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学习设计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设计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少年期应该注意培养观察事务,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越多越好。大学以后观察问题应有自己独特视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二章 教 学 实 施 计 划
课题:管理思想的演变
学时安排 4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三大学派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史,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影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并能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介绍和现代管理与三大学派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题:第二章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教 学 内 容:
管理的活动无处不在,管理的智慧无处不在,只要有共同活动,就有管理。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企业,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管理同科技一起,为人类创造更好是生存条件与生活空间。
当然,现代意义的管理活动是从企业管理开始的,大部分管理理论也是有关于企业的管理理论。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及运作效率,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管理的效率。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你是否从事管理工作,掌握一定的管理智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
如:《孙子兵法》、《周礼》、《齐民要术》等。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底册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的故事……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劳动分工理论。
1)市场的广狭限制着交换的能力;
2)交换能力的大小又限制分工的程度;
3)分工的程度决定着一国的劳动生产力;
4)一国的劳动生产力又是国民财富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
(3)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1)1841年10月5日
(2)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1)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作过试验。
(2)试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
(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2)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3)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1)1886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工厂管理同工程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工厂的管理却是无组织的,几乎没有什么有关的文献,没有交流经验的机构或媒介工具,而且没有任何协会或组织……为了补救这种情况,不能单只求助于‘生意人’或办事员、会计师,而应该由那些由于训练和经验而能从两个方面(机械方面和文书方面)了解有关重要问题的人去办,应该由工程师来发起!”
(2)1889年《收益分享》
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1)1891年《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2)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
1)计时制(日工资制):不是以刺激原则为依据的;
2)计件制:工人常认为,每当工人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雇主就会压低工资率;
3)收益分享制:对工人的报酬却不区分工效高的工人与工效低的工人。
(3)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1)该方案是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
2)以工人过去的通常业绩为依据;
3)对工人一定量的工作付给日或小时工资;
4)对工人增加的产量付给奖金;
5)奖金额约为雇主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计算的1/2到1/3。
第三节 管理理论
教 学 内 容: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贡献
(1)泰罗其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一生:
1856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875年,在费城一家钢铁机械制造厂当学徒工。
1878年,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做了一名机械工人,历任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
1883年,在新泽西州斯蒂文肆技术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升任工厂总工程师。
1890年,到一家制造纸板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1893——1898年,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
189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钢铁公司担任管理顾问。
1901年。,开始无偿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并不断进行演讲和撰写管理文章以宣扬他的科学管理主张。
1906年,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
1915年3月21日,在费城去世。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工厂管理》等。
(2)科学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
1)“双方(企业管理当局和工人)都必须不再把盈利的分割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一齐把注意力转向盈余的扩大。”
2)“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至关重要的是,在所有同企业中所做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中,用科学的精确调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意见(不论是工人的或老板的)。”
(3)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1)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泰罗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替代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们衷心的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分工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
(5)泰罗制的影响:他对后来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6)对泰罗制的评价:科学管理之父。
2、其他的贡献
(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省略砌砖动作的研究
1)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2)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3)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2)甘特
1)甘特图
2)计件奖励工资制
下面我们来举一个图书出版的例子来说明甘特图
时间以月为单位表示在图的下方,主要活动从上到下列在图的左边。计划需要确定数的出版包括哪些活动,这些活动的顺序,以及每项活动持续的时间。时间框里的线条表示计划的活动顺序,空白的现况表示活动的实际进度。甘特图作为一种控制工具,帮助管理者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的情况。在本例中,除了打印长条校样以外,其他活动都是按计划完成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1、亨利·法约尔的贡献:
(1)法约尔其人: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不久他被提升为该公司一个矿井的经理。1888年他出任该公司总经理。1916年法国矿业协会的年报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企业基本的六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五职能:
把组织看作一组普遍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4条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力与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对法约尔的评价: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石。
2、韦伯的贡献:
(1)韦伯其人:他是的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劳动分工:工作应当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
2)职权等级:公职和职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
3)正式选拔: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为了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的活动,管理者必须一种正式的组织规则。
5)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掺杂个性和员工的个人偏好。
6)职业定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就。
7)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的”公职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年资和工作成绩综合考虑决定升迁与否。
8)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
(3)权威类型:
1)个人崇拜式权威;
2)传统式权威;
3)理性——合法的权威。
(4)对法韦伯的评价: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很大影响。
3、巴纳德的贡献:
(1)巴纳德其人: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职。
(2)主要贡献: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
(3)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
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3)明确组织的目标。
(4)任何社会协作系统的三要素:
明确的目标;2)协作的意愿;3)良好的沟通。
(5)对法巴纳德的评价:巴纳德的理论为“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年——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即霍桑试验)中后期的重要工作。该试验分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3)大规模访谈(1928年 ——1931年)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1932年)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最先开始研究—照明对效率的影响。1927年,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作为顾问加入研究。得出结论: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二)主要行为科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需要层次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得到满足,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被激活;一旦需要被充分满足,它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
X理论(theory X):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它假设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喜欢工作,总想回避责任,以及需要在严密的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Y理论(theory Y):是一种积极观点,它假设人们能够自我管理,愿意承担责任,以及把工作看作像休息和玩一样自然。
3、麦克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成就需要理论:个人在环境隐私的影响下产生三种基本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1959年。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维克托·H·弗鲁姆(Victor H。Vroom)1964年。
期望理论:只有当一个人预期某行为会给他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他才会采取该行为。
5、洛什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
J.J.莫尔斯和J.W.洛希(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超Y理论(Super Theory Y):在X、Y理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超Y理论。这理论认为X理论不一定过时,Y理论也不是灵丹妙药,主张组织和工作的适合性,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的效率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超Y理论也叫权变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
(1)人们怀着许多不同的动机和需要参加工作,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去实现胜任感。
(2)胜任感每个人都有,但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满足方法,而要看这种需要与个人的其他需要——如权力、自立、地位、物质、待遇、成就、归属感——的相互作用如何。
(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配合时,胜任感最容易得到满足。
当目标连成时,胜任感可以被继续激励起来。 一个目标达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产生,连续运动,不断发展。
根据超Y理论,在管理上往往主张:
(1)设法把工作、组织和人密切配合起来,使特定的工作,由适合的组织与适合的人员来担任。
(2)先应从对工作任务的确知和对工作目标的了解等方面来考虑,然后决定管理阶层的划分、工作的分派、酬劳和管理程度的安排。
(3)合理确定训练计划和强调适宜的管理方式,使组织更妥当地配合工作与人员,这样能够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高的胜任感的激励。
(4)各种管理理论,不论是传统的或是参与的,均有其可用之处,主要应由工作性质、职工对象而定。
以上古典管理理论,他们把组织看作机器,而管理者是工程师。他们确信只要有可用的输入,机器就可保持正常的运转。任何由雇员造成的未能产生期望的结果的问题,都被看作是工程问题。而行为管理理论家们促使许多组织的管理者重新评价那种简单化的机器模型观点。
三、数量管理理论
1、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主要内容:
(1)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
3、六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
四、系统管理理论
1、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2、理论要点如下:
(1)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2)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
1、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2、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管理变量指的是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
六、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2、要点主要有:
(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
管理理论新发展主要有:
1、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精益思想:
所谓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
“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它如何去做。‘再造’不把任何事想当然,它对‘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所谓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课题:管理思想的演变
学时安排 4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三大学派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史,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影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并能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介绍和现代管理与三大学派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题:第二章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教 学 内 容:
管理的活动无处不在,管理的智慧无处不在,只要有共同活动,就有管理。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企业,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管理同科技一起,为人类创造更好是生存条件与生活空间。
当然,现代意义的管理活动是从企业管理开始的,大部分管理理论也是有关于企业的管理理论。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及运作效率,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管理的效率。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你是否从事管理工作,掌握一定的管理智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
如:《孙子兵法》、《周礼》、《齐民要术》等。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底册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的故事……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劳动分工理论。
1)市场的广狭限制着交换的能力;
2)交换能力的大小又限制分工的程度;
3)分工的程度决定着一国的劳动生产力;
4)一国的劳动生产力又是国民财富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
(3)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1)1841年10月5日
(2)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1)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作过试验。
(2)试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
(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2)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3)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1)1886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工厂管理同工程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工厂的管理却是无组织的,几乎没有什么有关的文献,没有交流经验的机构或媒介工具,而且没有任何协会或组织……为了补救这种情况,不能单只求助于‘生意人’或办事员、会计师,而应该由那些由于训练和经验而能从两个方面(机械方面和文书方面)了解有关重要问题的人去办,应该由工程师来发起!”
(2)1889年《收益分享》
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1)1891年《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2)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
1)计时制(日工资制):不是以刺激原则为依据的;
2)计件制:工人常认为,每当工人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雇主就会压低工资率;
3)收益分享制:对工人的报酬却不区分工效高的工人与工效低的工人。
(3)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1)该方案是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
2)以工人过去的通常业绩为依据;
3)对工人一定量的工作付给日或小时工资;
4)对工人增加的产量付给奖金;
5)奖金额约为雇主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计算的1/2到1/3。
第三节 管理理论
教 学 内 容: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贡献
(1)泰罗其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一生:
1856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875年,在费城一家钢铁机械制造厂当学徒工。
1878年,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做了一名机械工人,历任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
1883年,在新泽西州斯蒂文肆技术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升任工厂总工程师。
1890年,到一家制造纸板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1893——1898年,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
189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钢铁公司担任管理顾问。
1901年。,开始无偿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并不断进行演讲和撰写管理文章以宣扬他的科学管理主张。
1906年,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
1915年3月21日,在费城去世。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工厂管理》等。
(2)科学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
1)“双方(企业管理当局和工人)都必须不再把盈利的分割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一齐把注意力转向盈余的扩大。”
2)“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至关重要的是,在所有同企业中所做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中,用科学的精确调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意见(不论是工人的或老板的)。”
(3)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1)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泰罗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替代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们衷心的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分工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
(5)泰罗制的影响:他对后来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6)对泰罗制的评价:科学管理之父。
2、其他的贡献
(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省略砌砖动作的研究
1)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2)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3)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2)甘特
1)甘特图
2)计件奖励工资制
下面我们来举一个图书出版的例子来说明甘特图
时间以月为单位表示在图的下方,主要活动从上到下列在图的左边。计划需要确定数的出版包括哪些活动,这些活动的顺序,以及每项活动持续的时间。时间框里的线条表示计划的活动顺序,空白的现况表示活动的实际进度。甘特图作为一种控制工具,帮助管理者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的情况。在本例中,除了打印长条校样以外,其他活动都是按计划完成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1、亨利·法约尔的贡献:
(1)法约尔其人: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不久他被提升为该公司一个矿井的经理。1888年他出任该公司总经理。1916年法国矿业协会的年报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企业基本的六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五职能:
把组织看作一组普遍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4条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力与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对法约尔的评价: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石。
2、韦伯的贡献:
(1)韦伯其人:他是的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劳动分工:工作应当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
2)职权等级:公职和职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
3)正式选拔: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为了确保一贯性和全体雇员的活动,管理者必须一种正式的组织规则。
5)非人格性: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掺杂个性和员工的个人偏好。
6)职业定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就。
7)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的”公职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年资和工作成绩综合考虑决定升迁与否。
8)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
(3)权威类型:
1)个人崇拜式权威;
2)传统式权威;
3)理性——合法的权威。
(4)对法韦伯的评价: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很大影响。
3、巴纳德的贡献:
(1)巴纳德其人: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职。
(2)主要贡献: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
(3)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
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3)明确组织的目标。
(4)任何社会协作系统的三要素:
明确的目标;2)协作的意愿;3)良好的沟通。
(5)对法巴纳德的评价:巴纳德的理论为“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年——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即霍桑试验)中后期的重要工作。该试验分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3)大规模访谈(1928年 ——1931年)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1932年)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最先开始研究—照明对效率的影响。1927年,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作为顾问加入研究。得出结论: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二)主要行为科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需要层次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得到满足,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被激活;一旦需要被充分满足,它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
X理论(theory X):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它假设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喜欢工作,总想回避责任,以及需要在严密的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Y理论(theory Y):是一种积极观点,它假设人们能够自我管理,愿意承担责任,以及把工作看作像休息和玩一样自然。
3、麦克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成就需要理论:个人在环境隐私的影响下产生三种基本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1959年。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维克托·H·弗鲁姆(Victor H。Vroom)1964年。
期望理论:只有当一个人预期某行为会给他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他才会采取该行为。
5、洛什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
J.J.莫尔斯和J.W.洛希(1970年《哈佛商业评论》)。超Y理论(Super Theory Y):在X、Y理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超Y理论。这理论认为X理论不一定过时,Y理论也不是灵丹妙药,主张组织和工作的适合性,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的效率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超Y理论也叫权变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
(1)人们怀着许多不同的动机和需要参加工作,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去实现胜任感。
(2)胜任感每个人都有,但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满足方法,而要看这种需要与个人的其他需要——如权力、自立、地位、物质、待遇、成就、归属感——的相互作用如何。
(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配合时,胜任感最容易得到满足。
当目标连成时,胜任感可以被继续激励起来。 一个目标达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产生,连续运动,不断发展。
根据超Y理论,在管理上往往主张:
(1)设法把工作、组织和人密切配合起来,使特定的工作,由适合的组织与适合的人员来担任。
(2)先应从对工作任务的确知和对工作目标的了解等方面来考虑,然后决定管理阶层的划分、工作的分派、酬劳和管理程度的安排。
(3)合理确定训练计划和强调适宜的管理方式,使组织更妥当地配合工作与人员,这样能够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高的胜任感的激励。
(4)各种管理理论,不论是传统的或是参与的,均有其可用之处,主要应由工作性质、职工对象而定。
以上古典管理理论,他们把组织看作机器,而管理者是工程师。他们确信只要有可用的输入,机器就可保持正常的运转。任何由雇员造成的未能产生期望的结果的问题,都被看作是工程问题。而行为管理理论家们促使许多组织的管理者重新评价那种简单化的机器模型观点。
三、数量管理理论
1、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主要内容:
(1)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
3、六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
四、系统管理理论
1、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2、理论要点如下:
(1)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2)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
1、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2、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管理变量指的是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
六、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2、要点主要有:
(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
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
管理理论新发展主要有:
1、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精益思想:
所谓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
“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它如何去做。‘再造’不把任何事想当然,它对‘是什么’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所谓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