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是怎么论证舍生取义的道理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孟子是战国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地闪烁着他丰富的、深邃的思想火花。《鱼我所欲也》是其中的一则名篇,历来是中学课本上的必修篇目。然而,对于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些认识值得商榷。
很多人认为,《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并有着如下的解释:
文章第一段中,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就从一些人对“舍生取义”的认识或态度上进行论述,最后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对前文进行“升华”。至于第二节、第三节都是举例论证,分别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两个方面,具体论证了“舍生取义”。
这种观点认为孟子在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来组织全文内容的,强调了“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说服力。
但是,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文章中作者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鲜明突出,不能等闲视之。这个观点就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人都有“义”)。结合文章三段内容来看,第一段末尾鲜明地提出这个观点,二、三两节加以具体论述,先是正面强调“行道之人”和“乞人”保存了“义”,接着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一些人丧失“义”的原因,从而强调“人人都有‘义’”这一内涵。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