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结婚习俗有什么?
从“媒人禁忌”开始的。洛阳人忌讳慢待媒婆,忌讳拖欠媒婆应得的礼物或酬金。旧桥蠢时不准男女自由恋爱,讲究“男不求亲,女不许亲”。这样一来,媒人地位就很重要,俗话说:“媒婆的一张嘴,上嘴唇配姻缘,下嘴唇打杀媒。”她巧舌如簧,既能成事,又能坏事。如果得罪了媒婆,她不但不帮忙,还从中作梗,有意识地破坏婚姻。
洛阳结婚风俗 洛阳有什么婚嫁习俗
其次是同姓不婚,此禁忌始见于周代。而洛阳曾是东周都城,所以沿袭最深。为什么忌同姓婚配呢?古人认为同姓之人乃同一血统,同姓婚配会影响子孙繁盛,甚至造成无嗣。古人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此种禁忌,颇有科学道理,是对人口质量的把关,属优生学范畴,可惜今人已经把它打破,同姓结婚者越来越多了。
第三是忌讳女子晚婚,洛阳民间有“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之说,因为大凡女子,都要比同龄男子早熟,女孩子大了,心思就重了,许多隐秘复杂的想法,在她的脑子里转悠,却又不愿与父母沟通,慢慢就成了抑郁症。尤其在古代,封建伦理对女子压抑最重,女子到婚龄而嫁不出去,整个家族都会给她压力。所以旧时的娃娃亲很多,有的七八岁就定亲了。
其实,最早是不提倡男子早婚的,西周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认为男三十筋骨强健,可以做父亲;女二十发育成熟,可以做母亲。可是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为争霸天下,把女子婚龄降低了五岁,令“丈夫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越王勾践更激进,为扩充兵源,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罪及父母”。再往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婚龄被降到男十五,女十三,这是最低的婚龄规定了。唐代中叶,也仍规定茄拍男子十五岁以上、女子十三以上婚配。此后由宋至清,法定婚龄都在男十六、女颤消羡十四左右。进入近代,民国民法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不得结婚,当时洛阳女子一般在十六岁出嫁,一旦超过十八岁,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险了。
洛阳人还忌讳哥哥未婚而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同样的道理,如果姐姐还没出嫁,妹妹却先行结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这是忌讳打破次序,乱了人伦。
再就是“生肖禁忌”,所谓“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等等,毫无科学道理,却又人人忌讳。同时在订婚过程中,送礼忌送单数,要送偶数,不能让人产生“丧偶”的联想,特别是送成对儿的礼物,譬如送枕头,切忌送一个,否则就是咒别人枕畔失侣。
男方给女方送聘礼时,双方的施礼动作忌不规范,祭告祖先烧香时,不管插入香炉里的香是不是歪了斜了,都忌讳拔出来再插一次;男方来宾返回时,女家送出门口打招呼,忌说“再来坐”——拔香重插,犯了“重”的忌讳;“再来坐”,犯了“再”的忌讳,都有可能导致再婚再嫁,要不得。
洛阳结婚风俗和流程
一、准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需要做的事情,当然准备的多少,也是取决于女方家庭情况。但是,嫁妆的多少也就决定了新娘以后在自己婆家的地位,准备的越多,婆家人就越看得起新娘。当然了也有让男方出钱买嫁妆的,因为娘家家庭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也有。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要将嫁妆送往男方家中。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二、准备洞房
洞房用的床,一般会让儿女双全、夫妇健康的人为自己缝制,这个代表吉祥。在结婚的前一天会在床上洒下枣,意为早生贵子,还有洒下花生等等。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一般男方都会让自己近亲家健康的男孩睡在新床上,意为新娘要生个健康的胖小子。
三、迎娶
在早上的时候,男方会陪着新娘一起去梳妆,然后送新娘去娘家,等到中午左右的时候,新娘穿戴整齐等待新郎迎娶。迎娶的时候,新娘双脚不能着地,要让新郎抱着到轿中。需要注意的娶亲来回不可以走同一个路线,而且在路过路口,枯井的时候都要放鞭炮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
四、闹房
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五、回门
一般在结婚的第二天,娘家人会带着礼品到新郎家,看望自己的女儿。等到婚后第三天左右,需要新郎陪着新娘一起回娘家,而娘家人也会杀猪来热情的招待。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态告桥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友岁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帆猛,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