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无法统一中国 最终只能“秋风五丈原” 令人为之扼腕呢

 我来答
诗街摩凡笑书18
2011-08-14 · TA获得超过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37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937万
展开全部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都失败而回

  作者:朱骥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诸葛亮是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却是个不合格的军事家与领袖。而更可惜的是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诸葛亮担负起了军事家与领袖的角色。
  作为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证明诸葛亮是有战略眼光的,做丞相是优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诸葛亮自从刘备去世后,已经担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叫克复中原,光复汉室。实际上就是代理皇帝。但诸葛亮真的能做一名英明的皇帝吗?我说不能!为什么?
  诸葛亮自己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在大家看来是个褒义词。我却不以为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丞相的本职工作,但绝不是皇帝的工作。皇帝的工作是什么?是唯才是举,用人为贤。皇帝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大放小。皇帝只要制定大政方针,其余的事的执行交给臣下。诸葛亮呢,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这样做只能累着自己。并且于国不利。由于诸葛亮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臣下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他的臣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心理。什么事都是丞相说了算。我们看每回出征,无论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带着诸葛亮的密计一切依计行事。可是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一切照既定方针办往往会将军队带入死胡同。所以,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由于诸葛亮的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将士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更关键的是诸葛亮不能唯才是举,用人唯贤。蜀国即使有贤才良将对诸葛亮也是高山仰止,而不敢各抒己见。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敢提。提意见之前瞻前顾后,总是想。我提的意见对吗?诸葛亮都没这么说,我这么说,人家岂不是要质疑:你算老几,难道你比诸葛亮还高明?还能神机妙算?这一自问也就不敢提任何建议或意见了。所以,诸葛亮总是缺乏人才。不是诸葛亮不能识人善用,而是,没人敢毛遂自荐。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魏国曹操就能做到唯才是举。
  再说军事上。诸葛亮打仗总是老一套。几乎每一步棋都是司马懿熟门熟路的。司马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固步自封,步步为营。打仗靠什么?靠出奇制胜。步步为营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另外,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完全是依靠自己缜密的思维与分析得出的结论。诸葛亮忽略了,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知己的,但不知彼。诸葛亮只是针对他对司马懿的熟悉,才能一次次取得一时的胜利。诸葛亮几乎始终都没有建立针对魏国的谍报网。这就使得诸葛亮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推论来作战,这叫运筹帷幄之中,却不能决胜千里之外。
  我们不妨做个比较:刘邦是个无赖加流氓。为什么他能统一天下。刘邦也是出汉中蜀地统一中国的。刘邦可以说毫无谋略。遇到大事总是说:为之奈何。(怎么办啊?)可他能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察纳雅言。他用萧何负责全局供给后勤,用张良出谋划策,用韩信统领兵马。使得人才各尽所能英雄有用武之地。所以将士用命,天下归一。而诸葛亮则是以一人之力苦撑举国江山社稷。试问一人之力何以横扫六合,四海毕一。
  《庄子·说剑》记载: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刘邦用天子剑自然一统天下。而诸葛亮用百姓之剑,纵然武功盖世,天下无敌,也只能遗恨终身!
旷流惠0H7e0f
2011-08-14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诸葛亮无法统一中国是有很多原因 的,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北方曹操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候,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最为强大,而且自诸葛亮在世时并没有出现过大的 矛盾,东吴孙权承袭父兄基业,上下团结一心又据长江天险,占尽地利。这两个国家都 没有给诸葛亮可趁之机。诸葛亮掌权后,六出祁山,屡犯曹操,国内民不堪重负,平均九个人要养一个士兵,负担之重可想而知,而阿斗又是个扶不起的家伙,重用黄皓之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诸葛亮纵有管仲之才,也无可奈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坨炒饭
2013-04-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71
展开全部
孔明不是好的军事家,而是好的战略家,这句话简直和某某是好的化学家,但他不是好的科学家一样。孔明的才德毋庸置疑,就论军事,他的平南蛮、出祁山其实已经证明这点:蜀国和魏国国力的差别,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但蜀国虽然多次退兵,却往往只是粮草供应不足,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蜀道的崎岖;但他仍然在面对司马懿等人的情况下能做到自来自往,稍微有点军事见解的人都知道,在两军对峙的战场上撤退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诸葛亮不仅保证全军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能斩杀魏国大将,这难道不是军略吗?

孔明的对手司马懿,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的智谋多么高超,而是他的忍耐力远过常人,所以诸葛亮攻心计谋难以成功,用计略也不易胜司马懿,就算胜了,司马懿又能很快总结分析,把孔明的计策和特点全部学来,司马懿这种功力别说三国,整个中国历史都很难找到第二个,所以诸葛亮对他十分忌惮,必须自己亲自出征对敌。

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之后,诸葛亮为了恢复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措施,从国策军略到堰堤的修建都由他亲自指挥,这不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唯才是举,而是蜀国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诸葛亮本身事务缠身根本没有闲暇再于乡间寻贤才,何况主上阿斗无心政治,不能为他分担,所以在夷陵之后,人心涣散之际,只能是诸葛亮独自撑起整个江山。至于南征北战,征讨祁山之时,诸葛亮一出祁山固然用人失当,但此时还有多少人可用呢?诸葛亮如果有不少贤才,他何必选个马谡去呢?一出祁山尚且说孔明失当,但后来出祁山,孔明减兵精战,仅带出几万军士,何况孔明往往能自来自去,牺牲的人实际上很少;加上孔明军法有度,生兵总能正常交接,何来出祁山耗尽蜀国生力之言。

纵观三国,可以看到,决定历史的不只是兵力、势力等因素,更重要的是人。如果孔明当年不出山,以当时曹操的势力击破刘备,吞并江东,扫除西蜀根本已经是探囊取物般简单了,但就因为出了一个孔明,大家可以看到,孔明往往就是针对曹操的性格对付他的,历史以曹操当年根本无法想象的进程推进,以致后来的三分天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同样的,陆逊的出世,桃园三英杰匆匆去世,这不也是天意吗;至于后来司马懿的发迹,将孔明耗死在五丈原前,也是在利用孔明谨慎多劳的特点,可以说这个对手,也是天的安排。

孔明传世的《马前课》,早就预料到自己今生不能实现恢复汉室的伟业,司马家会取得天下,但他还是实践自己的天命,以攻为守在自己有生之年给蜀汉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给自己的后继者留下了守成的基本,如此,岂是常人可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红伶子
2011-08-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蜀在物力、人力、领土面积上远不如魏,也弱于吴。
蜀以一隅之地与之对抗,而盟友吴又说一套做一套,不真心合作,结果自然必败。
已控制大半个中国和至少七成中国人口的魏,已经在战略上居于不败之地。
说白了,国家之争,不管事经济还是军事,在科技实力和科技应用水平以及领导集团的能力上不存在质的差距时,想获得胜利,唯一的途径就是拼多,拼人多、拼物多、拼地多,我多你少,自然我赢你输,中国文明能留存至今,靠的就是这三多,其余都是装饰。
没有数量、经不起消耗,就算有质量也必然被历史淘汰。因为你禁不起折腾,败个两三次就会伤筋动骨、几十年站不起来的,甚至文明灭亡被同化,例如古罗马、古希腊、古巴比伦都是如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姓姜名尚字子牙
2011-08-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蜀本身的形成就要比魏晚,加上刘备在建国初成时就对吴用兵,致使国力衰退严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良等一批人才接连失去,蜀汉后期人才更是稀少,而且北伐在关键时刻用人失误和后主的昏庸召回,诸葛亮被以上几点综合影响,日夜操劳,终是病死,而姜维掌握兵权时,朝廷内部更是腐败,因此诸葛亮北伐,终还是因国力不盛而失败,英雄还是要为五斗米而折腰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