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装的来历
一、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藏族人民聚居区大部分属于高寒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零下三度到十二度之间,年温差小,而早晚温差大,一年数月是晴朗少云的天气,而且干燥多风沙。由于气候寒冷,决定了藏族服饰多由保暖、厚实的材料制作而成。
形制特点简洁、包裹严实、肥大宽厚、以便抵御严寒、阻挡风沙、保护身体。藏袍就是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由藏族先民创造出来的。其厚重与封闭的造型营造了一个温暖的空间,胸前挤出的囊袋充分体现了藏装的实用方便的特征。
另外,作为游牧民族的藏族先民,早期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年四季的长途跋涉,使他们必须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藏袍就有着既可当被盖又可当行囊的功效。
二、生产力因素: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的时期,藏族先要以狩猎为主。他们以动物的皮毛制衣为裳,抵御风寒、保护身体。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游牧经济的形成,生产资料也扩展到了兽皮、兽肉、奶制品、毛织品等。
而陶纺轮、染料的发明,又使藏服的发展更进一大步,进入了一个缤纷绚烂的织物时代,氆氇、帮典、长袍、靴子等服饰品相续登台。
三、宗教文化的渗透:藏民的服装中有一种由‘雍忠’符号、太阳、月亮、火组成的图形。“雍忠”是藏族苯教中的一种原始符号,意思是坚固不变的意思。
而顺时针的“雍忠”在佛教中是释迦牟尼的瑞相,在古代还被认为是太阳和火的化生。因此藏族服饰中,常以日、月、火的纹样连用,作为一种咒符。另外,十字纹样也是藏服中常见的图案。
“十”在佛教的教义中是完美十足的意思,人们爱在服装中以十字相绣,是多种动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或是乞求佛祖保佑,或是为了审美,或是为了辟邪。因为他们认为人的一生中,逢13岁、25岁、37岁、49岁等都是恶年,在穿上绣有这种图案的衣裳后,可以驱邪消灾。
目前关于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情趣,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具备了需一定审美意识方能创造出的璜、珠等。
扩展资料: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
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哈达是藏族服饰中最重要的一种装饰品,也是西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用品,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祈福、尊敬、友谊、真诚。哈达的质地、规格、颜色、长短有所不同,织造哈达的用料,以往多为生丝或麻,近些年来用人造纤维织造的渐多。
哈达的折叠方式,因档次、用项的不同,也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藏族尚白,以白色象征圣洁、真挚、坦诚,所以常见的哈达多为白色。
此外,还有以蓝、白、黄、绿、红五色分别织就的五彩哈达,各有寓意,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分别表示蓝天、白云、江河、神灵、大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