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美术教育,我们不仅要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在高中一年级《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形象”这个概念,我先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三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三种艺术作品塑造了什么形象?并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对比,讨论各抒己见,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能大胆的表现,标新立异。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秋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金黄的稻田、红色的枫叶、橙红的橘子、褐绿色的叶片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秋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红色、褐绿色和金黄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秋”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三、评价拓展,鼓励和促进创新
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的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创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
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
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探究与创造中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
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从操作技能、标新立异方面,从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方面,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像“这幅画你分析的很好。”“你画的线条很美。”“颜色搭配的很漂亮!”等评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随机运用。
个性化就是肯定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成果,注重对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
情境激趣、探究释疑、表现发挥、评价拓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情境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导线贯穿始终。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表现出来,在教学的其他环节也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展露出来。而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更应贯彻到整个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中,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究,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作为美术教育,我们不仅要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研究指出:“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在高中一年级《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形象”这个概念,我先后在大屏幕上播放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三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这三种艺术作品塑造了什么形象?并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对比,讨论各抒己见,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能大胆的表现,标新立异。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从客观物象到艺术表现的过程和规律,特别在欣赏色彩构成作品、印象派绘画、抽象绘画作品和现代绘画作品时都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秋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有金黄的稻田、红色的枫叶、橙红的橘子、褐绿色的叶片的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秋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红色、褐绿色和金黄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秋”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启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三、评价拓展,鼓励和促进创新
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的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创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
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
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探究与创造中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
全面的评价就是从各角度去评价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从操作技能、标新立异方面,从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方面,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像“这幅画你分析的很好。”“你画的线条很美。”“颜色搭配的很漂亮!”等评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随机运用。
个性化就是肯定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成果,注重对学生个体纵向发展的评价。
情境激趣、探究释疑、表现发挥、评价拓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情境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导线贯穿始终。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表现出来,在教学的其他环节也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展露出来。而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更应贯彻到整个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中,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究,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2016-12-26
展开全部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5-12-28 编辑:lqy 手机版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创造力就是国力”的观点,早在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研究揭示:艺术教育对培养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任何优秀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创造性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些备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美术教育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创造力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美术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创造力起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珍惜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任何一种创造,首先必定是一种思维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培养,本文重点分析通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增强自信
被他人尊重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要求,初中生虽年纪小,但他们都希望受到尊重。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后学生敢于表现了,但他们表现时有时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增强学生创新勇气和自信,教学中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将其引入创造性教学轨道。
营造氛围,增强自信,不仅美术教学中应如此,也是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做到的。
二、创设情境,引导欣赏
1、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导入时应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并通过讲故事、读诗、猜谜语、配音乐等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在教学《京剧脸谱制作》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是:上课时,随着动听的京剧音乐响起,走来一位位带着各式面具的模特儿,也不知他们是谁,当他们摘下面具后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几位学生。有了这样的开始后,教师再组织教学,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范画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本中出现的范画一般为较优秀的作业,或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往往会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打开创作思路,有利于发散创造性思维。范画样式很多,有步骤范画、现场范画等。那么如何让范画发挥出更大效果呢?这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吸收画中好的地方,融入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觉、他们的见解,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优点,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课外多找一些具有创意的范画,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创新。在课本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寻找或自己创作范画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范画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得到启发,他们较容易创作出有别于范画的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多种感官参与,鼓励讨论
美术课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它以其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造型表达的情感性,对人的右脑的智力开展具有独特功能,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这种功能的取得一般仅限于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想,而其他感官则较少参与。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其他器官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如教学初中美术第一册《简笔线描画》一课时,学生最喜欢画动物,可让学生看一种录像,画一种动物,听一种录音,画一种动物,闻一种气味,画一种动物。学生都感到好奇,非常好玩,每个人都画出生动的动物简笔画,这种听觉、视觉、嗅觉的协同参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讨论中促进创造性思维扩展,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这种讨论是激发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讨论中的发言可激起听者的广泛联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使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而且通过讨论,各种意见争锋,可以帮助学生改变那种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创造性思维才能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四、设定条件,明确目标
培养创造性必须设定条件,加以某种限制,使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要求、目标,使其在设定条件下,经过积极思维和一定努力完成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欲望。如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即学生无拘无束地随意活动,采取“不教之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听之任之,往往会让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久而久之,反而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淡化。
如给学生一个纸筒,启发他们做什么?学生可能会做出笔筒、油罐车、花盆、望远镜等物品。如让学生画人时不用黑色画头发,不用绿色画树叶,限定用不同颜色表现一幅画等方法,既限定条件破坏学生原有表现新的表现概念,又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其发现新的配色方法或新的表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方法是很多的。当然,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摸索。
发布时间:2015-12-28 编辑:lqy 手机版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创造力就是国力”的观点,早在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研究揭示:艺术教育对培养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任何优秀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创造性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些备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美术教育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基本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创造力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学校美术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创造力起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珍惜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任何一种创造,首先必定是一种思维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培养,本文重点分析通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增强自信
被他人尊重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要求,初中生虽年纪小,但他们都希望受到尊重。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后学生敢于表现了,但他们表现时有时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增强学生创新勇气和自信,教学中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将其引入创造性教学轨道。
营造氛围,增强自信,不仅美术教学中应如此,也是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做到的。
二、创设情境,引导欣赏
1、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在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导入时应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并通过讲故事、读诗、猜谜语、配音乐等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在教学《京剧脸谱制作》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是:上课时,随着动听的京剧音乐响起,走来一位位带着各式面具的模特儿,也不知他们是谁,当他们摘下面具后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几位学生。有了这样的开始后,教师再组织教学,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范画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本中出现的范画一般为较优秀的作业,或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往往会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打开创作思路,有利于发散创造性思维。范画样式很多,有步骤范画、现场范画等。那么如何让范画发挥出更大效果呢?这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吸收画中好的地方,融入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觉、他们的见解,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优点,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课外多找一些具有创意的范画,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创新。在课本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寻找或自己创作范画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范画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得到启发,他们较容易创作出有别于范画的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多种感官参与,鼓励讨论
美术课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它以其形象的可视性、动作的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造型表达的情感性,对人的右脑的智力开展具有独特功能,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这种功能的取得一般仅限于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想,而其他感官则较少参与。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其他器官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如教学初中美术第一册《简笔线描画》一课时,学生最喜欢画动物,可让学生看一种录像,画一种动物,听一种录音,画一种动物,闻一种气味,画一种动物。学生都感到好奇,非常好玩,每个人都画出生动的动物简笔画,这种听觉、视觉、嗅觉的协同参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讨论中促进创造性思维扩展,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这种讨论是激发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讨论中的发言可激起听者的广泛联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使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而且通过讨论,各种意见争锋,可以帮助学生改变那种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创造性思维才能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四、设定条件,明确目标
培养创造性必须设定条件,加以某种限制,使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要求、目标,使其在设定条件下,经过积极思维和一定努力完成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欲望。如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即学生无拘无束地随意活动,采取“不教之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听之任之,往往会让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久而久之,反而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淡化。
如给学生一个纸筒,启发他们做什么?学生可能会做出笔筒、油罐车、花盆、望远镜等物品。如让学生画人时不用黑色画头发,不用绿色画树叶,限定用不同颜色表现一幅画等方法,既限定条件破坏学生原有表现新的表现概念,又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其发现新的配色方法或新的表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方法是很多的。当然,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摸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