣,赵匡胤当皇帝后,在张永德面前,从不以皇帝自居,仍然象从前那样尊称张永德为驸马,而不呼唤他大名,加封他为侍中,授武胜节度使。即使对企图阻挡自己篡位的大将韩通,在其被杀后也追封中书令,下令厚葬,并经常对旁人提起韩通对后周忠心可嘉。早年赵匡胤投奔随州刺使董宗本,可是其子董撙诲经常欺负他,赵匡胤不久又不得不踏上坎坷潦倒的流浪生涯,但是赵匡胤发迹以后,并没有报复董遵诲,反而不记前嫌重用了他。

3,有过必改。人生在世,谁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却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封建年代的一国之君?赵匡胤闻过必改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一例赵匡胤出身行伍,喜欢打猎,一次打猎从马上摔下来,就恼羞成怒的把马给杀了,回到宫中十分后悔自己的举动,认为马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自己,自己贪图一时快活,不应该杀马,从此就不再出去打猎。

4,勇于纳谏。世人皆知唐太宗李世民勇于纳谏,其实宋太祖在这一点上堪与唐太宗相比。在此,举一例说明,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某人为官,宋太祖不同意,第二天,赵普又推荐此人,宋太祖还是不同意,如此三次,宋太祖把赵普的奏折撕碎,赵普不慌不忙把奏折拼装好,还是来推荐此人,宋太祖见赵普如此不达目的不罢休,突然感到也许此人确实有才能,马上采纳赵普的建议,后来此人确实德才兼备。想想看,如果宋太祖不是个勇于纳谏的人,赵普敢在他面前这么“放肆”吗?

5,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深居内宫,几乎与外部的世界隔绝,为了兼听则明,他常常微服私访,深入市井了解民情,这样使得宋太祖能够及时掌握大量民情民意,从而指定出一系列的良好政策,为宋初强盛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智去清流关”,“先南后北”等一些战术战略方针也是他去部下家里夜访的时候确定的。

6,崇尚节俭,杜绝奢侈。一次,宋太祖17岁的的女儿穿了件华丽的衣服,宋太祖对女儿的奢华打扮十分反感,就训诫她“以后不要穿这种华丽的衣服,皇家子弟要注意自己的影响,不要引领这股奢华的风气,”公主听了以后很惭愧,连忙跪拜致歉。想想看吧,堂堂大宋帝国的公主难道连一件高贵点的衣服都穿不起吗?不是,因为出身中下阶层的赵匡胤了解体恤民间的疾苦。

7,百善孝为先。说到这里,我们要谈谈宋朝的“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度。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出名的大孝子,平时对母亲是百依百顺,其母杜太后是一个母仪天下明理达事的女政治家,这对母子正所谓“母慈,儿孝敬”。因赵匡胤是从后周幼主手中夺的天下,杜太后临终时候,为防止后周悲剧重演,便与赵匡胤立下誓约“使周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有?汝百年后当传位于汝弟”,这就是“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就是说杜太后设计的皇位继承制度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匡胤二弟〉——赵廷美〈赵匡胤三弟〉——赵德昭〈赵匡胤长子〉……这样无论谁当皇帝,一般都不会出现幼主临天下的局面)。后来赵匡胤谨遵母命,真的就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儿子,可见在其心目中母亲的命令真的可以超过自己亲生儿子本应得到的皇位。可惜的是赵光义是个卑鄙的家伙,当皇帝后,害死了赵廷美,逼死了赵德昭,打破了杜太后的遗言。直到200年后高宗赵构无后,皇位才又回到赵匡胤的后代手中——这是后话。

8,廉政建设,打击腐败。宋太祖十分痛恨官员的腐败,宋初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如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和查院,可以弹劾任何一级别的官员,(应该相当于今天的香港廉正公署吧),分权制衡(老美就是笨,几百年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人家宋太祖1000多年前就这样实施了),实行高薪养廉,有效的防止了腐败问题,并且也调动了官员的工作热情,根据宋初的民间传说,当时一些官员看私人信件都不敢用公家的蜡烛,以至有了“灭蜡看家书”的说法,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宋初的政治是比较清明的。在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宋初的政治清明与明初的政治清明是不同的,明初的清明是建立在朱元章的对吏制的血腥高压统治之上的。

9,大力发展水运事业。由于以开封为中心的汴河航运系统,事关赵宋王朝的存亡,因而对水利事业很是重视,下令疏通河道,重修运河,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经济的发展,也有效的调节了水量,使“民无水患”,为开封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奠定了基础。

10,环保主义者。古代帝王大多比较关注军政大事,很少有人能顾及环境保护的问题,而宋太祖却是其中极其罕见的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患灾害,宋太祖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生态平衡,下令官员劝百姓多种树木,禁止乱砍滥伐,并根据树木种植的品种很数目,奖励地方官员和百姓。而且还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奇珍异兽,将保护野生动物归入国家永久制度中。写到这里,我感慨:看看今天的人类为了一点点私利,把地球糟蹋成什么样了?宋太祖在1000多年前就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实在是个睿智英明的举措。

11,历代帝王中的功夫魁首。在我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能横刀立马征杀疆场,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官史,野史记载。真正能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可谓历代帝王中的第一武林高手。赵匡胤出身武将世家,其父赵弘殷精于骑射,赵匡胤小的时候就随父学武,年轻时出来闯荡江湖,访名师,拜高人,见识和武艺都有了很大提高,后来投军郭威帐下,屡建奇功,成为后周第一流的大将。相传赵匡胤的盖世武功主要集中在拳术和棍术,其武功已在多年的实战中发展成自己的独特体系和套路,其拳术被尊称“太祖拳”,也称“赵家拳”。身为武林高手的赵匡胤还擅长棍术,创立了“腾蛇棒”有36路棍法,被成为棒术的开山鼻祖,,人称宋太祖“一条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种种记载都表明,宋太祖赵匡胤是历代帝王中武功之魁首。

12,准“一夫一妻”制。历代帝王中,对待女色,有的荒淫无道,有的纵欲过度,有的风流多情……宋太祖是其中难得的几个懂得修身养性节欲自爱的皇帝,一生中从来没有沉迷于女色,只立皇后不封嫔妃,成为和隋文帝和明孝宗类似的奉行“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历过三次婚姻,第一位夫人是贺氏,可惜早亡,赵匡胤结发情深,当皇帝后,为纪念相濡以沫的原配夫人,便追封为皇后,溢号:孝惠。第二位皇后是王氏,夫妻恩爱4年,不幸在22岁时病逝,宋太祖伤痛欲绝,封王氏为:孝明,并鳏居4年以示怀念。第三位是宋氏,这是对典型的老夫少妻,但是他们夫妻感情也很好,宋皇后每天把宋太祖照顾的无微不至,太祖退朝必然整衣相迎,深的太祖欢心,(他们的夫妻感情之好,甚至引起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嫉妒)。后太祖死,宋太宗赵光义逼宋太后迁居洛阳,几年后忧郁中病逝,溢号:孝章。

在这里我要谈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美丽故事——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传为一代佳话。
其实历史上并不真有其事,不过是百姓的一个美丽杜撰,但是我们就是愿意相信。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人们把这个美丽故事杜撰在赵匡胤身上,而不是刘邦,朱温,朱元璋,洪秀全等这批无赖皇帝身上?也不是西门庆,矮脚虎王英等市井流氓身上,不能不说这与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人格品质是有关系的,你想我现在假如说千里送京娘的是刘邦,朱温,朱元璋,洪秀全,西门庆,矮脚虎王英这帮家伙,有人相信马?他们摊上这种事情,恐怕早就把京娘给××了,还送什么送?

通过以上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简单评述,我想大家对宋太祖的功绩和个人品德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宋太祖也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个英武皇帝,纵然他也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是1000年前的一个封建帝王,要评价一个人功过得失,要用历史的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客观。显然,暇不掩瑜,宋太祖赵匡胤是个睿智英名的好皇帝。

在张元徽的强攻之下,樊爱能和何徽不领兵迎战,反而先行败退,张元徽斩杀后周一名监军使,一千后周士兵缴械投降,向刘崇大呼万岁。后周的右翼军队由此被冲垮,影响得全军几乎动摇。柴荣看形势万分危急,亲自率侍卫亲军冒着箭石冲锋督战。

后来的北宋太祖赵匡胤当时就在后周军中,是柴荣的宿卫将,他对大家喊道:“我主处境危急,我们怎么能不死战保护呢!”他又对张永德说:“敌人士气骄横,但力战可以破敌!你率领的部队有很多善于从左侧射击,就请率军从左翼高处出击,我率军从右翼进击。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啦!”张永德听从了赵匡胤的计划,他们于是各率军两千强攻北汉军队。赵匡胤和柴荣一样身先士卒,飞马冲进敌阵,士卒见主将英勇,无不以一当百,拼死与敌决战,北汉兵无法抵挡后周军队将士如此猛烈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大将对士兵说:“让陛下和敌人交战,还要我们干什么!”于是上马拉弓射敌,接连射死数十人,士气更加振奋。在他们的带领下,众将纷纷领兵杀入敌阵,后周将士在柴荣的鼓舞下,万众一心将后汉军队杀得大败。

刘崇这时才知道柴荣亲征,就在阵前,就嘉奖张元徽,让他进兵,张元徽出战时战马倒地,将他摔到马下,被后周兵所杀。张元徽本是北汉的一员虎将,他一死,后汉军的士气立即丧尽。而南风这时刮得更猛了,后周兵奋勇争先,北汉军纷纷败退,刘崇亲自举起红旗收兵也无法将溃退的将士遏止。杨衮畏惧后周军的强大实力,也不敢救刘崇,而且还在怨恨刘崇刚才说的大话,于是也率军队退走了。

樊爱能和何徽这两个贪生怕死的将领,率领数千骑兵向南撤退,竟敢拉弓持刀抢掠自己军队的辎重部队,役夫们吓得逃走了很多。柴荣派近臣和亲军将领追上劝阻,都不肯听命回来,有的使者还被士兵杀死,四处扬言:“契丹大军以到,官军大败,其他部队都已经投降了。”援军在刘词的率领下赶到了,路上遇到樊爱能,樊爱能竟劝他别去,刘词不相信他的话,继续北上。

刘崇战败后,仍有万余部队,隔着山涧列阵和后周军对抗,在黄昏的时候,刘词的援兵到达,会师后,后周军士气更旺,又一同出击,北汉军队又被杀得大败,王延嗣也被杀死。后周军猛追到了高平城,北汉军的尸体满山谷都是,丢弃的辎重、器械和杂畜不计其数。

柴荣取得了高平之战的胜利,但这一战也暴露了后周军队中的致命弱点,战斗结束后,柴荣严厉整顿了后周军队,先奖赏立功的将士,然后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险些导致全军败北的将校七十多人全部斩首,此外被斩杀的还有溃退军中军使以上和监押使臣,从此,不用心作战的将士无不畏惧,军纪得到初步整顿。后来,柴荣又从根本上改革了后周军队,下令各地节度使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柴荣建立了精锐的禁军,在此后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禁军在战斗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

7月的启明星
2007-05-03 · TA获得超过1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他的父亲叫赵弘殷,是一位将军,据说赵匡胤出生时,赵府有金光闪耀,府中人就说将来这孩子毕能成大气.他从小随父习武,结交了众多好友,尔后,就参军,在后周郭威的帐下表现出色,一直立下汗马功劳,周太祖死后,他的侄子柴荣即位,也就是周世宗.赵匡胤随着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深得世宗的喜爱.也正是在世宗死后,准备让他的儿子即位,但当时赵匡胤独揽大权,且亲信又比较多,他的儿才有6,7岁,随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从世宗儿子手中夺得了江山.不过在宋朝的317年时间里,赵氏皇帝对世宗的后代都很好,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露香别苑
推荐于2016-02-07 · TA获得超过9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本没必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二.内政:

  (一)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於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著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日,禁军太将石守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砍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二)犟干弱枝:

  从唐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犟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 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在中央内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权力,军权归於枢密院,财权归於三司使,枢密院与相府合称「二府」,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於皇帝。此外,太祖还在宰相之下增设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积弱的种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於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犟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杨继业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於阳曲。后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欲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泡泡堂2008
2007-05-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北宋开国皇帝,通过皇袍加身上台,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地方将领势力过大的问题,后来据说是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暗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强最强5408
2007-05-01 · TA获得超过5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宋太祖
在五代十国纷乱的年代
通过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建立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