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语言训练有好方法吗

 我来答
灵情神12
2018-01-05 · TA获得超过1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万
展开全部

以下内容选自公众号:暖星社区——让孤独症群体生活得更好!

孤独症孩子面临的语言障碍类型:

1

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

立即仿说(immediate echolalia):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

延宕仿说(delayed echolalia):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

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

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

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

语言是沟通和交往的重要媒介,如果语言表达存在严重的障碍,必然造成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障碍;反过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又是促进、支持孩子语言发展的最好环境。

在孤独症儿童身上,我们无奈地看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孤独症儿童因为语言障碍,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又因为缺乏人际交流,反过来加剧了语言发展的迟缓。

•语言训练的误区•

忽视“表达需要”

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忽略了启发孩子去理解使用语言的意义,甚至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满足需要的机会。

误区1

陷入这种误区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本身的特点。人类的生理需要是最原始的动因。通过使用语言,人类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这个结果使语言的使用得到强化,然后推动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现代亲子关系几乎使每个孤独症孩子的家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家长的过度关怀使孩子丧失了使用语言表达需要的机会。也就是说,当孩子还没有说出自己的需要之前,家长就因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在那些老人带孩子的家庭中。这样其实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首要障碍是在说话的内在动机上,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语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也不想与人交往,当然就可能发展好语言。因此,我们要先把“表达需要”还给孩子,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

2、忽视训练“思维能力”

将语言单纯看成语言问题,没有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联系起来的观念。

误区

二、误区2

很多家长为孩子这样的表现困扰着:“孩子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是否喜欢听,不管别人是否听得懂,说话的时候目光不看对方,自己说完了转身就走开,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不会说话”,这是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非社会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表达上特别突出,甚至他们终身都会带有这个特点。

这一现象其实是由孩子思维方式制约的:孤独症孩子很少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普遍表现为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因此对很多人际交往中的抽象社会关系难以理解。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必然就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鹦鹉学舌”。

语言表达是在动机驱动下的自觉行为,任何语言都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达。要在培养孩子思维的基础上,学语言,用语言;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景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语言发展的6个阶段

与普通孩子的语言发展类似,孤独症小朋友的语言能力也是有其发展阶段的,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孩子遇到的语言问题是有所侧重的。

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的时候,交往的兴趣、说话的动机就是主要矛盾;当孩子已经具有了交往动机,已经懂得了语言的工具作用,开始与别人进行简单表达的时候,表达内容和方式就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了。

因此,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孩子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表现的语言障碍,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的放矢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1 语言的准备——前语言能力训练

我们关注孩子能不能说话,但是有多少家长认真观察过,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展语言,即孩子的前语言能力是否已经达到。前语言能力包括有眼神、指向及共同关注、注意力、模仿、轮流等,尤其是注意力的培养和模仿能力的实现。

注意力

注意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后续语言的发展。当我们给孩子进行干预时,注意力不好的孩子无法很好地接收到干预指令,能力自然不能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可以在食物强化下进行,即用孩子喜欢的食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刚开始时间可能会很短,但是在不断的训练强化后,孩子的注意力是会慢慢上来的。

2

模仿

注意力的集中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任何的学习又都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这里说的模仿不单单是指他模仿你说的话,还包括模仿你的发音口型等。当孩子能够在你说话时,注意到你的嘴而不是其他部位,且能够模仿你的口型变化,这样才能够发展出语音。

2 语言的建立——发音训练

一个简单的发音,最主要的一定是口部肌肉及气息的正确运用。二者缺失其一都不能实现准确的发音。

很多无口语的孩子在最初的发音练习时都会有哭闹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气息的缘故,他们最初的发音是“哭声”,所以他们内心里就产生只有哭才能实现行为的想法。

在注意力和模仿能力尚可,且语音发展落后于发展里程碑的情况下,无口语的儿童最初的发音训练大都需要辅助来完成,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语音”的分析。

3 发音的巩固——仿说

随着儿童语言的产生,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仿说。正确的仿说一定要是孩子知道在什么环境下说什么内容,而不仅仅是复述对方的话!

仿说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发音能力、语言能力,还能够为提要求、命名、交互式语言做铺垫。儿童的仿说过程因人而异,有些儿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发音,有些儿童个别发音始终不是特别准确。因此,在孩子能够仿说的阶段,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孩子仿说的能力水平,利用孩子仿说的特点进行引导,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4 语言扩大——词汇累积

当儿童仿说足以支持他完成所有发音时,语言训练进入词汇练习和积累阶段,仿说到词汇练习积累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训练成为重点(参见“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提供的认知教具多为卡片式的,如水果、蔬菜、动物等。但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真实的触摸、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需要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多进超市、动物园、公园及儿童游乐场所。还是那句话,家长先走出自闭,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5 语言的运用——对话与讲述

随着儿童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提高,简单的对话训练成为语言训练的重点。无论是“对话”还是“讲述”,我们都可以参考使用绘本教学的方式,模拟故事情境,增强孩子对事情的认知理解,提升孩子语言能力。(参见:“朱永祺:你所不知道绘本教学”)

1 、对话

对话练习一定先从生活化学习,身边的、儿童能够理解的、触手可及的都可以成为对话内容。从最初的“你吃饭了吗?”“你吃的是什么?”“你叫什么名字?”慢慢过渡到复杂一些的对话问答。在与孩子进行最初的对话练习时,如果孩子不会回答,我们需要给孩子辅助,帮助孩子理解对话的内容、提高孩子对话的信息和兴趣。

2、讲述

讲述,分当场讲述和事后提问讲述两种形式,是孩子对身边事物、事件的描述过程。如果孩子能够准确讲述出身边发生的事情,说明孩子已经能够理解事物,且具有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时,我们可以认为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上升到应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水平。

6 语言的深化——主动沟通

当孩子的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质的提升后,他就可以做到主动沟通。

这个时候的他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世界,主动沟通能力越强的孩子,对自我意识、荣辱感、权威性的认识就越全面和深刻。语言发展进入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角色故事、游戏的融入会更容易,他们也更容易在互动式的游戏中找到快乐。这个阶段对孩子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此不多做描述了。

京师博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27 ·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权威品牌
京师博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师博仁,立足于心理应用与教育领域,通过搭建发展扶持服务平台,致力于心理应用的研究与普及推广,引导心理行业蓬勃健康发展。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要帮助孩子进行语言矫正训练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亲情接纳,用心沟通。
要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口,首先要让孤独症儿童从心里接受主训教师。为此,训练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喜好,设法与其沟通感情,获得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们才不会产生排斥心理,从而顺利接受训练。例如,对于一名初次来到语训室,面对主训教师大哭大闹的孤独症儿童,教师可以拿他最喜欢的食物与他沟通感情。让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二、游戏训练,互动模仿。
对于完全无语言发音的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动作模仿,为发单音作准备。这一阶段的训练表达性语言训练前期,其间,主要通过各种口部动作模仿及呼吸训练游戏来完成。常用的游戏主要有:
1、口部动作模仿:利用“老虎吃果果”、“小兔打哇哇”、“嘴唇甜不甜”等游戏训练儿童模仿张口、闭口、抿嘴、伸舌、舔唇等动作。
2、呼吸训练类:利用“口吹蜡烛”、“吸管饮水”、“仰卧起坐”、“压腹发声”、“抓痒发声”等游戏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肺部呼吸功能。
三、音乐陶冶,视动结合
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技能,而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而音乐恰恰能陶冶人的性情,诱发人的动力。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工具,它可以成为孤独症儿童自我表达的媒介,丰富其自我情感,促进其自我成长,从而帮助孤独症儿童宣泄内在的情绪,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借助音乐,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注重的是主动的体验、参与和表达,而不是被动的聆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语你同行王雪然
2019-01-15 · TA获得超过4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06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1. 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易兴奋,兴奋或发脾气时尖叫/转圈/自我刺激,刻板行为或刻板语言(无意义行为或语言),不能主动表达,基本无眼神交流,能完成简单指令。不能安坐不能等待。

  2. 有针对自闭症或有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管理的老师。

  3. 自闭症儿童康复周期长,要先进行口肌整体能力的康复,再进行发音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