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如何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怎么做效果更好?
家长陪伴孩子写作很有必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的陪伴就更为重要。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习惯是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强制训练才能够逐步养成。孩子毕竟是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管束一定不能少。没有家长的指令和要求,规定和指导,仅靠孩子自觉去做事学习,那只是一种理想。
家长陪伴孩子最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坐在孩子跟前盯住,看住,管住,强令,限制,督促,要求,包办,唠叨,指责,训斥。
实际上,真正的高质量的陪伴作业,是给孩子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让孩子自主自觉的写作业,家长只是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检查和落实孩子的作业即可。
为了帮助家长提高陪伴作业的效率,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做到三个固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孩子写作业自觉习惯的形成。
1.固定的时间。
每天下午放学回来以后,放下书包,先洗手,再喝水,休息5分钟左右,开始写作业,把这个程序和要求固定成一个模式雷打不动。
2.固定的地点。
如果以前家中就有专门写作业的地方,现在就把这个地方再强化一下,让孩子在心中意识到这里就是他认真专注完成作业的地方。以前没有这样的地方,现在就专门给孩子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写作业空间。这个空间一定是安静,舒适,光线好,基本上不受影响和干扰的。
3.固定的要求。
我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分享给大家参考。
我对孩子写作业的要求是四个方面:专注,规范,速度和准确率。这四个方面都必须做到。写作业时全神贯注,专注如一,不允许思想跑毛,不允许写作业过程中,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儿说话,一会儿找东西,必须专注如一,全心全意。不论写什么作业,都必须做到书写规范,整洁,干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提高作业速度,不允许磨蹭拖拉。每次写作业都要绝对追求准确率,必须最大化提高准确率。每一次作业写完后,我都要进行检查与核对,肯定好的方面,指出存在问题,并当场表扬和纠正。
二,做到四个不要,改变陪伴方式,提高陪伴质量,和谐亲子关系。
1.不要影响干扰。
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把任务和要求交代清楚后,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坐在孩子跟前。不要再屋子里边弄出声啊。更不能看电视,玩手机。
2.不要过分督促。
孩子写作业可能比较磨蹭,这时最好就是给他鼓励,给他提示,但不要过分督促,“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慢?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两道题还没做完?,你咋回事呢?”这样的督促多了,就会在孩子心理上形成抗体,他对你这样的督促就有免疫力,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无所谓了,你督促你的,他就按他的节奏来。
3.不要包办代替。
有些家长等不及,等不上,不给孩子留思考的时间和余地,自己就忙着帮孩子去解答问题。这样的包办代替危害非常大。他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形成惰性思维,只要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题,就会等靠家长帮自己解决,自己都懒得去思考。长期以往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积极性和主动性了。
4.不要批评指责。
孩子写作业磨蹭,正确率不高,或字迹比较潦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并指导孩子进行改正,不要大声呵斥,吼叫,训斥,这样会导致孩子害怕作业,产生厌学情绪。写作业成了孩子一种心理负担,提起写作业,孩子就已经心里非常排斥,所以会越来越拖拉,越来越低效,甚至是连思考都不想思考。
三,做到四个控制,温和陪伴,最大化把火压住。
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无法忍耐怎么办?控制不了情绪怎么办?
1.延迟5秒,深呼吸。
先深吸一口气,憋气,然后缓缓呼气,调整心态,强行把火压下来。5秒内不看孩子,不说话,让自己平静下来。
2.转移注意力,先做其他事。
先迅速离开孩子,坐下来喝杯水压压火,平静下来。或干点别的事,整理一下物品转移注意力,等自己恢复平静后再和孩子谈。
3.平静情绪,降低声音。
先把声音压下来,压到最底,轻声缓语的说话,火自然就被消解和息灭了。等情绪平静后,再去谈孩子作业存在的问题可能就顺畅,孩子也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
4.换成昵称,温和交流。
以前可能吼的比较多:“你咋回事?你怎么这么笨呢?你能不能多动点脑子?”
现在变成,“宝贝儿,没事,错就错了,错了咱改正过来就好了;宝贝儿,你再思考一会儿,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出来的;宝贝儿,这道题不是这样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爸爸(妈妈)给你讲一下,你可要认真听哦……”。转换成昵称,你自然就没有什么火气,交流就会温和与顺畅,效果也会好起来。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写作业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但必须以正确的方式陪伴作业。否则,陪伴可能会产生负效作用,不利于孩子习惯养成和学习进步。
不过分苛责。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本来就重,以前我总是额外给他增加一些学习任务。总认为孩子多学一点,学习时间长一点是好事。殊不知,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孩子非但没有学好,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认为学习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该做事。
不注重说教。孩子的教育是在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中慢慢才能显出成效,绝不是说教就能解决问题。我的体验是,孩子还小,没有生活阅历,对家长讲的大道理没有体验,也不能完全理解,听完该怎样还怎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多的是熏染,道理不是不可以讲,但要注意时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