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数据模型
1个回答
2015-01-12
展开全部
建立数据模型
1、建立实体联系模型
1.1、实体联系模型的基本构成
实体联系(ER)数据模型所采用的三个主要概念是: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
实体集是具有相同类型及相同性质(属性)的实体集合。联系集是指同类联系的集合。
在ER模型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矩形框中写上实体名),用椭圆表示属性(椭圆中标上属性名),实体的主码用下划线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集用菱形表示,并用无向边与相关实体集连接,菱形中写上联系名,无向边上写上联系集的类型。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1.2、多元联系
在ER模型中,可以表示两个以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称为多元联系。
一个多元联系集总可以用多个不同的二元联系集来替代。考虑一个抽象的三元联系集R,它联系了实体集A、B、C。可引进一实体集E替代联系R,然后,为实体集E和A、B、C建立三个新的二元联系集,分别命名为RA、RB、RC。可以将这一过程直接推广到n元联系集的情况。所以,理论上可以限制E R模型中只包含二元联系集。
1.3、联系的属性
联系也可以具有单独的属性。
1.4、自身联系
在一个联系中,一个实体集可以出现两次或多次,扮演多个不同角色,此种情况称为实体集的自身联系。一个实体集在联系中出现多少次我们就从联系到这个实体集画多少条线,到实体集的每条线代表该实体集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1.5、子类和Is-a层次联系
在信息世界中,常常需要描述这样的实体集A,A属于另一实体集B。A中的实体都有特殊的属性需要描述,并且这些特殊属性对B中其他的实体无意义。在ER模型中,称A是B的子类,或B是A的父类。两类实体之间存在一种层次联系——Is-a(属于)。
如果A和B存在Is-a联系,则A中的每个实体a只和B中的一个实体b相联系,而B中的每一个实体最多和A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A和B存在一对一的联系。但事实上,a和b是同一事物。A可以继承B中的所有属性,又可以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说明。用来区分A的主码也就是B的主码。
2、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
ER模型是概念模型的表示。要使计算机能处理模型中的信息,首先必须将它转化为具体的DBMS能处理的数据模型。ER模型可以向现有的各种数据模型转换,而目前市场上的DBMS大部分是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 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方法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系列关系模式(表)的集合。将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式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关系表达实体集以及实体集间的联系。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一般规则和步骤:
(1)将每一个实体集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集的属性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的码即对应关系的码。
(2)将每个联系集转换成关系模式。对于给定的联系R,由它所转换的关系具有以下属性:
联系R单独的属性都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
联系R涉及到的每个实体集的码属性(集)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转换后关系的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 若联系R为1∶1联系,则每个相关实体的码均可作为关系的候选码;
· 若联系R为1∶ n联系,则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 若联系R为m∶ n联系,则关系的码为相关实体码的集合。
有时,联系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必须是结果关系的码属性。
(3)根据具体情况,把具有相同码的多个关系模式合并成一个关系模式。
1、建立实体联系模型
1.1、实体联系模型的基本构成
实体联系(ER)数据模型所采用的三个主要概念是: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
实体集是具有相同类型及相同性质(属性)的实体集合。联系集是指同类联系的集合。
在ER模型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矩形框中写上实体名),用椭圆表示属性(椭圆中标上属性名),实体的主码用下划线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集用菱形表示,并用无向边与相关实体集连接,菱形中写上联系名,无向边上写上联系集的类型。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1.2、多元联系
在ER模型中,可以表示两个以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称为多元联系。
一个多元联系集总可以用多个不同的二元联系集来替代。考虑一个抽象的三元联系集R,它联系了实体集A、B、C。可引进一实体集E替代联系R,然后,为实体集E和A、B、C建立三个新的二元联系集,分别命名为RA、RB、RC。可以将这一过程直接推广到n元联系集的情况。所以,理论上可以限制E R模型中只包含二元联系集。
1.3、联系的属性
联系也可以具有单独的属性。
1.4、自身联系
在一个联系中,一个实体集可以出现两次或多次,扮演多个不同角色,此种情况称为实体集的自身联系。一个实体集在联系中出现多少次我们就从联系到这个实体集画多少条线,到实体集的每条线代表该实体集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1.5、子类和Is-a层次联系
在信息世界中,常常需要描述这样的实体集A,A属于另一实体集B。A中的实体都有特殊的属性需要描述,并且这些特殊属性对B中其他的实体无意义。在ER模型中,称A是B的子类,或B是A的父类。两类实体之间存在一种层次联系——Is-a(属于)。
如果A和B存在Is-a联系,则A中的每个实体a只和B中的一个实体b相联系,而B中的每一个实体最多和A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A和B存在一对一的联系。但事实上,a和b是同一事物。A可以继承B中的所有属性,又可以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说明。用来区分A的主码也就是B的主码。
2、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
ER模型是概念模型的表示。要使计算机能处理模型中的信息,首先必须将它转化为具体的DBMS能处理的数据模型。ER模型可以向现有的各种数据模型转换,而目前市场上的DBMS大部分是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 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方法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系列关系模式(表)的集合。将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式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关系表达实体集以及实体集间的联系。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一般规则和步骤:
(1)将每一个实体集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集的属性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的码即对应关系的码。
(2)将每个联系集转换成关系模式。对于给定的联系R,由它所转换的关系具有以下属性:
联系R单独的属性都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
联系R涉及到的每个实体集的码属性(集)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转换后关系的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 若联系R为1∶1联系,则每个相关实体的码均可作为关系的候选码;
· 若联系R为1∶ n联系,则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 若联系R为m∶ n联系,则关系的码为相关实体码的集合。
有时,联系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必须是结果关系的码属性。
(3)根据具体情况,把具有相同码的多个关系模式合并成一个关系模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