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B(A、shòu,nì/ní,yào/yuè。 B、bǒ/bō,jǔ/jù,zhóu/zhòu。
C、zǒng/cóng,cuò,gòu/gōu。 D、qū/qù,tà,tī/tǐ。)
2.C(A、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B、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C、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3.明治维新/空间狭小、危机多发/危机感或面对灾难的心态(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二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4.反对。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无观点减1分)
赞成。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其他参考理由: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无观点减1分)
5.C (句中的“一”是“完全”的意思)(3分)
6.A (B.①说明受重用;C.②是任职情况;D.①侧面反映有谋略;②家人嘱托作墓铭)(3分)
7.D (“马遵在世时得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与原文“则君虽寿考且终于贵富,其所畜亦岂能尽用哉”矛盾)(3分)
8.⑴马遵到任就弹劾不守法的宰相,宰相因此被罢免(3分。“弹”、“宰相之为不法者”定语后置、“用”各1分)
⑵过了很长时间,人们知道马遵不能用私情嘱托,县里于是太平了(3分。“居久之”、“可以”、“属”各1分,全句通顺1分)
⑶就算马君能长寿居于高位,他具有的才能又怎会得以全然发挥呢?(4分。“寿考”、“所畜”、“属”各1分)
马遵,字仲涂,世代居住在饶州的乐平县。参加进士科考试,从礼部试到廷试,都获得了第一等第。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任洪州奉新县令,转任康州知府。当时,天子重新任命地方大臣,想有所作为,寻找有才能的人来考察各路官员,马遵从大理寺丞的职位上就任太子中允、福建路转运判官。因为居丧未上任,服丧期满,任开封县令,担任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判官。于是马遵任太常博士,朝廷正尊重宠幸那些使臣来监督六路地方大臣,就让马遵担任监察御史,又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最终马遵就任副使。不久回到御史台,担任言事御史。
到任就弹劾不守法的宰相,宰相因此被罢免,马遵也因此出任宣州知府。到宣州才一天,就调任京东路转运使。又回到御史台担任右司谏,主管谏院。又担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主管各类事务,任通判流内铨。多次评议时政,常常被采纳。马遵原先读书时,就因文辞雄辩华美称名天下,到出仕后,所到之处号称能成功地治理,论议畅达,有人不断跟他辩论却不能使他理屈词穷。平日里委靡不振,好像跟别人没有合得来的地方,等到遇大事,有所建言却必定坚持自己的操守。开封县令常常因为有权贵豪强之人请托而不能好好处治事情。客人到如有所请托,马遵就好好接待他一点不拒绝。客人离开,办理事情完全按照法律论处。过了很长时间,人们知道马遵不能用私情嘱托,县里于是太平了。到担任谏官、御史时,又像这样有才能。于是士大夫感叹说:“马遵的智慧是能及时运用自己柔与刚的手段而有所作为。”嘉祐二年,马遵因病请求辞职出京,达五六次,于是任命他担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值守龙图阁,仍然不答应他出京。某月某甲子日马遵死,时年四十七岁。天子授予他的儿子马某担任某官职,又授予他的侄子马持国任某官职。在某年某月某甲子日把马遵安葬在信州弋阳县归仁乡里沙原。马遵原先跟我关系密切。我常喜欢他有智慧谋略,认为当今的士大夫大多不能赶得上他,怜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也怜惜他不幸早早离世,不得尽享富贵而死。但当时朝廷正力惩恃才放任的大臣的弊病,用法度约束天下官吏的行为,就算马君能长寿居于高位,他的才能又怎会得以全然发挥呢?唉,这真是值得悲叹的事啊。安葬后,马遵的夫人跟家人商量派马持国来向我请求说:“希望你有所记述,让马遵可以死后不被人遗忘。”我于是替他论定功绩,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9.⑴表达技巧:烘托、借代、比喻。(此处2分。答出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任意两个得2分。)效果:生动形象地营造出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此处1分。如写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军对峙的场面。”也可。)
(2)①年华老去的惆怅,(1分)②归隐田园的无奈,(1分)③壮志难酬的激愤。(1分)
(3)上阕:胸怀大志、奋发英勇的少年英雄形象。(2分)下阕:衰老年迈、愤激抑郁的爱国志士形象。(2分)
注解:
①“落日”两句:言金人于清秋之际大举来犯。按:此即指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事。猎:打猎,实指发动战争。古时北方游牧部族常趁秋天粮足马肥之际,借行猎为名南向骚扰。
②“汉家”两句:谓南宋雄兵十万,列舰江面,严阵以待。按:此即指虞允文采石矶抗金事。组练:指军队。耸层楼:形容战舰的高大雄壮。
③“谁道”句:描叙当年金主完颜亮的南侵惨败及其死于非命。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④鸣髇血污:被响箭射死。鸣髇(xiāo消):即鸣镝,响箭。据《史记•匈奴传》,匈奴太子欲弑父夺位,作鸣镝。当其随父出猎时,率先射出鸣镝,部下随之,其父终于死于箭下。此喻完颜亮兵败后,被部属杀死。
⑤风雨佛狸愁:风雨凄愁,佛狸死于非命。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曾南侵刘宋王朝,受挫北撤后,死于宦官之手。稼轩用此事,意同上句。
⑥“季子”两句:以苏秦自喻,言其当年英雄年少,黑裘匹马,驰骋疆场。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代著名纵横家,佩六国相印。当其未得志时,赵国李兑曾资助他黑貂裘,使其西去游说秦王。事见《战国策•赵策》。
⑦“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⑧“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桔消愁。桔千头: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洲种桔千株。临终时对其儿说:我家有“千头木奴”,足够你岁岁使用。(《襄阳耆旧传》
⑨“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二客:指杨济翁和周显先。名胜:名流。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
⑩“莫射”两句:劝友人宁当太平侯相,不作战时李广。此牢骚语,讽嘲朝廷轻视战备,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李广闲居蓝田南山时,曾射猎猛虎。(《史记•李将军列传》)富民侯:《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背景:
词作于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是年夏秋之交,稼轩在临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这是词人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驻扬州时作。扬州为当时长江北岸军事重镇。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一度占领扬州,后被南宋虞允文率部在采石矶一战击溃,完颜亮也为部属所杀。稼轩过此,抚今追昔,感慨尤深。杨济翁:即杨炎正,诗人杨万里的族弟,年五十二始登进士第。在扬州与稼轩会晤时,曾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作《水调歌头》一阕,抒发请缨无门之慨。稼轩作此词以和。周显先:不详其人。今昔对比,抒愤懑之情。上片展开历史图卷:宋金对垒,以敌酋兵败身亡告终。歇拍自我画像,英姿飒爽。下片转向现实抒情。自隆兴和议以来,爱国志士年华虚度,请缨无门。词中白首之叹,归隐之思,盖源于此。结拍作反语,讥刺现实,入木三分。
赏析:
此词约作于1178年(淳熙五年),当时作者以大理少卿出领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舟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此词即其一。周生平未详。杨则是有名词人,其原唱《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存于《西樵语业》中,是忧愤时局,感慨“报国无路”之作。作者在南归之前,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从事抗金活动,到过扬州,又读到友人伤时的词章,心潮澎湃,遂写下这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词作。
词的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猎”,借指发动战争)。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过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敬,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
10.(1)夙兴夜寐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觥筹交错 (4)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5)赢得仓皇北顾 (6)变则通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
12.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
1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3分,答出一点给1分),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1分),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2分)。
14.参考答案一:金克木把生命比喻为“啜泣与哈欠”(1分),态度消极,而柔弱的芦苇更衬托出这种消极态度(或用柔弱的芦苇来衬托出消极的人生态度)(2分);为此,作者作了改动,把生命比喻“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芦苇”(1分),态度非常积极,而“啜泣与哈欠”更衬托出这种积极的态度(或用“啜泣与哈欠”来衬托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
参考答案二:作者改动诗句是为了:①表达对坚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的赞美(1分)。他把生命比作芦苇(1分),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②表达对芦苇一样坚强的生命的赞美(1分)。生命虽然有“啜泣与哈欠”(1分),但惟其如此,才显出生命的丰富和美好(1分)。
15.①网络媒体方便影迷分享、交换观影体验(大量无法在影院看到的影片却在网上广为流传,让影迷能够分享影片内容,交换观影经验。);②网络媒体推动影评扩展延伸至民间,扩大了影评队伍(草根影评人的崛起,一改传统影评精英权威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影评话语权扩展延伸至民间,形成了一种承载民间智慧和草根想象的公共舆论空间);③现代商业电影需要网络影评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但凡商业大片都会在映前投以重金,不断用娱乐资讯和“影评”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④网络影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第⑤段美国学者扎克•坎布尔的话)。(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括号中是相关原文,摘抄原文每点得1分)
16.①反映网络影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或“其它国家也存在此问题”),②借以肯定网络影评存在的合理性(或“肯定网络影评是反抗文化权威的颠覆性力量”);③为下文对网络影评的积极评价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每点2分,计6分)
17.①网络影评是大众影评最主要平台;②网络影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答“语体随意、率性,不讲究立论行文的学理逻辑,互动性强,充斥话语暴力”等网络影评的特点,不给分);③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网络影评;④专业影评人应积极参与到网络影评中。(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C、zǒng/cóng,cuò,gòu/gōu。 D、qū/qù,tà,tī/tǐ。)
2.C(A、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B、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C、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3.明治维新/空间狭小、危机多发/危机感或面对灾难的心态(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二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4.反对。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无观点减1分)
赞成。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其他参考理由: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无观点减1分)
5.C (句中的“一”是“完全”的意思)(3分)
6.A (B.①说明受重用;C.②是任职情况;D.①侧面反映有谋略;②家人嘱托作墓铭)(3分)
7.D (“马遵在世时得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与原文“则君虽寿考且终于贵富,其所畜亦岂能尽用哉”矛盾)(3分)
8.⑴马遵到任就弹劾不守法的宰相,宰相因此被罢免(3分。“弹”、“宰相之为不法者”定语后置、“用”各1分)
⑵过了很长时间,人们知道马遵不能用私情嘱托,县里于是太平了(3分。“居久之”、“可以”、“属”各1分,全句通顺1分)
⑶就算马君能长寿居于高位,他具有的才能又怎会得以全然发挥呢?(4分。“寿考”、“所畜”、“属”各1分)
马遵,字仲涂,世代居住在饶州的乐平县。参加进士科考试,从礼部试到廷试,都获得了第一等第。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任洪州奉新县令,转任康州知府。当时,天子重新任命地方大臣,想有所作为,寻找有才能的人来考察各路官员,马遵从大理寺丞的职位上就任太子中允、福建路转运判官。因为居丧未上任,服丧期满,任开封县令,担任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判官。于是马遵任太常博士,朝廷正尊重宠幸那些使臣来监督六路地方大臣,就让马遵担任监察御史,又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最终马遵就任副使。不久回到御史台,担任言事御史。
到任就弹劾不守法的宰相,宰相因此被罢免,马遵也因此出任宣州知府。到宣州才一天,就调任京东路转运使。又回到御史台担任右司谏,主管谏院。又担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主管各类事务,任通判流内铨。多次评议时政,常常被采纳。马遵原先读书时,就因文辞雄辩华美称名天下,到出仕后,所到之处号称能成功地治理,论议畅达,有人不断跟他辩论却不能使他理屈词穷。平日里委靡不振,好像跟别人没有合得来的地方,等到遇大事,有所建言却必定坚持自己的操守。开封县令常常因为有权贵豪强之人请托而不能好好处治事情。客人到如有所请托,马遵就好好接待他一点不拒绝。客人离开,办理事情完全按照法律论处。过了很长时间,人们知道马遵不能用私情嘱托,县里于是太平了。到担任谏官、御史时,又像这样有才能。于是士大夫感叹说:“马遵的智慧是能及时运用自己柔与刚的手段而有所作为。”嘉祐二年,马遵因病请求辞职出京,达五六次,于是任命他担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值守龙图阁,仍然不答应他出京。某月某甲子日马遵死,时年四十七岁。天子授予他的儿子马某担任某官职,又授予他的侄子马持国任某官职。在某年某月某甲子日把马遵安葬在信州弋阳县归仁乡里沙原。马遵原先跟我关系密切。我常喜欢他有智慧谋略,认为当今的士大夫大多不能赶得上他,怜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也怜惜他不幸早早离世,不得尽享富贵而死。但当时朝廷正力惩恃才放任的大臣的弊病,用法度约束天下官吏的行为,就算马君能长寿居于高位,他的才能又怎会得以全然发挥呢?唉,这真是值得悲叹的事啊。安葬后,马遵的夫人跟家人商量派马持国来向我请求说:“希望你有所记述,让马遵可以死后不被人遗忘。”我于是替他论定功绩,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9.⑴表达技巧:烘托、借代、比喻。(此处2分。答出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任意两个得2分。)效果:生动形象地营造出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此处1分。如写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军对峙的场面。”也可。)
(2)①年华老去的惆怅,(1分)②归隐田园的无奈,(1分)③壮志难酬的激愤。(1分)
(3)上阕:胸怀大志、奋发英勇的少年英雄形象。(2分)下阕:衰老年迈、愤激抑郁的爱国志士形象。(2分)
注解:
①“落日”两句:言金人于清秋之际大举来犯。按:此即指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事。猎:打猎,实指发动战争。古时北方游牧部族常趁秋天粮足马肥之际,借行猎为名南向骚扰。
②“汉家”两句:谓南宋雄兵十万,列舰江面,严阵以待。按:此即指虞允文采石矶抗金事。组练:指军队。耸层楼:形容战舰的高大雄壮。
③“谁道”句:描叙当年金主完颜亮的南侵惨败及其死于非命。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④鸣髇血污:被响箭射死。鸣髇(xiāo消):即鸣镝,响箭。据《史记•匈奴传》,匈奴太子欲弑父夺位,作鸣镝。当其随父出猎时,率先射出鸣镝,部下随之,其父终于死于箭下。此喻完颜亮兵败后,被部属杀死。
⑤风雨佛狸愁:风雨凄愁,佛狸死于非命。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曾南侵刘宋王朝,受挫北撤后,死于宦官之手。稼轩用此事,意同上句。
⑥“季子”两句:以苏秦自喻,言其当年英雄年少,黑裘匹马,驰骋疆场。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代著名纵横家,佩六国相印。当其未得志时,赵国李兑曾资助他黑貂裘,使其西去游说秦王。事见《战国策•赵策》。
⑦“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⑧“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桔消愁。桔千头: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洲种桔千株。临终时对其儿说:我家有“千头木奴”,足够你岁岁使用。(《襄阳耆旧传》
⑨“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二客:指杨济翁和周显先。名胜:名流。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
⑩“莫射”两句:劝友人宁当太平侯相,不作战时李广。此牢骚语,讽嘲朝廷轻视战备,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李广闲居蓝田南山时,曾射猎猛虎。(《史记•李将军列传》)富民侯:《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背景:
词作于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是年夏秋之交,稼轩在临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这是词人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驻扬州时作。扬州为当时长江北岸军事重镇。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一度占领扬州,后被南宋虞允文率部在采石矶一战击溃,完颜亮也为部属所杀。稼轩过此,抚今追昔,感慨尤深。杨济翁:即杨炎正,诗人杨万里的族弟,年五十二始登进士第。在扬州与稼轩会晤时,曾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作《水调歌头》一阕,抒发请缨无门之慨。稼轩作此词以和。周显先:不详其人。今昔对比,抒愤懑之情。上片展开历史图卷:宋金对垒,以敌酋兵败身亡告终。歇拍自我画像,英姿飒爽。下片转向现实抒情。自隆兴和议以来,爱国志士年华虚度,请缨无门。词中白首之叹,归隐之思,盖源于此。结拍作反语,讥刺现实,入木三分。
赏析:
此词约作于1178年(淳熙五年),当时作者以大理少卿出领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舟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此词即其一。周生平未详。杨则是有名词人,其原唱《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存于《西樵语业》中,是忧愤时局,感慨“报国无路”之作。作者在南归之前,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从事抗金活动,到过扬州,又读到友人伤时的词章,心潮澎湃,遂写下这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词作。
词的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猎”,借指发动战争)。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过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敬,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
10.(1)夙兴夜寐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觥筹交错 (4)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5)赢得仓皇北顾 (6)变则通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
12.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
1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3分,答出一点给1分),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1分),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2分)。
14.参考答案一:金克木把生命比喻为“啜泣与哈欠”(1分),态度消极,而柔弱的芦苇更衬托出这种消极态度(或用柔弱的芦苇来衬托出消极的人生态度)(2分);为此,作者作了改动,把生命比喻“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芦苇”(1分),态度非常积极,而“啜泣与哈欠”更衬托出这种积极的态度(或用“啜泣与哈欠”来衬托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
参考答案二:作者改动诗句是为了:①表达对坚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的赞美(1分)。他把生命比作芦苇(1分),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②表达对芦苇一样坚强的生命的赞美(1分)。生命虽然有“啜泣与哈欠”(1分),但惟其如此,才显出生命的丰富和美好(1分)。
15.①网络媒体方便影迷分享、交换观影体验(大量无法在影院看到的影片却在网上广为流传,让影迷能够分享影片内容,交换观影经验。);②网络媒体推动影评扩展延伸至民间,扩大了影评队伍(草根影评人的崛起,一改传统影评精英权威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影评话语权扩展延伸至民间,形成了一种承载民间智慧和草根想象的公共舆论空间);③现代商业电影需要网络影评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但凡商业大片都会在映前投以重金,不断用娱乐资讯和“影评”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④网络影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第⑤段美国学者扎克•坎布尔的话)。(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括号中是相关原文,摘抄原文每点得1分)
16.①反映网络影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或“其它国家也存在此问题”),②借以肯定网络影评存在的合理性(或“肯定网络影评是反抗文化权威的颠覆性力量”);③为下文对网络影评的积极评价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每点2分,计6分)
17.①网络影评是大众影评最主要平台;②网络影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答“语体随意、率性,不讲究立论行文的学理逻辑,互动性强,充斥话语暴力”等网络影评的特点,不给分);③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网络影评;④专业影评人应积极参与到网络影评中。(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