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的故事100字
2011-05-09
展开全部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黄美廉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黄美廉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我们的世界需要爱;爱,编织了我们这个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有一则感人肺腑的故事:古代有两位农夫兄弟,共同耕种一块土地,粮食丰收后各自分取一半儿。当时,做哥哥的已成婚有子,可弟弟还没有成家,一天晚上,弟弟在想:哥哥结婚有了孩子,家庭负担重,他应该多接济哥哥一些粮食,于是他起身把自己的一些粮食挪到他哥哥的仓库里,在同一个晚上哥哥却在想:我已经有家,现在有媳妇关心我,将来有孩子照顾我,而弟弟还是单身,他应该为今后多存一些粮食,为此他起床把许多粮食挪到了弟弟的仓库里。在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己的粮食都没有减少。于是到了第二天晚上他们也同样这样做了;第三天晚上也是一样;就在第四天晚上他们却碰了面,这时他们才发现,他们彼此在对方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关爱之情是多么的深沉。
这故事让我们知道,关爱他人绝不是一句口头禅,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理解他人,想及他人,关爱他人。
三月五号,正是学雷锋日。我和学生会的几十名成员前往西乡敬老院去慰问那些老人。当我们踏入敬老院时就听到里面传出来的歌声和笑声。原来是深圳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和南头边防站的叔叔们都来看望老人们。我们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照相,场面真的很热闹,由于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呆在房间里头没出来一起玩,所以,后来我们逐个的去看他们,拿了点水果去给他们吃,大家是如此的热情,我们还喂他们吃饭,带他们去散步。
有一位老人,给我的感触最深。他是一位行走不便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苍白的头发与满脸的皱纹,在跟他聊天中得知,他原是沙井中学的教师。他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高兴,很欢迎我们。在跟他聊天中我们无意间提到他的儿女们,开头他是低着头,当他抬起头来已经泪流满面了。原来他是刚来敬老院,初次离家,那种想家的滋味不好受。他跟我们讲他想家、想儿子,在这里的生活不是很习惯,因为没人跟他聊天,有时吃饭吃不饱……看到他那双期待家人来看望他的眼神,我真好想自己天天去看他,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他,叫他别伤心。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把他送回房去,跟他说再见,当我们要走时,他却在我们背后大声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顿时,大家又回去抱着他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下次我们有时间一定会来看你的。”走的时候大家是多么的不舍得离开,多想陪他们多一会。可是时间不等人,我们唯有下次再来看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为我们思想道德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用自己的奉献美化环境,诚心诚意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提起关爱,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 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阿姨告诉小护士,阿姨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她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是啊!将心比心学会关爱,我们都爱自已的亲人,我们也希望亲人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关爱。不是只我们爱亲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样都是深厚的。他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是如果人们都只想让自己以及家人困难时候得到关爱,而自己却不去关爱别人,如果人们都这样想,何来关爱他人呢?我们不能只奢求别人给予关爱,而自己却不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关爱。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当别人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关怀像流水一样流进她的心田。我们都曾有美好的童年,也将会有白发苍苍的暮年。难道你希望像幼年时就算跌倒了,坐在那里哭哭啼啼也没人理你吗?难道你不希望在你白发苍苍的时候,几乎走不动路,有人扶你过马路吗?文明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不是靠个人完成的。不是有一首歌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一份关爱,让我们共同手拉手走向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在爱心的世界里,有你、有我、有她(他)。
这故事让我们知道,关爱他人绝不是一句口头禅,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理解他人,想及他人,关爱他人。
三月五号,正是学雷锋日。我和学生会的几十名成员前往西乡敬老院去慰问那些老人。当我们踏入敬老院时就听到里面传出来的歌声和笑声。原来是深圳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和南头边防站的叔叔们都来看望老人们。我们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照相,场面真的很热闹,由于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呆在房间里头没出来一起玩,所以,后来我们逐个的去看他们,拿了点水果去给他们吃,大家是如此的热情,我们还喂他们吃饭,带他们去散步。
有一位老人,给我的感触最深。他是一位行走不便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苍白的头发与满脸的皱纹,在跟他聊天中得知,他原是沙井中学的教师。他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高兴,很欢迎我们。在跟他聊天中我们无意间提到他的儿女们,开头他是低着头,当他抬起头来已经泪流满面了。原来他是刚来敬老院,初次离家,那种想家的滋味不好受。他跟我们讲他想家、想儿子,在这里的生活不是很习惯,因为没人跟他聊天,有时吃饭吃不饱……看到他那双期待家人来看望他的眼神,我真好想自己天天去看他,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他,叫他别伤心。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把他送回房去,跟他说再见,当我们要走时,他却在我们背后大声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顿时,大家又回去抱着他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下次我们有时间一定会来看你的。”走的时候大家是多么的不舍得离开,多想陪他们多一会。可是时间不等人,我们唯有下次再来看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为我们思想道德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用自己的奉献美化环境,诚心诚意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提起关爱,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 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阿姨告诉小护士,阿姨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她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是啊!将心比心学会关爱,我们都爱自已的亲人,我们也希望亲人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关爱。不是只我们爱亲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样都是深厚的。他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是如果人们都只想让自己以及家人困难时候得到关爱,而自己却不去关爱别人,如果人们都这样想,何来关爱他人呢?我们不能只奢求别人给予关爱,而自己却不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关爱。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当别人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关怀像流水一样流进她的心田。我们都曾有美好的童年,也将会有白发苍苍的暮年。难道你希望像幼年时就算跌倒了,坐在那里哭哭啼啼也没人理你吗?难道你不希望在你白发苍苍的时候,几乎走不动路,有人扶你过马路吗?文明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不是靠个人完成的。不是有一首歌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一份关爱,让我们共同手拉手走向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在爱心的世界里,有你、有我、有她(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美国兵冲进柏林地下室的时候 映入美国兵眼帘的是 昏暗的光阴下是衣衫褴褛的德国老人 骨瘦如柴的儿童 饥肠辘辘的家庭主妇 显然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可是他们面前的餐桌上 仅有的一只花瓶 花瓶里的康乃馨在盛开 美国兵木然了 这样的一个民族今后一定能强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5-01
展开全部
查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