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11-23 · TA获得超过51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5万
展开全部

1. 语文版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一单元

/dysj/ShowArticle?ArticleID=3201

知识盘点

字音字形

袅袅 niǎo 虔诚qián 一应俱全jù 温馨xīn

撇开piē 休憩 qì 摇曳 yè 黯然失色 àn

萦绕 yíng 陶冶 yě 倔强jué jiàng 袒护 tǎn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壮zhuó

狭隘ài 贫瘠jí 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ŏ

逊色xùn 犀利xī 期期艾艾ài ài 远瀛yíng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石 jié 嗫niè

嚅rú 迤逦yǐ lǐ 窸窣xī sū 浩瀚hàn

怜悯mǐn 安谧 mì

词语解释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二单元/dysj/ShowArticle?ArticleID=3200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三单元

/dysj/ShowArticle?ArticleID=3199

……

各个单元的都有,自己去查找吧

2.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重点

答: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

:停止。 6、胡不见.

我于王 引见 7、子墨子九距.

之 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 委.而去.之 委. 放弃;去. 离开 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 所以 七里之郭. 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以. 凭借 池.非不深 护城河 亲戚畔.之 通“叛”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威慑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多助之至.

极点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

于 被任用 人恒过.. 恒. 常;过. 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

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所以;任. 责任,担子;是. 这 而后作.

奋起 苦.

其心志 使

┅┅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希望可以帮到你!

3.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重点

答: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

:停止。 6、胡不见.

我于王 引见 7、子墨子九距.

之 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 委.而去.之 委. 放弃;去. 离开 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 所以 七里之郭. 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以. 凭借 池.非不深 护城河 亲戚畔.之 通“叛”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威慑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多助之至.

极点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

于 被任用 人恒过.. 恒. 常;过. 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

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所以;任. 责任,担子;是. 这 而后作.

奋起 苦.

其心志 使

┅┅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希望可以帮到你!

4. 课内文言知识(共12分)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小题1:C。

小题2:B。小题3:D。

小题4:A。小题5:C。

小题6:D。 点评:词的古今异义古今传承的义异词同指的是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使古今词义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距。

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性质。

(2)词义缩小。 “让”,古代既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 “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还得把其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小题3:试题分析:①⑤⑨都是句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与名词相关的动作。

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歌,唱歌。

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修筑垣墙。②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乐,以……为乐。壮,以……为壮。

③④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闻。

亡,使……亡。⑦哀,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哀叹。

⑧⑩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小的方面。美,英雄才俊。

点评: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判定词类活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小题4:试题分析:A.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用,解释错。

这里“以”应解释为“凭借”。点评: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要辨别虚词的词性和意思。

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尤其是虚词后的词语来判断虚词的词性。如果词性相同,再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辩明它在句中的意思。

小题5:试题分析:其……其……,是……还是……。应是表选择。

点评:在考试中往往不直接对文言文句式进行考查,常常把它放在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中来考查。其中的固定句式,它常常是几个文言虚词的组合,因此明白其组合的虚词,也有利于对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理解。

固定句式的释义也是固定的,如果不了解,也容易出现错误。了解它,翻译时也能得心应手。

所以,平时对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也应作适当的积累。小题6:试题分析:均为定语后置句。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属者骑百余人耳,都督阎公之雅望——雅望之都督阎公。A句为被动句,B句为状语后置句,C句为一般句式。

点评:根据文言文句子成分语序跟我们将文言文翻译后的现代汉语语序是否一致,即可完成倒装句式的判定。现代汉语语法的语序排列,一般情况下,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顺序排列,而枝叶成分中定语位置在主语或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依此对照,就可以明显的判定出四种倒装句式,即两种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两种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总之,文言特殊句式的判定,要坚持理解句意与语法分析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5. 九年级语文有哪些重点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关雎 《诗经》 蒹葭 《诗经》 观沧海 曹操 饮酒 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使至塞上 王维 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行路难 李白 望岳怀远 张九龄 春望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观刈麦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赤壁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欢 李煜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登飞来峰王安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 破阵子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己亥杂诗 龚自珍 陌上桑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木兰辞 北朝民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黄鹤楼 崔颢 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秋词 刘禹锡 忆江南 温庭筠 浣溪沙 晏殊 醉花阴 李清照 别云间 夏?淳 论诗 赵翼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6. 可不可以帮我找下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的课文和翻译,顺便一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左传》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那些位高禄厚的大官们会谋划(如何迎战)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那些位高禄厚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课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翻译: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还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现在)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现在)还不可以.”他下车仔细察看了齐军战车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课文: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已经战胜了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指挥的原因.鲁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到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已经消耗尽了.敌军的士气已经消耗尽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推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我恐怕他们在那里设有埋伏.我看见他们战车车轮留下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这是溃败逃窜时才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齐师:齐国的军队.我,指鲁国.《左传》为鲁国史官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4)曹刿(guì):鲁国人.(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位高禄厚的人.间(jiàn):参与.(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7)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8)专:独自享有.(9)人:这里指的是近臣.(10)徧:同“遍”,遍及,普遍.(11)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帛,丝织品.加:虚夸、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12)孚(fú):为人所信服.(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14)狱:案件.(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16)鼓:作动词,击鼓.(17)驰:驱车(追赶).(18)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19)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20)既克:已经战胜.(21)盈:充满、旺盛.(22)靡(mǐ):倒下. 《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对这书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期的一位历史学家、散文家的作品.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许多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闻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善于描写战争,也善于刻划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 D2. B3. D4.(1)天顺元年,程信被提拔为太仆卿。

京卫的马匹以前(原来、过去)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5分,擢、旧、征各1分,文意通畅2分。)

(2)倘若(如果、假如)有警报,马匹不充足(供给),谁能承担这个过失(错误、罪过)?(5分,脱、给、咎各1分,文意通畅2分;)1.答案D项。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

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本题D项中,韪: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B项。考查的重点是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题时需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上要明确不同词性下的各种用法,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并从语法结构入手,推断其意义。本题B项中,于:都是介词,被。

A项,以:介词,把/连词,表修饰。C项,之:代词,君王的大权/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D项,乃: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3.答案D项。

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这一要求,对题中提供的六句话逐一审查,确定它们是否合乎要求。“全都”表明正反面、直接间接都可以。

本题中: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皇帝对程信建议的认可;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4.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阅读。

(1)句中“擢”, 被提拔。“旧”,以前,原来、过去。

“征”, 征用。(2)句中,“脱”, 倘若(如果、假如)。

“给”, 供给。“咎”,过失(错误、罪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