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桥有多少年历史
展开全部
坐落于双杭地区的万寿桥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旧时福州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万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南台江横无际涯,中亭街称楞严洲,南台江分为南北两港,行旅需借舟过渡。元祐八年(1093年),王祖道任福州郡守,决定建造两座浮桥。他以20艘大船连接,船上铺木板,两旁设有扶栏,称为“合沙北桥”(今小桥);以大船100艘连接,称“合沙南桥”,南桥中间开有二门,以便大船通过。为防大风大雨、洪水冲击,又埋下18根石柱;为方便行人躲避风雨,在桥上建造房屋亭子。王祖道还在中亭街以北设“泗州堂”,由和尚看守,后来成为守桥护军的兵营,又在仓前山南麓建“济川亭”,西面建庵堂一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浮桥。
约在崇宁二年(1103年),南港江中又升起一座岛屿,形状如鲤,邑人称之为鲤鱼洲(即今之中洲),浮桥遂分为三段,即南港、中港、北港。这时北港的“合沙北桥”也因沙洲面积的不断扩大,只用船16艘了。王祖道此后购置诸多良田,以每年收成作为维修费,另有一说是由民间募捐。经常性的管理维修工作,由闽县、侯官、怀安三县佛教的30个大寺庙轮流主持。王祖道还在桥南建天宁寺(今天安寺),祈求佛祖保护浮桥,并以该寺主僧负管理维护主要责任。中亭街的地名,得益于王祖道在楞严洲盖了“中亭”,“以憩行者”,后来沙洲变成陆地,遂成八闽第一街。后来的洲边路,即在楞严洲以西,后洲则在中亭街以东,就是楞严洲的后面,可见地名的产生都是互相联系的。
时光荏苒,南宋在临安建都,主战派丞相李纲被贬福州,曾居住在天宁寺松风堂。又过数十年,陆游来福州任决曹(掌管刑狱),他写有《度浮桥至南台》,此诗当为南宋万寿浮桥的写真。
万寿石桥的建设,首功当推“平海头陀”法助和尚,他原先是宋末福州的佛教寺院管理浮桥的负责人。很早就发愿要造大桥,以利行旅。主意一定,命徒弟吴道可进京上奏朝廷,得到朝廷批准。法助和尚在闽省广泛募集钱财,福建行省都运盐使王茂出力最多。工程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开工建造,期间,法助和尚以89岁的高龄去世,吴道可继续主持建造,石桥终于在至治二年(1322年)竣工。
石桥全长389米,共有36孔,江中立有石墩,酾水29道。桥面两侧以石栏为翼,上面雕有佛像及花木图案,石栏间缀有石柱,每一石柱上刻有形态不同的狮子。桥两端建有小亭,有石阶可上。700年前,闽江水深流急,可以想见施工的艰难。据说当初造桥,先抛石水中,等潮水退去后再加以整固,插上木桩作为大致范围,然后再堆上石块建桥基。桥墩呈“老鸦嘴”形,尖锐的桥墩可以减轻水的阻力,又可以分开水势。
其中有一桥墩,下面倾斜,闽中传说是铁拐李助建的。铁拐李是瘸脚,而此桥墩的歪斜正好附会了这一传说。桥面的石板据说采自“好柴没流闽安镇”的闽江下游一带,神乎其神的是,有一块巨石采自闽安镇对面的金刚腿,“金刚濯足”原是成双的,如今,缺憾反而成了美丽的传说。万寿桥建成后,于元泰定年间请当朝榜眼、有元代四大文学家之称的马祖常撰写碑铭,使此桥的价值愈加珍贵。法助和尚因而受到闽人的敬仰,人们在坞尾婆婆弄建“万寿头陀寺”,祀法助和尚于其中,元仁宗赐号“弘济大行禅师”,成就了佛界最高的哀荣。
闽贤郭柏苍《竹间十日话》记有一古代励志故事。明代万历年间,琅岐人董应举苦读上进。董应举祖上传有良田数亩,正好与两广总督陈瑞的儿子陈长祚之田相连,陈为进士,官尚书,三番五次要买董应举的田,董以祖遗相拒。陈长祚以势压人不成,想陷害董应举。陈长祚的同年之子来闽督学,陈买通了他,诬告董应举,要杀董强夺他的土地,一切都准备好了。督学手下一官员可怜董应举,悄悄对董应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必为了几亩地,害了自己的性命呢?以你的才华,前途无量,还怕将来没有良田?据说陈家出钱二百金,也不能算强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啊!”董应举勉强接受了劝告,心里却十二万分的不高兴,他把二百金拿回来,经过万寿桥,将金全部掷入大桥下水中,发誓道:“有朝一日,必报此仇!”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陈家这边,陈长祚的儿子在乡里干了不少违法之事,董应举收集他的罪状,寄给福建巡抚李凌云请求逮捕法办。此事被陈长祚得知,托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居中调停,将女儿嫁给董应举的儿子,两家结为秦晋之好,以前所买董家土地完璧归赵,作为嫁妆,陈子祚亦表示洗面革新,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局。后人把董应举大桥头掷金处称为“掷金潭”。如在大桥头立一碑,上镌“掷金潭”,也有积极意义。
万寿石桥在明清时期修过六次,1657年郑成功从福州退兵时,曾烧断万寿桥石板,以防清兵追击。民国19年(1930年),为适应通行汽车,又对万寿桥进行较大的改造,由日本大和工业合资会社承包工程。翌年竣工,工程在原石梁基础上加建钢筋混凝土,桥面加宽至9米,改桥孔为25孔。从桥上拆下的石狮移置乌山图书馆的围墙上。抗战时,日机将自己修造的桥梁炸断,一孔被炸断后修复,另一孔炸弹炸偏了,但桥基严重受损,说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万寿桥命运多舛,1955年1月20日,美蒋飞机轰炸福州,原来是炸万寿桥的,结果炸偏了,炸到台江汛和达道一带,造成福州人民惨痛的损失。1967年8月13日,在大桥头电钟底下,“革造会”聚集了近十万人,沙包、街垒、高压电网堵在大桥头新华书店和大众照相馆之间,枪声大作,几天几夜如临大敌,对岸则有近十万老区农民高举锄头等。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万寿桥又成为十年浩劫的历史见证。1970年,名将韩先楚任福建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市投资45万元对大桥进行改建,以适应战备需要,采取桥上架桥的方式,保持元代石梁桥和民国桥面,遂成为全国独有的“桥上桥”奇观。1995年,大桥又一次重建,新解放大桥两侧设置了四组钢管弧形的空中吊桥,减轻了桥墩的负荷,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亦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点睛之笔。
万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南台江横无际涯,中亭街称楞严洲,南台江分为南北两港,行旅需借舟过渡。元祐八年(1093年),王祖道任福州郡守,决定建造两座浮桥。他以20艘大船连接,船上铺木板,两旁设有扶栏,称为“合沙北桥”(今小桥);以大船100艘连接,称“合沙南桥”,南桥中间开有二门,以便大船通过。为防大风大雨、洪水冲击,又埋下18根石柱;为方便行人躲避风雨,在桥上建造房屋亭子。王祖道还在中亭街以北设“泗州堂”,由和尚看守,后来成为守桥护军的兵营,又在仓前山南麓建“济川亭”,西面建庵堂一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浮桥。
约在崇宁二年(1103年),南港江中又升起一座岛屿,形状如鲤,邑人称之为鲤鱼洲(即今之中洲),浮桥遂分为三段,即南港、中港、北港。这时北港的“合沙北桥”也因沙洲面积的不断扩大,只用船16艘了。王祖道此后购置诸多良田,以每年收成作为维修费,另有一说是由民间募捐。经常性的管理维修工作,由闽县、侯官、怀安三县佛教的30个大寺庙轮流主持。王祖道还在桥南建天宁寺(今天安寺),祈求佛祖保护浮桥,并以该寺主僧负管理维护主要责任。中亭街的地名,得益于王祖道在楞严洲盖了“中亭”,“以憩行者”,后来沙洲变成陆地,遂成八闽第一街。后来的洲边路,即在楞严洲以西,后洲则在中亭街以东,就是楞严洲的后面,可见地名的产生都是互相联系的。
时光荏苒,南宋在临安建都,主战派丞相李纲被贬福州,曾居住在天宁寺松风堂。又过数十年,陆游来福州任决曹(掌管刑狱),他写有《度浮桥至南台》,此诗当为南宋万寿浮桥的写真。
万寿石桥的建设,首功当推“平海头陀”法助和尚,他原先是宋末福州的佛教寺院管理浮桥的负责人。很早就发愿要造大桥,以利行旅。主意一定,命徒弟吴道可进京上奏朝廷,得到朝廷批准。法助和尚在闽省广泛募集钱财,福建行省都运盐使王茂出力最多。工程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开工建造,期间,法助和尚以89岁的高龄去世,吴道可继续主持建造,石桥终于在至治二年(1322年)竣工。
石桥全长389米,共有36孔,江中立有石墩,酾水29道。桥面两侧以石栏为翼,上面雕有佛像及花木图案,石栏间缀有石柱,每一石柱上刻有形态不同的狮子。桥两端建有小亭,有石阶可上。700年前,闽江水深流急,可以想见施工的艰难。据说当初造桥,先抛石水中,等潮水退去后再加以整固,插上木桩作为大致范围,然后再堆上石块建桥基。桥墩呈“老鸦嘴”形,尖锐的桥墩可以减轻水的阻力,又可以分开水势。
其中有一桥墩,下面倾斜,闽中传说是铁拐李助建的。铁拐李是瘸脚,而此桥墩的歪斜正好附会了这一传说。桥面的石板据说采自“好柴没流闽安镇”的闽江下游一带,神乎其神的是,有一块巨石采自闽安镇对面的金刚腿,“金刚濯足”原是成双的,如今,缺憾反而成了美丽的传说。万寿桥建成后,于元泰定年间请当朝榜眼、有元代四大文学家之称的马祖常撰写碑铭,使此桥的价值愈加珍贵。法助和尚因而受到闽人的敬仰,人们在坞尾婆婆弄建“万寿头陀寺”,祀法助和尚于其中,元仁宗赐号“弘济大行禅师”,成就了佛界最高的哀荣。
闽贤郭柏苍《竹间十日话》记有一古代励志故事。明代万历年间,琅岐人董应举苦读上进。董应举祖上传有良田数亩,正好与两广总督陈瑞的儿子陈长祚之田相连,陈为进士,官尚书,三番五次要买董应举的田,董以祖遗相拒。陈长祚以势压人不成,想陷害董应举。陈长祚的同年之子来闽督学,陈买通了他,诬告董应举,要杀董强夺他的土地,一切都准备好了。督学手下一官员可怜董应举,悄悄对董应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必为了几亩地,害了自己的性命呢?以你的才华,前途无量,还怕将来没有良田?据说陈家出钱二百金,也不能算强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啊!”董应举勉强接受了劝告,心里却十二万分的不高兴,他把二百金拿回来,经过万寿桥,将金全部掷入大桥下水中,发誓道:“有朝一日,必报此仇!”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陈家这边,陈长祚的儿子在乡里干了不少违法之事,董应举收集他的罪状,寄给福建巡抚李凌云请求逮捕法办。此事被陈长祚得知,托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居中调停,将女儿嫁给董应举的儿子,两家结为秦晋之好,以前所买董家土地完璧归赵,作为嫁妆,陈子祚亦表示洗面革新,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局。后人把董应举大桥头掷金处称为“掷金潭”。如在大桥头立一碑,上镌“掷金潭”,也有积极意义。
万寿石桥在明清时期修过六次,1657年郑成功从福州退兵时,曾烧断万寿桥石板,以防清兵追击。民国19年(1930年),为适应通行汽车,又对万寿桥进行较大的改造,由日本大和工业合资会社承包工程。翌年竣工,工程在原石梁基础上加建钢筋混凝土,桥面加宽至9米,改桥孔为25孔。从桥上拆下的石狮移置乌山图书馆的围墙上。抗战时,日机将自己修造的桥梁炸断,一孔被炸断后修复,另一孔炸弹炸偏了,但桥基严重受损,说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万寿桥命运多舛,1955年1月20日,美蒋飞机轰炸福州,原来是炸万寿桥的,结果炸偏了,炸到台江汛和达道一带,造成福州人民惨痛的损失。1967年8月13日,在大桥头电钟底下,“革造会”聚集了近十万人,沙包、街垒、高压电网堵在大桥头新华书店和大众照相馆之间,枪声大作,几天几夜如临大敌,对岸则有近十万老区农民高举锄头等。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万寿桥又成为十年浩劫的历史见证。1970年,名将韩先楚任福建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市投资45万元对大桥进行改建,以适应战备需要,采取桥上架桥的方式,保持元代石梁桥和民国桥面,遂成为全国独有的“桥上桥”奇观。1995年,大桥又一次重建,新解放大桥两侧设置了四组钢管弧形的空中吊桥,减轻了桥墩的负荷,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亦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点睛之笔。
展开全部
溆浦县万寿桥 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 距今379年
福州南公园万寿桥 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 距今347年
大圩万寿桥 始建于明代 具体时间不详
河口万寿桥 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 距今347年
台江万寿桥 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 距今712年
浙江平湖万寿桥 始建于17世纪80年代 具体时间不详
你说的是哪一座?
福州南公园万寿桥 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 距今347年
大圩万寿桥 始建于明代 具体时间不详
河口万寿桥 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 距今347年
台江万寿桥 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 距今712年
浙江平湖万寿桥 始建于17世纪80年代 具体时间不详
你说的是哪一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9-1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