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真像三国演义中表现的那般不堪吗?
刘禅出身富贵,父亲刘备是大英雄,有权有势。可以说刘禅是正宗的“富二代”、“官二代”。刘备去世后,刘禅继承父业,成了蜀汉的皇帝。
但是尽管如此,刘禅的命并不好,他出生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此时的天下军阀割据、群雄争霸,民不聊生、饿殍满野。而刘备呢,既没有称王,也没有称帝,还老是打败仗。刘禅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刀光剑影的生活,要跟着大军东躲西藏、南征北战,可谓是命运多舛、前途未卜。刘禅还险些被敌军所杀,幸亏赵云搭手相救。
此外,他的母亲甘夫人还给他取了“阿斗”这个小名。而正是因为“阿斗”二字,才使得刘禅终身蒙羞,世人多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神人也扶不下来的庸人。但是实际上,刘禅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昏庸。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作为皇太子的刘禅,按理说可以大展身手,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吧?但是并没有,他的人生还要被别人“控制”,还得听别人的话,当个被辅佐者,继续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当然了,我并非是表达诸葛亮当了摄政王后,凌驾于皇权之上,而只是站在刘禅的角度,就事论事。
刘备去世那年,刘禅17岁了,依照古人二十而冠的传统,他并没有成年,也该有个辅政大臣。但是不管怎么说,17岁的人刘禅已经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理应开始参政。
然而刘备的遗诏却让刘禅彻底失望。刘备临死前,把刘禅、诸葛亮、李严等叫到了病榻前,然后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
前者表明刘备把国家大事和刘禅一同托付给了诸葛亮,并且还告诉诸葛亮:如果我那个儿子你辅佐不了,你就取而代之吧;后者则告诫刘禅,对待诸丞相要对待父亲那样,不可放肆。
刘禅迫于压力,只得遵命。
二、刘禅在位期间,做了哪些事?刘禅在位期间,一共改了四次年号,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公元223年,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并大赦天下,使用这个年号长达15年;
公元238年,改元延熙,再次大赦天下,使用这个年号长达20年;
公元258年,刘禅在接受史官言景星的求见后,再次大赦天下,改元景耀,使用这个年号长达6年;
公元263年,刘禅再次大赦下,改元炎兴,使用这个年号不到半年,蜀汉就灭亡了。
此外,刘禅还于延熙六年、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景耀四年,六次大赦太下。
由此可见,刘禅改元和大赦天下次数太多了。
首先,我们要都知道,中国古代皇帝在位的时候,一般只会有一个年号,尤其是英明的君主。
比如爱新觉罗·玄烨,使用康熙这个年号长达61年(1662年--1722年);
爱新觉罗·胤禛,使用雍正这个年号长达14年(1722年--1735年);
爱新觉罗·弘历,使用乾隆这个年号长达61年(1736年-1796年)。
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汉武帝在位期间,用了多达11个年号。
关于这点,宋代历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改元次数多,并不能说明朝廷不好,多年不改元,也不值得夸赞;
其次,自古以来,大赦天下是朝廷实行的一种特殊制度,其目的则是为了彰显君主龙恩浩荡,以便稳定民心。
但是裴松之觉得大赦天下次数过多,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九月,刘禅追谥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但是唯独没有追谥赵云。要知道,赵云可是两次救了他阿斗,他怎么能不追谥赵云呢?有人凭借这个,就说刘禅未免有点忘恩负义、不近人情。
半年后,刘禅在大臣们的谏言下,还是封了追谥了赵云。
讲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三国时期,并没有所谓“五虎上将”之说。刘备在世时,只封了四位上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过刘备的重用,一直都是杂牌将军。所以,不能只骂刘禅一人,刘备也难辞其咎。
三、种种迹象表明,刘禅并不昏庸,充其量只能说他平庸第一,诸葛亮掌权多年,刘禅是不是一直对他服服帖帖的呢?
表面上是,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将蜀国的命运寄托在他一人身上,还以相父相称。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何以见得呢?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逝世于五丈原。按理说,这样一位为蜀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丞相去世了,刘禅总得给他建庙吧?但是刘禅没有。
当时,有很多蜀国老百姓,为了怀念诸葛亮,都纷纷请求要给他建庙,但是刘禅没有同意。直到有两位官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刘禅,刘禅才答应给诸葛亮建庙,但只同意在诸葛亮墓的旁边建庙,别的地方都不能建。而且建庙的时间距离诸葛亮逝世已经29年了。
第二,刘禅宠幸小人了吗?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宦官黄皓专政,祸乱朝纲。但是,能不能凭此就说刘禅昏庸呢?我认为不能。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奸臣呢?秦始皇身边有,如赵高;汉武帝身边有,如江充。我想,刘备身边肯定也有奸臣吧?
第三,刘禅不战而降,导致蜀国灭亡,能不能说明他窝囊?
是呀,作为一国之君,刘禅怎么能不战而降呢?公元263年,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阻止守城将士抵抗,开城投降。而就在这天,他的第五个儿子刘谌却宁死不降,以身殉国。死前,刘谌责骂刘禅道:“我们父子应该誓死保卫蜀汉,只有这样做,才有脸面去见先帝。”刘禅不听。刘谌无可奈何,在刘备庙前痛哭流涕后,先杀死了老婆和孩子,然后自杀。相比之下,刘禅确实显得太过窝囊。但是从当时的形势看,蜀汉实力远远弱于曹魏,迟早要灭国。所以,刘禅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也避免了更多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