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鞭与锏
『冷兵器』——鞭与锏
鞭子和狼牙棒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上的小辈。无论是刀、斧、戟还是钩锤,它们的历史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末期。但是,鞭子和狼牙棒是不同的。古代的兵器中没有它们的原型。
就两种武器而言,我们现在所说的所谓“鞭子”,其实就是硬鞭子。相比之下,还有一种由皮鞭衍生而来的长鞭,本文不予讨论。铁鞭的由来,笔者认为它起源于鞭刑刑具中的“鞭”而不是“鞭”。所谓藤条就是竹子或荆条。我们现代看到的铁鞭,形如竹节,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鞭子的最早已知记录来自五朝。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五代晋末将领安重荣曾制过一根大铁鞭,当时被称为“铁鞭王”。五代铁鞭记载于清代冯云鹏、冯云安兄弟所著《金石索》。上有五代后梁使王延章所用铁鞭像,并注明汉代鞭长六尺二寸(约140厘米),清代重十五斤(约9公斤)。每节缠铜条,柄饰木缠铜,柄端如锤,四面环绕“一心报国”四字。字是绿色的,好像是用熔化的铜铸成的。因此,这条铁鞭也被称为“心报国之鞭”。此鞭旧时收藏于汶上西门外的梁王太师庙,清道光年间移入汶上县库。王彦章的武勇一直流传后世,就连《水浒传》的英雄也以铁鞭作为武勇的衡量标准。
鞭子的形状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多节,《武经总要》有十三节,尖端似圆锥,可刺。笔者认为,铁鞭的造型因当时用作刑具或刑具的竹鞭而得名。铁鞭在早期其实只是作为一种威慑作用,后期才逐渐运用到战斗中。喊族北宋时,关于鞭的记载较多,相关记载留于《武经总要》,并附有图画。
五代后梁使王彦章所用的“心为国鞭”
狼牙棒是在鞭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梅斯还在《武经总要》留下了相关记录,并画了一张图。狼牙棒呈长条形,有四棱,无棱,上端略小,升渗戚下端有柄,与鞭子完全不同。宋代官员制作的铁狼牙棒,近代也有流传。
1985年6月29日,福建省博物馆收到收藏家林仲谦捐赠的铁狼牙棒。由北宋右丞尚书所制,抗金名将李纲监制。做工精良。这把狼牙棒身长94.2厘米,柄长20.1厘米,重3.6公斤。狼牙棒的柄为瓜锤形,柄部包覆紫檀木,靠近头部处穿孔,可将挂绳挂在腰间。狼牙棒柄与边缘之间有一四瓣形格栅,直径7厘米,厚0.4厘米。缘身紧贴格栅,上书“靖康元年李纲之”七字篆书,字上镶金饰,至今仍清晰可辨。
《武经总要》 中型鞭子、狼牙棒和连枷的木刻。
需要注意的是,鞭子和狼牙棒的形状不是定制的,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质和目的改变。因此,它们不是标准的军用武器,而是个人装备的武器。《武经总要》记载:“铁鞭和铁狼牙棒是两种颜色,鞭子的形状、大小、长短可根据人力使用。有的人做成四棱的,叫做铁狼牙棒,谓之方棱,皆为鞭。”明《武备志》同。清《兵仗记》载:“似刀者为铁狼牙棒,无刃四刃,似方棱;似者为铁鞭,纯铁制成,形如竹根节。鞭子有大有短,各取所需。”
1985年6月29日,收藏家林仲谦捐赠福建省博物馆的铁狼牙棒由李钢监制。
鞭子和狼牙棒都是步兵可以使用的,都是非常灵活的打击武器。不仅宋朝军队使用,西夏、辽、金军队也使用。明清沿袭了宋代的鞭槌造型。《清会典图武备》描绘了瑞剑英使用的铁鞭,长约74厘米。吵陵还有吕英所用的双头狼牙棒,形似刀剑,锋利锋利。它们长约86厘米,每只重0.82公斤。可见,鞭子和狼牙棒在形状和重量上都非常灵活,是士兵,尤其是骑兵护身武器的绝佳补充。宋代骑兵或武将,普遍喜欢在马上携带几种兵器,以防损毁。同时,这两种武器也可以算是我国独有的骑兵武器,因为西方骑兵的钝器大多使用战锤,而不是这种类似刀剑的打击类武器。
铁鞭与骨朵骑战图以宋代重甲时代为背景绘制。重甲时代盛行重击兵器,所以图中的两侧,一个是骨头,一个是铁鞭。 (杨毅绘)
宋代军队中有很多善于使用鞭子和狼牙棒的将领。《宋史》卷274 《王继勋传》载:“军阵常用铁鞭、铁枪、铁,军号‘王三铁’。” 《宋史》 卷325 《刘平传(附王珪)》 中王贵曰:少全勇猛善骑射,能用铁杖铁鞭。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王贵在狮子堡与西夏军交战时,被敌兵夹击。左手执杵,右手执鞭,所向披靡。次年010—300,战死于好水川。战况激烈,甚至“铁鞭打弯”。《宋史》 卷279 《呼延赞传》 又曰:“永熙四年,为甲玛步兵副都长,试呈阵图,兵策,安营谋略,请教领导,召见命使武功,赞器骑剑,执铁鞭枣枪,绕朝数四。四子必盛、必变、必求、必现入,舞刀舞相接。赐白金百两四带。《宋史》 卷290 《狄青传(附张玉)》 据记载,北宋康定元年,张羽在兖州清涧、招安寨等地与西夏骑兵交战,取人头马,故军中称其为‘张铁剑’”。《宋史》 卷325 《任福传(附桑怿传)》 据记载,在好水川之战中,任福“执四刃铁简,立战,左颊中弹,割喉而死”。此外,开封永丘人桑义“勇猛异常,善用刀剑铁简”。水川战死。除宋军外,《宋史》卷325 《刘平传(附王珪)》还记载北宋宝元元年,宋将焕庆道马部军副统领刘平与西夏军交战于兖州。从山上四面进攻。”最终刘平被俘,可见西夏骑兵中也有不少使用铁鞭的。《金史》 卷八十六《乌延查刺传》 据记载,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 ),乌延察察在新州与契丹人作战时,“左右手各执两根铁简。 ‘铁剑万户’”。契丹军大败,吴彦察率兵追击,“以铁简左右挥击,尽皆震慑。”
鞭子和狼牙棒多是骑兵在战场上使用的,因为骑兵可以利用马匹的速度提高打击效率。明代火器盛行后,鞭子和狼牙棒就逐渐失去了价值。但是,在现代武术中,鞭子和狼牙棒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鞭子和狼牙棒对于骑兵的价值在于,在铠甲发展的同时,在长期作战中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武器的损耗,能够对敌人造成有效的伤害。长鞭和狼牙棒虽然不是军队的制式装备,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矮个子士兵又到了一个变化的门槛。由于铠甲的进步,刀剑等旧时代的冷兵器已经跟不上战场的需要,打击类武器开始成为主流。相比于骨头、斧头等重型武器,灵活的鞭子和狼牙棒其实更适合士兵们进行攻防作战。然而,热兵器的发明打断了这个过程,我们也错过了看到鞭子和狼牙棒像剑一样用了数百年才达到巅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像流星一样擦肩而过,转瞬即逝。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这或许是冷兵器逃不过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