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的字的翻译
1. 求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字的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②男女间有情 [love]《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
注:“犹惜也。”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⑩怜悯、怜恤、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白:bái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著。 《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
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诅咒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暴:(一)bào①猛烈。
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
《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
《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
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7。
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
2.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翻译
《沁园春 雪》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风光:风景。景色。
冰封:冰冻覆盖。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原 :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 :等到。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妆。
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输 :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和下文的“ *** ”,指的都是文学才华。
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在内。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 俱 :都。
数 :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今朝:今天,现在。
《陈涉世家》 阳城:在河南登封市东南。 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
少时:年轻的时候。 辍 :停止。
之 :动词,到……去。 怅 :失望。
久之:之,助词,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苟 :倘使。
若 :你。 太息:深深地叹息。
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安 :怎么。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 闾 :民户聚居处。
次 :编次。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会 :适逢,恰巧遇到。
度 :估计。 失期:误期。
亡 :逃走。 举 :发动。
等 :同样。 死 :为……而死。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立 :封建君主即位叫做“立”。 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按照封建礼法,君主死了应由嫡长子继位。 数 :屡次。
谏 :古代下对上提意见或建议。 上 :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项燕:楚国大将。秦灭楚时,他被秦军围困,自杀。
怜 :爱怜。 或 :有人。
诚 :果真。 诚以吾众:果真把我们的人。
诈 :假。 唱 :通“倡”,倡导。
宜 :应当。 然 :是,对。
表示同意。 乃行卜:就去占卜。
用占卜来预测吉凶,是古人的一种迷信做法。 指意:意图。
足下: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 :考虑、思索。
威众:威福众人。威,动词。
丹 :丹砂。这里是用丹砂的意思。
书 :写。 王 :动词,为王。
罾 :渔网。这里做动词,就是用网捕。
以 :通“已”。 固 :本来。
怪 :认为……怪异。 间 :秘密地,暗地里。
次 :临时驻扎。 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丛祠:树木萌蔽的神庙。 篝 :笼子。
这里是用笼子罩的意思。 狐鸣: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王 :称王。 旦日:明天。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
目,注视。 多为用者:为(他)所用的人很多。
意思是说,士卒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 将尉:率领(戍卒)的军官。
故 :故意。 笞 :竹板。
这里做动词,用竹板打。 并 :一道,共同。
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籍 :即使。 第 :仅。
令 :使。 固 :本来。
十六七:十个里面占六七个。 举大名:成大名(指起义)。
种 :意思是血统相传。 宁 :难道。
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
袒 : *** 。 盟 :动词,盟誓。
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
3. 语文文言文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和解释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有时可译可是不译.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例如: ① 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水中、陆上各种的花. 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不必译出.例如: ①虽我之死,有子成焉.(列子《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啊. ②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 ——骨头已丢完了,然而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租税的不幸更厉害啊!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 ——时间长了,面前这只狼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的很. 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呢? 注:动词“有”,宾语“陋”,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例如: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您是可怜我想让我活下来吗?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背叛反对他. ③彼竭我盈,鼓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 ——他们的勇气已耗尽,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又连砍几刀把它(狼)杀死了. ⑤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驴子忍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⑥其始太医以亡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当初,皇帝的医生奉皇帝的命令征集它(蛇).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告之于帝.(列子《愚公移山》)——就把移山这件事报告给天帝.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③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晏子春秋》)——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沈括《活板》) ——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拌上纸灰,这些东西都覆盖在上面.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4. 语文文言文的 翻译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5. 语文 文言文 翻译
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时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光荣的,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注释〕 这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部分,首先引用《诗经。小雅》,表达对孔子的崇敬;接着提出遗书、遗物和遗教,表示对孔子的向往;最后通过反衬来说明孔子演说对后世的影响。赞语含蓄而有余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他在鲁国做过司冠,后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一种记载地方政权始末,相当于国别史;一种是人物传记,相当于列传。本文属于后者。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破例推崇,为孔子六传,列入“世家”。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6. 语文加点字翻译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给予 惠:恩惠,好处
○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以头抢地耳 抢:撞
○秦王色挠 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故不错意也。 错:通假字,通“措” 措意,在意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假字,通“苍”,苍鹰
○寡人谕矣 谕:明白
○请广于君 广:扩充
○轻寡人与 轻:轻视,看不起
○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词用作动词),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倒下 流:淌
○且秦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假字,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假字,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同“缺”缺漏(不算通假字,这个“阙”本身就有这个用法)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假字,通“捡”,挑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假字,通“又”古文中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
○箪食壶浆 箪:篮子 壶:盛液体的容器,这里两个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箪:用篮子盛着…… 壶:用壶装着……
○引喻失义 义:道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性行淑均:淑:善
○以彰其咎: 彰:表明
○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
○以咨诹善道:诹:询问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 随便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
7. 文言文‘者’字的所有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者’翻译及用法
①<;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④<;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⑥<;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⑦<;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⑧<;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⑨<;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被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