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 我来答
行动小百科
2023-02-17 · TA获得超过5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8.5万
展开全部
作者:谢 艳

摘要:本文讨论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章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有“语境意识”,必须与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文章用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及文化教学中的具体例子表明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条可走的捷径。其中重点说明在词汇教学中如何利用语境进行新词的导入、讲解及辨别。
关键词: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e hold that we should keep the context in our mi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language and associate teaching language with context which language depends on ,because the language is always used in a certain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this article,we point that the
context is a shortcut we can t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ith some examples of teaching phonet, vacabulary, grammar and culture. How to employ the context to introduce,
teach and distinguish new words is mainly discussed.

Key words:context,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一、引言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些什么。按数学上的道理,二加二等于四,不能等于五。语言里可不是这样。①“句子的意义不是一个个字的意义之和,还多些什么,那么,多出来的东西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交际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要在一定的言语情景中才能进行。语言环境即语境。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给了语言生命的活力,语境体现了语言交际者的交际意图、交际手段、交际思维等,有了语境才有语言的真正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语言的教授和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而不能孤立地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本身,否则语言教学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要时刻心存“语境”,这样才能找到一条语言教学的捷径。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非汉语文化背景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的意合性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必然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体现。如“多少钱一斤香蕉?”“香蕉一斤多少钱?”“一斤香蕉多少钱?”“香蕉多少钱一斤?”这几个句子语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在一定的语境中,语气及强调重点不同,语义会有一些不同。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在丰富的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脱离语境就无法实现运用语言恰当、得体、成功的交际的职能。本文拟就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分
析。

二、语境

要利用语境进行教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大致可分为两类:狭义的语境,即文章中的上下文和讲话时的前言后语;如“别吹了,或都灭了。”“别吹了,我们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两个句子中是同一个“吹”,意思却大相径庭,这就是由狭义语境决定的。广义语境包括的范围很大,如交际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体态语言等。交际双方交流的载体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如果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或者双方对谈话中所含的民族特定的表达方式了解不透,也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如下面一段对话:
美国学者:您的夫人真的很漂亮。
中国官员:哪里,哪里 。
美国学者:(不解,心里感到奇怪)全身上下,哪里都漂亮!
可见,交际双方发话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编码,而受话人又用自己的文化思维去解码,所以闹出了笑话。其实“哪里”在此并不是这个美国人理解的“where”,在这一语境中,“哪里,哪里”是委婉的否定对方的表扬,表示的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谦虚的文化心理。由此可见,广义的语境在语言交际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与语音教学

外国学生总是对汉语的变调和多音字感到头疼,有时遇到这些字就含混地读过去,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规律性的认识,在朗读一篇课文是为了避免犯错误,有的学生就采取回避的态度。笔者个人认为变调是由该字的语音环境决定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一种符号系统,所以语言环境包括语音环境和语义环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变调也是由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决定的。而多音字是由与该字结合的语义环境确定的音,同理,多音字在其语言片断中的发音也有语言环境决定。那么,我们在变调及多音字的教学中就要紧密联系语境。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有一篇名为《幸福的感觉》的精读课文,当时学生在朗读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是在变调和多音方面的问题。经统计,这篇约600字的小短文,需要变调的字和多音字共有30多处,“一”"不"的变调多达24处,其实只有五个音,只是他们虽出现环境不同而变化,学生因为没有掌握规律,所以感觉如雾里看花。总结出这些变调环境后,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涉及一些带有变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具体感受这些变调规律,然后有意识地在语境中练习,这样语音教学就会事半而功倍。
多音字也可以结合该字在句中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教学。在讲解《幸福的感觉》这篇课文时,有学生问,“当时”、“当初”和“当天”的音为什么不一样,其实,“当时”即“事情发生的时候”,"当初"即"你认为事情开始的时候",而"当天"则为"这一天","当地"为"这一地方",这样就可以根据句中的意思判断它的发音,对号入座就不会错了.

四、语境与词汇教学

1、步步设置语境
, 层层导入新词
新词的导入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词导入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新词的接受能力,如果在教学中仔细琢磨,精心安排一些“圈套”,就可以一步一步,层层铺垫,最后很自然的引出教学的中心。请看下面的一段导入:
老师:你曾经参加过聚会吗?
学生:是的,我曾经参加过聚会。
老师:在聚会上你曾经喝过咖啡吗?
学生:是的,在聚会上我喝过咖啡。
老师:你弄撒过咖啡吗?
学生:是的,我弄洒过咖啡。
老师:你弄洒咖啡的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你吗?
学生:是的,我弄洒咖啡的时候,大家都在看着我。
老师:这时,你的脸红了吗?
学生:是的,我的脸红了。
老师:你觉得很“窘迫”吗?
学生:是的,我觉得很窘迫。②
对话中划线处其实就是对“窘迫”进行不同侧面的解释。我们来分析一下:“参加聚会”表明在公共场合,人很多,“喝咖啡”为“弄洒咖啡”作铺垫,“弄洒咖啡”说明感到窘迫时一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或为难的事,“大家都看着你”烘托出当时面对十分为难的处境,“脸红”又进一步说明人感到窘迫时的反应,最后引出“窘迫”。可以说,这一导入是很成功的,因为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窘迫”的词义,即“一种心理状态,一般在公共场合,发生了什么不愉快或为难的事,有时伴随脸红的反应。其实,这是教师已无需再解释该词的意思了,因为语境已告之。值得注意的是,用语境法导入新词,教师必须保证语境中的词是学生学过的,否则语境的设置倒成为理解词义的障碍了,而且这一方法对学生的回答也有要求,即学生必须作肯定的回答。
  通俗地说,语境法就是通过绕弯子,利用已知语境创造新的语境,从而让学生获取新的语言点。在如下例:
  女:现在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呢?
  男:你忘了,我的手机前几天刚丢。
女:对,我把这茬儿给忘了。
如果教师就词讲词,显然过于死板,学生也难以接受。“茬儿”是北方的方言词,由于没有社会环境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对“茬儿”进行解释。如问:“女士把什么事忘了?”学生可能回答:“手机丢了”。“手机丢了”这件事就是“茬儿”在这一言语情境中的具体意思。这样的导入学生既理解了词的意思,又完成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要一双慧眼,即使捕捉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对于留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汉语不久,词汇量有限,听力较差,几乎没有语感,所以对教师授课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孤立地将一个词的多项意义,学生可能知道一个词都有哪些意思,却不知何时用一个词的具体意思,也不了解怎样用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交际,而这样学完的词却无法完成交际功能。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词汇教学,教师一定要心存“语境”,换句话说,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语言教学中的语境利用。
  笔者将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利用分为三种:
  (1)、正反语境
  利用正反义词形成的正反语境讲解,如“远近闻名”、“贫富差距”、“喜新厌旧”等,这些词本身就互相映衬,更利于加深理解。这一方法较简单,这里不累述。
  (2)、搭配语境
  汉语属于意合式语言,有些词虽然意思相近,但搭配环境却不同,这就需要总结、记住。如与“帽子”、“围巾”、“项链”向搭配的动词必须是“戴”,而不是“穿”,与“穿”相搭配的是“衣服”、“皮鞋”、“裤子”等,只要教师在备课时留心总结并在教案设计中准备相关联系,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词在运用到句子中表达一定的语义时,要配合着其他词的使用。如下例:
  a、原来他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现在已经能翻译一些简单的文章了。
  b、原来我们家乡连汽车都不通,现在交通可方便了。
“原来”在表达“以前是一种状况,但现在不是了”的意思时,往往有“现在”出现在句子中,互相呼应。这种搭配环境可以为我们推测句义提供有利条件。
  (3)、言语语境
  语义是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总和,言语意义有别于语言意义。语言意义是该语言单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它是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常常是多义的。而言语意义则是交际者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说出的话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通常是个别的,具体的,单义的。所以关注言语意义就要关注交际环境,言语意义可以有言语环境推测出。讲解一词多义时,可以把几种词的语言意义分别列出来,精心设计例句,让学生根据句义环境推测出句子的言语意义。因为学生是自己经过思考推测的,所以对词在具体情境中的意思的理解会很深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词的讲解就采用这种讲法,效果很好。如
“日子”有几种常用义:生活、日期、天,可设置例句:
  a、这些日子你到哪去了,我找了你好几天了。
  b、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c、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都出来赶集。  
d、你们两个选个好日子结婚吧!
其实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对话,对话中的语境更丰富,更真实。总之,要创造尽可能多的言语环境,让学生在言语环境中掌握词语的言语意义。
  3、利用语境辨别同义词
  同义词时两个或几个在意义上接近的一对或一组词,是相关的两个词或几个词。由于意义及用法接近,留学生又缺乏相应的语感和文化背景,所以对他们来说,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有点困难,这也决定了同义词的区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a、今天中午我很饿,吃了三碗大米。
  *b、地里种了很多米饭。
  *c、明天我们去参观北陵,有的同学有事没去。
  *d、昨天我们去爬千山,有的同学有事不去。③
这些是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句子,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有的是不知道它们的区别,有的是虽知道区别,但一用到句子中就有毛病。其实这都可以通过语境来解决。“大米”与“米饭”的区别是前者是生的,后者是熟的。由*a、*b两句的语境可知“大米”和“米饭”正好用反了。“不”否定判断、意愿、事实、性质,而“没(没有)”否定动作行为发生或状态实现。“没(没有)”以为否定动作的发生,所以只用于过去和现在,不用于将来。*c举中时间词为“明天”,是将来态,故应用“不”。*d句时间词是“昨天”,是过去态,句子想表达的是否定过去动作行为的发生,故应用“没”。教师只要指明“不”和“没”使用的语境区别,在指出句子中的语境,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了。

五、语境与语法教学、文化教学

  语言的学习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但如果只死记规则,而不能根据具体交际环境灵活运用,那么就不是真正地具有语言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正确地、规范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恰当地、得体地、有效地、成功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传统的语言教学多是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而现代语言教学则更加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考虑到语言运用的诸多因素,如语境、交际规则、交际策略等。
  刚:可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说话前或某一时刻前不久(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课堂上教师如果只呈现语法事实,而不进行灵活讲解,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是结合具体语境、语用,学生眼睛就会一亮。请看例句:
  a、甲:怎么样?好久不见,今天你请客,大家乐一乐?
    乙:正好,我刚刚买了一套新房子。
  b、甲:怎么样?你能不能借我5万块钱?
    乙:正好,我刚刚买了一套新房子。④
同样的句子,可表达出的意思却大相径庭,这就是语境使然。前者接受请求,后者则否定了对方的请求。设置这样的例子就让“刚刚”有了弦外之音,交际的巧妙之处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一切规则都会变的,语言也如此。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改变交际规则的定式,如也用“谢谢”来回应对方的赞扬,求职时也大胆地推销自己。无论如何,只要在恰当的情境中别人可以接受就是成功的表达。

结论

   本文从语境的角度初步论述了对外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教学中的语境利用。对外汉语教学要利用国外语言教学中适合汉语的教学法,以之来进一步推动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语境法是外语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对外汉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语境进行言语教学。语境法为汉语教学建造了一条高效之路。离开语境,汉语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境利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有一点肤浅的认识,故写成上文。文中有些例子运用语境法在教学实践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是非采用语境法讲解不可。有些知识点的讲解仅凭语境法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它还要结合其他汉语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充分发挥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定能促进“教学过程交际化”,更好地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
附注
(1)、吕叔湘《语文常谈》第46-66页,三联书店,1980年
(2)、此例根据伯利兹外语教学法所编
(3)、文中所举例句大多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的为自拟,有的选自课文,下文例句不标示。
(4)、选自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51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参考文献

刘月华 2003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刘 珣 2002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 2004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张 斌 2002 《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