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氮原子杂化程度的升高,碱性增强,即sp3>sp2>sp。
如四氢异喹啉(pKa9.5)为sp3杂化;吡啶(pKa5.17)和异喹啉(pKa5.4)均为sp2杂化;氰基呈中性,因其为sp杂化。季铵碱的碱性强(pKa11.5以上)则是因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
2)诱导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可受氮原子附近供电基(如烷基)或/和吸电基(如各类含氧基团、芳环、双键)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吸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降低。
如麻黄碱的碱性强于去甲麻黄碱,即是由于麻黄碱氮原子上的甲基供电诱导的结果。而二者的碱性弱于苯异丙胺,则因前二者氨基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羟基吸电诱导的结果。
3)共轭效应
①苯胺型: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π-电子形成p-π共轭体系后碱性减弱。如毒扁豆碱的两个氮原子碱性的差别系由共轭效应引起。
②酰胺型:酰胺中的氮原子与羰基形成p-π共轭效应,使其碱性极弱。如胡椒碱秋水仙碱、咖啡因。
③胍类:胍接受质子后形成季铵离子,呈更强的p-π共轭,体系具有高度共振稳定性,而显强碱性。
4)空间效应
氮原子由于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而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碱性减弱。如东莨菪碱、利血平等。
5)氢键效应
当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有羟基、羰基,并处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共轭酸分子内氢键时,氮上的质子不易离去,则碱性强。如10-羟基可待因。
一般来说,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空间效应居主导地位;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共轭效应居主导地位。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氮原子杂化程度的升高,碱性增强,即sp3>sp2>sp。
如四氢异喹啉(pKa9.5)为sp3杂化;吡啶(pKa5.17)和异喹啉(pKa5.4)均为sp2杂化;氰基呈中性,因其为sp杂化。季铵碱的碱性强(pKa11.5以上)则是因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
2)诱导效应
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可受氮原子附近供电基(如烷基)或/和吸电基(如各类含氧基团、芳环、双键)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吸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降低。
如麻黄碱的碱性强于去甲麻黄碱,即是由于麻黄碱氮原子上的甲基供电诱导的结果。而二者的碱性弱于苯异丙胺,则因前二者氨基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羟基吸电诱导的结果。
3)共轭效应
①苯胺型: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π-电子形成p-π共轭体系后碱性减弱。如毒扁豆碱的两个氮原子碱性的差别系由共轭效应引起。
②酰胺型:酰胺中的氮原子与羰基形成p-π共轭效应,使其碱性极弱。如胡椒碱秋水仙碱、咖啡因。
③胍类:胍接受质子后形成季铵离子,呈更强的p-π共轭,体系具有高度共振稳定性,而显强碱性。
4)空间效应
氮原子由于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而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碱性减弱。如东莨菪碱、利血平等。
5)氢键效应
当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有羟基、羰基,并处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共轭酸分子内氢键时,氮上的质子不易离去,则碱性强。如10-羟基可待因。
一般来说,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空间效应居主导地位;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共轭效应居主导地位。
11
2024-08-28 广告
2024-08-28 广告
在组织无机磷含量测定中,我们通常采用比色法或荧光法等精确分析技术。首先,需从待测组织中提取无机磷,这一过程涉及样品的适当处理和消解,以确保无机磷的完全释放。随后,利用特定试剂与无机磷反应生成有色或荧光产物,其强度与组织中无机磷含量成正比。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提供
2013-04-15
展开全部
细分也可以是: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2、诱导效应
3、诱导—场效应
4、共轭效应
5、空间效应
6、氢键效应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2、诱导效应
3、诱导—场效应
4、共轭效应
5、空间效应
6、氢键效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