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怎么学啊,每天花多长时间啊,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2021-07-21
选择好老师,持续跟着学习
考研数学有网友推荐李老师的课程,这里有一份老师最新的考研数学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YwycdGp9GuxkswDZwCTpQ
李永乐王式安数学团队,通过近阶段大家复习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冲刺阶段,目的总结所做题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草稿纸,特别是实战心理素质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20-01-19 · 考研,中公“研”路相伴
对于2021年参加考研的考生来说,一个全年明确的复习计划相当于海上的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下面学姐给大家分享2021考研数学全年复习规划,希望对于2021年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参考书目
考试大纲
历年试题
《高等数学》同济版:讲解比较细致,例题难度适中,涉及内容广泛。
《线性代数》同济版:轻薄短小,简明易懂。《线性代数》清华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步》浙大版:基本的题型课后习题都有覆盖。
向左转|向右转
二、 复习计划
1、第一阶基础:夯实基础,全面复习(3月~6月)
学习目标:系统复习基础阶段。吃透考研大纲的要求,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大纲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数学思维,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为下一个阶段的题型突破做好准备。
复习建议:这一阶段主要的焦点要集中精力把教材好好地梳理,按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对应章节全面复习,另外按章节顺序完成教材及相应的配套练习题,通过练习检验你是否真正地把教材的内容掌握了。
2、第二阶强化:熟悉题型,前后贯通(7月~9月)
学习目标:提升解题能力阶段。大量习题训练,熟悉考研题型,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分清重难点,让复习周期尽量缩短,把握整体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和解题技巧。
复习建议:对考试重点题型和自己薄弱的内容进行攻坚复习,达到全面掌握,不留空白和软肋,让训练达到或稍微超过真题难度。通过真题训练,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达到实际考试的要求。
3、第三阶模考:查缺补漏,模拟训练 (9月~11月)
学习目标:套题、模拟训练题阶段。练习答题规范,保持卷面整洁,增加信心,练习掌握考试时间的分配,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要对自己前两个阶段复习中出现含糊不清,掌握不牢的地方重点加强。
复习建议:考生要做到:
Ⅰ、通过做题进行总结和梳理;
Ⅱ、复习教材和笔记进行必要的记忆,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进行记忆,尤其是模糊的公式要重点记忆;
Ⅲ、开始进行模拟试题或者真题的实战演练。
4、第四阶:点睛强化记忆,保持状态(12月~考试前)
学习目标: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强化记忆,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复习建议:多看之前做过的真题,并将自己整理的笔记或总结的重点习题再仔细查看,加深记忆。在此基础上,按照考试时间去做一些强度不大的模拟题或真题,保持手感,以免在考场上思路断电。同时还要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三、 建议学习时间
每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数学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故建议考生将数学复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9~12。每天至少应安排2.5-3个小时来复习数学,其中基础阶段要用1.5-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掌握概念、定义等,用1个小时左右做习题巩固。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每天再加1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做习题并总结。
你好,作为曾经的考研人,关于考研数学的复习,几点建议:
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时间安排
学习工具
学习评价—最终要的环节
结语
学习不能速成,这个道理大家心知肚明,但同学们依然在寻找快捷方法的路上不知疲倦。今天就明确告诉大家学习没有速成的方法,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让你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最大的成果。数学尤其如此,盘根错节的概念定理,灵活多变的题目都决定了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必须配以正确而又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考研这一年既学好数学,又不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
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我泛泛的讲一下就可以让你学会!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好事,那么我写一篇图文,录个视频直接跟大家说就行了,用不着废那么多心思在云逸未来讲200多讲课程,并亲自负责同学学习规划一直到考研。学习方法本身分为很多方面:坐姿、书写、草稿纸的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答题、计算、归纳……每一个东西背后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够吃成胖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最大的学习方法是规划和工具,也就是时间安排和教材。同样是做一件事情,时间不对效果就会千差万别,工具不对就会吃力不讨好。
正如图片中写的一样,同学们能够在各种地方可以看到类似时间规划:基础(2月-6月)、强化(7月-9月)、冲刺(9月-11月)、押题(12月-考试)。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这样时间节点的划分从时间和学习的量上来说是比较合理,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操作中你有各种事情耽误学习时间、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等,如果还是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学习,对于你来说那就是毁灭性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个阶段做什么,学的怎么样,花费多少时间,能否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客观评价,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划,一切以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准,如果跟着我学习,结合你的学习状况告诉你什么时候学什么、如何学习当然最好。如果自学的话可以根据该文章【自我评价】部分进行判断。
学习工具是学习效率保证的另一个重要的载体!都说做题,但到底做什么题?
有些老师随便拿题目来拼凑,搞了一个题源1000题,还有的老师觉得1000题不够劲爆,又搞了一个接力1800,当然了市面上还有660题、300题……也有的同学是把所有比较知名的书籍全都买了一套,并且坚持刷完的(这类同学最可怕,占用了大量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还不一定能学好),我遇见过很多声称自己把这些都刷完但却没有把数学学好的同学。
向左转|向右转
市面上的书每一个都比较专业全面,但是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难题、偏题混杂在一起。拿做题来说,书籍中绝大部分都是历年考研真题,很多同学在刚刚开始复习的基础阶段,就大量的做题,忘记了基础的铺垫,在大量难题中磨掉学习兴趣,让自己越学越低效,到了强化冲刺阶段,开始大量做题的时候,却因为基础不牢,出现做题速度慢,看不懂题的尴尬局面,于是开始返工学习基础,浪费了时间精力,与周围学霸一比较心态立即崩溃到想放弃考研。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数学并不是这么学好的!一份好的学习工具应该有难度的划分,有重点的学,比如【基础阶段课程表(高等数学)】中列出的课程表,再根据配套习题册练习,测试卷进行检测,有学习、练习、测评才能算一个合理的搭配。
妄自菲薄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复习进度;妄自尊大又会是自己飘飘然而不知所以然,白白浪费学习时间,所以正确的认清自己很重要。当然,自己的学习好坏不能由自己评价,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总会说到“老师,我已经把XX刷了X遍了,但是……”。我尤其强调,你学习好坏不应该由自己去评价,而应该通过测试卷、模考卷检测之前学过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然后老师根据对你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决定你是否可以学习下一节内容,这样的评价才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稳扎稳打,最终取得高分。
凡事预则立,考研是个耐力活,希望大家在考研这条道路上一路走下去,预祝大家都能看见风雨后的那个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