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才看到,正信佛教不承认人死之后有灵魂,那么人死以后是什么?那些或往生、或轮回的本体是什么?
难道希望人死后有灵魂的存在也是一种我执我见?有人说人死后是神识,那么神识是什么?它与灵魂的区别是什么?既然不承认灵魂的存在,那么前一段时间净空法师在一次法会上说李世民转世...
难道希望人死后有灵魂的存在也是一种我执我见?有人说人死后是神识,那么神识是什么?它与灵魂的区别是什么?既然不承认灵魂的存在,那么前一段时间净空法师在一次法会上说李世民转世的确有其事,我们这些晚生后学该如何听如何信?难道末法时期罪孽有如此之深重?望有贤着为我解惑。南无阿弥陀佛!
展开
1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放心吧,你理解这句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意识,阿赖耶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自己读中有成就秘笈这本书去。作者元音老人。阿弥陀佛。写的一清二楚,大白话佛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能藏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所藏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执藏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阿赖耶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阿赖耶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阿赖耶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阿赖耶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阿赖耶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的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只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阿赖耶识的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阿赖耶识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阿赖耶识而生,然非即是阿赖耶识,五蕴若即是阿赖耶识者,老死之后,阿赖耶识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阿赖耶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阿赖耶识;五蕴由阿赖耶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阿赖耶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阿赖耶识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能藏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所藏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执藏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阿赖耶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阿赖耶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阿赖耶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阿赖耶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阿赖耶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的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只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阿赖耶识的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阿赖耶识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阿赖耶识而生,然非即是阿赖耶识,五蕴若即是阿赖耶识者,老死之后,阿赖耶识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阿赖耶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阿赖耶识;五蕴由阿赖耶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阿赖耶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阿赖耶识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