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算法是什么?能给点既通俗易懂又比较详细的回答吗
2个回答
2011-08-20
展开全部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神经网络算法是在BP神经网络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通过任意选定一组权值,将给定的目标输出直接作为线性方程的代数和来建立线性方程组,解得待求权,不存在传统方法的局部极小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且更易理解。
1 传统的BP算法简述
BP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w],[v]及阀值θi,rt。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bj=f(■wijai-θj) ct=f(■vjtbj-rt) 式中:bj为隐层第j个神经元实际输出;ct为输出层第t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wij为输入层至隐层的连接权;vjt为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 dtk=(ytk-ct)ct(1-ct) ejk=[■dtvjt] bj(1-bj) 式中:dtk为输出层的校正误差;ejk为隐层的校正误差。 (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计算公式如下: vjt(n+1)=vjt(n)+?琢dtkbj wij(n+1)=wij(n)+?茁ejkaik rt(n+1)=rt(n)+?琢dtk θj(n+1)=θj(n)+?茁ejk 式中:?琢,?茁为学习系数(0<?琢<1,0<?茁<1)。 (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传统的BP算法,实质上是把一组样本输入/输出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通过负梯度下降算法,利用迭代运算求解权值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其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即高斯消元法。
2 改进的BP网络算法
2.1 改进算法概述 此前有人提出:任意选定一组自由权,通过对传递函数建立线性方程组,解得待求权。本文在此基础上将给定的目标输出直接作为线性方程等式代数和来建立线性方程组,不再通过对传递函数求逆来计算神经元的净输出,简化了运算步骤。没有采用误差反馈原理,因此用此法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结果与传统算法是等效的。其基本思想是:由所给的输入、输出模式对通过作用于神经网络来建立线性方程组,运用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来求得未知权值,而未采用传统BP网络的非线性函数误差反馈寻优的思想。 2.2 改进算法的具体步骤 对给定的样本模式对,随机选定一组自由权,作为输出层和隐含层之间固定权值,通过传递函数计算隐层的实际输出,再将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作为待求量,直接将目标输出作为等式的右边建立方程组来求解。 现定义如下符号(见图1):x (p)输入层的输入矢量;y (p)输入层输入为x (p)时输出层的实际输出矢量;t (p)目标输出矢量;n,m,r分别为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W为隐层与输入层间的权矩阵;V为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矩阵。具体步骤如下: (1)随机给定隐层和输入层间神经元的初始权值wij。 (2)由给定的样本输入xi(p)计算出隐层的实际输出aj(p)。为方便起见将图1网络中的阀值写入连接权中去,令:隐层阀值θj=wnj,x(n)=-1,则: aj(p)=f(■wijxi(p)) (j=1,2…m-1)。 (3)计算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vjr。以输出层的第r个神经元为对象,由给定的输出目标值tr(p)作为等式的多项式值建立方程,用线性方程组表示为: a0(1)v1r+a1(1)v2r+…+am(1)vmr=tr(1)a0(2)v1r+a1(2)v2r+…+am(2)vmr=tr(2) ……a0(p)v1r+a1(p)v2r+…+am(p)vmr=tr(p) 简写为: Av=T 为了使该方程组有唯一解,方程矩阵A为非奇异矩阵,其秩等于其增广矩阵的秩,即:r(A)=r(A┊B),且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故取m=p,此时方程组的唯一解为: Vr=[v0r,v2r,…vmr](r=0,1,2…m-1) (4)重复第三步就可以求出输出层m个神经元的权值,以求的输出层的权矩阵加上随机固定的隐层与输入层的权值就等于神经网络最后训练的权矩阵。
3 计算机运算实例
现以神经网络最简单的XOR问题用VC编程运算进行比较(取神经网络结构为2-4-1型),传统算法和改进BP算法的误差(取动量因子α=0.001 5,步长η=1.653)
BP神经网络算法是在BP神经网络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通过任意选定一组权值,将给定的目标输出直接作为线性方程的代数和来建立线性方程组,解得待求权,不存在传统方法的局部极小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且更易理解。
1 传统的BP算法简述
BP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输入学习样本,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具体步骤如下: (1)初始化,随机给定各连接权[w],[v]及阀值θi,rt。 (2)由给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对计算隐层、输出层各单元输出 bj=f(■wijai-θj) ct=f(■vjtbj-rt) 式中:bj为隐层第j个神经元实际输出;ct为输出层第t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wij为输入层至隐层的连接权;vjt为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 dtk=(ytk-ct)ct(1-ct) ejk=[■dtvjt] bj(1-bj) 式中:dtk为输出层的校正误差;ejk为隐层的校正误差。 (3)计算新的连接权及阀值,计算公式如下: vjt(n+1)=vjt(n)+?琢dtkbj wij(n+1)=wij(n)+?茁ejkaik rt(n+1)=rt(n)+?琢dtk θj(n+1)=θj(n)+?茁ejk 式中:?琢,?茁为学习系数(0<?琢<1,0<?茁<1)。 (4)选取下一个输入模式对返回第2步反复训练直到网络设输出误差达到要求结束训练。 传统的BP算法,实质上是把一组样本输入/输出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通过负梯度下降算法,利用迭代运算求解权值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其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即高斯消元法。
2 改进的BP网络算法
2.1 改进算法概述 此前有人提出:任意选定一组自由权,通过对传递函数建立线性方程组,解得待求权。本文在此基础上将给定的目标输出直接作为线性方程等式代数和来建立线性方程组,不再通过对传递函数求逆来计算神经元的净输出,简化了运算步骤。没有采用误差反馈原理,因此用此法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结果与传统算法是等效的。其基本思想是:由所给的输入、输出模式对通过作用于神经网络来建立线性方程组,运用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来求得未知权值,而未采用传统BP网络的非线性函数误差反馈寻优的思想。 2.2 改进算法的具体步骤 对给定的样本模式对,随机选定一组自由权,作为输出层和隐含层之间固定权值,通过传递函数计算隐层的实际输出,再将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作为待求量,直接将目标输出作为等式的右边建立方程组来求解。 现定义如下符号(见图1):x (p)输入层的输入矢量;y (p)输入层输入为x (p)时输出层的实际输出矢量;t (p)目标输出矢量;n,m,r分别为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W为隐层与输入层间的权矩阵;V为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矩阵。具体步骤如下: (1)随机给定隐层和输入层间神经元的初始权值wij。 (2)由给定的样本输入xi(p)计算出隐层的实际输出aj(p)。为方便起见将图1网络中的阀值写入连接权中去,令:隐层阀值θj=wnj,x(n)=-1,则: aj(p)=f(■wijxi(p)) (j=1,2…m-1)。 (3)计算输出层与隐层间的权值vjr。以输出层的第r个神经元为对象,由给定的输出目标值tr(p)作为等式的多项式值建立方程,用线性方程组表示为: a0(1)v1r+a1(1)v2r+…+am(1)vmr=tr(1)a0(2)v1r+a1(2)v2r+…+am(2)vmr=tr(2) ……a0(p)v1r+a1(p)v2r+…+am(p)vmr=tr(p) 简写为: Av=T 为了使该方程组有唯一解,方程矩阵A为非奇异矩阵,其秩等于其增广矩阵的秩,即:r(A)=r(A┊B),且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故取m=p,此时方程组的唯一解为: Vr=[v0r,v2r,…vmr](r=0,1,2…m-1) (4)重复第三步就可以求出输出层m个神经元的权值,以求的输出层的权矩阵加上随机固定的隐层与输入层的权值就等于神经网络最后训练的权矩阵。
3 计算机运算实例
现以神经网络最简单的XOR问题用VC编程运算进行比较(取神经网络结构为2-4-1型),传统算法和改进BP算法的误差(取动量因子α=0.001 5,步长η=1.65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追问
具体算法能说一下吗?
追答
(2)作用函数模型
作用函数是反映下层输入对上层节点刺激脉冲强度的函数又称刺激函数,一般取为(0,1)内连续取值Sigmoid函数: f(x)=1/(1+e-x) (3)
(3)误差计算模型
误差计算模型是反映神经网络期望输出与计算输出之间误差大小的函数:
Ep=1/2×∑(tpi-Opi)2 (4)
tpi- i节点的期望输出值;Opi-i节点计算输出值。
(4)自学习模型
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即连接下层节点和上层节点之间的权重拒阵Wij的设定和误差修正过程。BP网络有师学习方式-需要设定期望值和无师学习方式-只需输入模式之分。自学习模型为
△Wij(n+1)= h ×Фi×Oj+a×△Wij(n) (5)
h -学习因子;Фi-输出节点i的计算误差;Oj-输出节点j的计算输出;a-动量因子。
2.3 BP网络模型的缺陷分析及优化策略
(1)学习因子h 的优化
采用变步长法根据输出误差大小自动调整学习因子,来减少迭代次数和加快收敛速度。
h =h +a×(Ep(n)- Ep(n-1))/ Ep(n) a为调整步长,0~1之间取值 (6)
(2)隐层节点数的优化
隐节点数的多少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大,当隐节点数太多时,会导致网络学习时间过长,甚至不能收敛;而当隐节点数过小时,网络的容错能力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并进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动态删除一些线形相关的隐节点,节点删除标准:当由该节点出发指向下一层节点的所有权值和阈值均落于死区(通常取±0.1、±0.05等区间)之中,则该节点可删除。最佳隐节点数L可参考下面公式计算:
L=(m+n)1/2+c (7)
m-输入节点数;n-输出节点数;c-介于1~10的常数。
(3)输入和输出神经元的确定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行处理,删除相关性强的输入参数,来减少输入节点数。
(4)算法优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