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 调查问卷
展开全部
论文: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调查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来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为政府和社会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民工子弟小学、海淀区建筑工地等的70名六年级小学生、5名教师及34名外地来京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结论: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好的办法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力办教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就业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热潮,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首当其冲地迎接着这一浪潮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农民工大约有20万,其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约24万。这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北京市一般不会向他们提供9年义务教育,也不会向他们提供与北京市市民子女一样的高中教育。那么这些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的现状如何?他们在受教育问题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干预?为此我们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民工子弟学校、海淀区建筑工地的学生、教师及民工进行了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调查。
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选择位于近郊区条件中等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随机整群抽样选择该校六年级两个班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5名教师(包括该校教导主任)进行小组访谈,同期选择人大附中学校附近4个建筑工地的34名外地民工进行个人访谈。时间为2004.3.25。
二、 方法
由经过短时间培训的我班学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入学情况、教育的可接受性、教育费用等。访谈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民工学校的办学情况、困难和建议,民工个人对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的看法和意见,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三、 统计学方法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由表格绘制图表。使用SPSS11.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结果
一、 民工子女家庭及就学的一般情况
1. 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与我班学生小学六年级时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366 P=0.000)。见图1。
2. 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40.15%,53/132)和给个体单位打工(18.94%,25/132)为主,以后的排序为:无业(16.67%,22/132),集体单位打工(15.91%,21/132),其他(8.33%,11/132)。见图2
3. 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见图3
4 .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3.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8.75%,16~20平方米占31.25%,21~30平方米占18.75%。
5. 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33.33%,20~30分钟28.79%。多于30分钟15.15%。
二、 民工子女就读现状
1. 在政府开设的民工子女学校中就读:本调查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就属于这种学校,但该校处于交通不甚方便的郊区,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也仅限于学校附近的民工子女。
2.在北京面向外来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就读: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其中只有一对夫妇的两个孩子在这类学校就学,其他除目前尚没有孩子的一两个人外,其子女均在原籍读书。对于这些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收费问题,家长们普遍表示不满和提出抱怨,但是考虑到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并不对外地户口的孩子开放或是要征收一大笔的借读费,他们只能暂时让孩子在这些私立学校就读。
3.在家乡的学校就读:这些孩子通常是由祖父祖母或是其他亲戚照顾,与父母分离在家乡就读。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北京。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民工表示并不放心家乡学校的教育,也不放心不在身边的孩子的情况。他们没有让孩子来到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例如在北京没有固定的居所和收入,或者承担不起孩子在北京读书的学费等。
三、 外来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
1. 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子女设置的高中,初中的门槛也相当的高。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子女继续留在北京上学,但是民工子女在京读完小学或者最多初中之后,如果父母没有为其办理北京户口的能力,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继续上学,或者在北京投入社会寻找工作
2.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对其子女就学的影响:1)外来民工具有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其子女上学的方式也是流动性的。以我们调查的麻峪小学为例,每学期有25%的学生转学,一个教学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剩下的同学不足1/2,这些同学随父母流动,就学的情况极不稳定。2)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是建筑工人,小商贩,家庭的收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3)民工家庭的子女绝大部分是多于一个,多子女就学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加上现实生活的重压,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常常顾此失彼。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也势必受到影响。
四、 外来民工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看法以及对北京市教育现状的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讨论
一、 城市农民工子女同样有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其重要性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我有个梦想,不远的将来,在佐治亚的红山上,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般的情谊。”今天,我们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民工的子弟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共同接受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必须指出,民工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但收入低廉,他们在农村交纳了教育附加费,在城市也交纳了工商税等费用。他们负担了城乡双重费用,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极不公正的。
如果明天的民工子弟仍不能接受良好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那么,民工的子弟明天很可能还将是民工,他们仍然会生存在城市的边缘,继续成为烈日下被晒得皮肤黝黑,严冬里蜷缩于工棚内的民工,他们依然难以享受城市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当这些“如果”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今日的民工子弟才能跨过城市与农村的鸿沟,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实现平等,应从消除歧视做起。让每一个民工子弟都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
二、 我们的建议和设想
1. 建立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
2. 选择建立打工子女学校的地点:我们认为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北京市及近郊外来民工人员的分布,选择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建立民工子女学校。同时为了解决一些分散居住的外来民工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可以在一些地区建立寄宿制的民工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立,能够让民工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
3. 私立民工学校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私立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性质类似于希望小学,这是一类非盈利性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甚好,但是收费不高;另一类是私人创办的盈利性质的学校,这类学校收费高,教育质量也不理想。我们认为或者政府出资接收这些私立学校,将其转变为公私合营或者公办学校,或者由政府出面干涉这些学校的运营,例如政府可以派出教学督察进驻这些私立学校,监督其教学状况和收费标准。这样一来可以逐渐转变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差收费高的问题,让这些学校也为解决外地来京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贡献力量。
4. 降低学校门槛的问题:考虑到外来人员的经济状况,他们对于普通学校的数额巨大的借读费是无法接受的,对于私立学校的高收费也感到捉襟见肘,所以要降低北京学校的门槛,让更多的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5. 在全国各地建立打工子弟学校的想法:毕竟北京的办学能力也是有限的,民工的子女不可能全部进入北京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家乡接受完善的教育,可以考虑在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省份及地区建立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应当由当地政府承办,降低门槛,这样才能让出外打工的父母不再有后顾之忧。
6. 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对此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广泛建立小学和初中,适量建设寄宿制的高中和职高。高中和职高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解决民工子女进一步求学的要求,并为他们中能力出色的学生继续报考大学提供了机会。必须提出的是:这些高中和职高的门槛必须降低,要让外来人员可以接受。
宣传与呼吁
以我们活动所的资料和结论为基础,紧扣主题发起社会宣传活动,以期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从而达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作用,并使我们的活动无愧于青春,有益于时代。
我们的行动是:
1.通过互联网发起网络宣传: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目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可以说,目前“信息时代”浪潮下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互联网所承载的网络传播方式是最方便、最普及也是最迅捷的一种。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向全社会公布我们的研究结论并以期引起广泛关注。在众多的网络宣传方式中,我们最终选择了BBS也就是网上论坛方式。其原因是此方式覆盖面广且上传资料方便,互动性也很强。故此,其有利于我们与社会人士的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拟派几名网络高手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BBS上发表我们的结论和呼吁,并等待、回复社会的回应和疑问,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致信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
人民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其下属教育部门是以人民的力量为保证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而设立的职能部门。可以说,如果我们能使教育部门知道我们对此问题的重视,便也就是利用人民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困难的外来人员子女。所以,我们已经采用信函的方式,将调查、分析结果告知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使其了解这一问题已受到以我们为代表的广大中学生的关注。同时,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中获得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对此问题的看法,我们也将把它们汇总起来,为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提供一些提案用以解决这一问题。此行动可能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为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机会。
[摘要] 目的:调查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来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为政府和社会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民工子弟小学、海淀区建筑工地等的70名六年级小学生、5名教师及34名外地来京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结论: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好的办法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力办教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就业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热潮,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首当其冲地迎接着这一浪潮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农民工大约有20万,其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约24万。这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北京市一般不会向他们提供9年义务教育,也不会向他们提供与北京市市民子女一样的高中教育。那么这些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的现状如何?他们在受教育问题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干预?为此我们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民工子弟学校、海淀区建筑工地的学生、教师及民工进行了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调查。
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选择位于近郊区条件中等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随机整群抽样选择该校六年级两个班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5名教师(包括该校教导主任)进行小组访谈,同期选择人大附中学校附近4个建筑工地的34名外地民工进行个人访谈。时间为2004.3.25。
二、 方法
由经过短时间培训的我班学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入学情况、教育的可接受性、教育费用等。访谈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民工学校的办学情况、困难和建议,民工个人对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的看法和意见,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三、 统计学方法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由表格绘制图表。使用SPSS11.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结果
一、 民工子女家庭及就学的一般情况
1. 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与我班学生小学六年级时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366 P=0.000)。见图1。
2. 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40.15%,53/132)和给个体单位打工(18.94%,25/132)为主,以后的排序为:无业(16.67%,22/132),集体单位打工(15.91%,21/132),其他(8.33%,11/132)。见图2
3. 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见图3
4 .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3.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8.75%,16~20平方米占31.25%,21~30平方米占18.75%。
5. 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33.33%,20~30分钟28.79%。多于30分钟15.15%。
二、 民工子女就读现状
1. 在政府开设的民工子女学校中就读:本调查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就属于这种学校,但该校处于交通不甚方便的郊区,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也仅限于学校附近的民工子女。
2.在北京面向外来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就读: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其中只有一对夫妇的两个孩子在这类学校就学,其他除目前尚没有孩子的一两个人外,其子女均在原籍读书。对于这些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收费问题,家长们普遍表示不满和提出抱怨,但是考虑到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并不对外地户口的孩子开放或是要征收一大笔的借读费,他们只能暂时让孩子在这些私立学校就读。
3.在家乡的学校就读:这些孩子通常是由祖父祖母或是其他亲戚照顾,与父母分离在家乡就读。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北京。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民工表示并不放心家乡学校的教育,也不放心不在身边的孩子的情况。他们没有让孩子来到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例如在北京没有固定的居所和收入,或者承担不起孩子在北京读书的学费等。
三、 外来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
1. 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子女设置的高中,初中的门槛也相当的高。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子女继续留在北京上学,但是民工子女在京读完小学或者最多初中之后,如果父母没有为其办理北京户口的能力,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继续上学,或者在北京投入社会寻找工作
2.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对其子女就学的影响:1)外来民工具有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其子女上学的方式也是流动性的。以我们调查的麻峪小学为例,每学期有25%的学生转学,一个教学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剩下的同学不足1/2,这些同学随父母流动,就学的情况极不稳定。2)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是建筑工人,小商贩,家庭的收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3)民工家庭的子女绝大部分是多于一个,多子女就学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加上现实生活的重压,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常常顾此失彼。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也势必受到影响。
四、 外来民工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看法以及对北京市教育现状的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讨论
一、 城市农民工子女同样有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其重要性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我有个梦想,不远的将来,在佐治亚的红山上,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般的情谊。”今天,我们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民工的子弟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共同接受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必须指出,民工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但收入低廉,他们在农村交纳了教育附加费,在城市也交纳了工商税等费用。他们负担了城乡双重费用,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极不公正的。
如果明天的民工子弟仍不能接受良好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那么,民工的子弟明天很可能还将是民工,他们仍然会生存在城市的边缘,继续成为烈日下被晒得皮肤黝黑,严冬里蜷缩于工棚内的民工,他们依然难以享受城市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当这些“如果”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今日的民工子弟才能跨过城市与农村的鸿沟,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实现平等,应从消除歧视做起。让每一个民工子弟都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
二、 我们的建议和设想
1. 建立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
2. 选择建立打工子女学校的地点:我们认为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北京市及近郊外来民工人员的分布,选择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建立民工子女学校。同时为了解决一些分散居住的外来民工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可以在一些地区建立寄宿制的民工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立,能够让民工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
3. 私立民工学校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私立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性质类似于希望小学,这是一类非盈利性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甚好,但是收费不高;另一类是私人创办的盈利性质的学校,这类学校收费高,教育质量也不理想。我们认为或者政府出资接收这些私立学校,将其转变为公私合营或者公办学校,或者由政府出面干涉这些学校的运营,例如政府可以派出教学督察进驻这些私立学校,监督其教学状况和收费标准。这样一来可以逐渐转变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差收费高的问题,让这些学校也为解决外地来京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贡献力量。
4. 降低学校门槛的问题:考虑到外来人员的经济状况,他们对于普通学校的数额巨大的借读费是无法接受的,对于私立学校的高收费也感到捉襟见肘,所以要降低北京学校的门槛,让更多的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5. 在全国各地建立打工子弟学校的想法:毕竟北京的办学能力也是有限的,民工的子女不可能全部进入北京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家乡接受完善的教育,可以考虑在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省份及地区建立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应当由当地政府承办,降低门槛,这样才能让出外打工的父母不再有后顾之忧。
6. 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对此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广泛建立小学和初中,适量建设寄宿制的高中和职高。高中和职高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解决民工子女进一步求学的要求,并为他们中能力出色的学生继续报考大学提供了机会。必须提出的是:这些高中和职高的门槛必须降低,要让外来人员可以接受。
宣传与呼吁
以我们活动所的资料和结论为基础,紧扣主题发起社会宣传活动,以期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从而达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作用,并使我们的活动无愧于青春,有益于时代。
我们的行动是:
1.通过互联网发起网络宣传: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目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可以说,目前“信息时代”浪潮下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互联网所承载的网络传播方式是最方便、最普及也是最迅捷的一种。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向全社会公布我们的研究结论并以期引起广泛关注。在众多的网络宣传方式中,我们最终选择了BBS也就是网上论坛方式。其原因是此方式覆盖面广且上传资料方便,互动性也很强。故此,其有利于我们与社会人士的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拟派几名网络高手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BBS上发表我们的结论和呼吁,并等待、回复社会的回应和疑问,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致信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
人民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其下属教育部门是以人民的力量为保证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而设立的职能部门。可以说,如果我们能使教育部门知道我们对此问题的重视,便也就是利用人民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困难的外来人员子女。所以,我们已经采用信函的方式,将调查、分析结果告知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使其了解这一问题已受到以我们为代表的广大中学生的关注。同时,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中获得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对此问题的看法,我们也将把它们汇总起来,为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提供一些提案用以解决这一问题。此行动可能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为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机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