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为什么那么多恩怨?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相声并不是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如郭德纲说的,门槛低,什么人都能说。加上旧社会,就是饭碗的竞争,能不能吃上,多吃少吃,吃好吃坏。且这个行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争斗是难免的了。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也并非只有相声。而是一帮靠嘴吃饭的,是非更多一些。
说相声界恩怨,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郭德纲德云社这个民间团体和体制内相声的是是非非,其实这都算不上恩怨,不过是所处立场不同,利益有所冲突,媒体又需要吸引眼球的话题而已。郭德纲一个出身天津靠自己本事挣钱吃饭的主儿,一没有跟别人抢职称待遇,二没有威胁到别人的官职地位,能有什么恩怨呢。
天津的马志明,艺术上谁也不敢轻视,可就是出不了天津,一辈子连个春晚都上不了,他的公子马六甲,从小热爱相声,那是正统的真传,童子功的功夫,报考个天津曲校都考不上,人家明目张胆的要钱,碰的就是你马家据傲不驯的脾气。侯耀文牛逼吧,到了后期也只能踏踏实实的带著铁路文工团走慰问演出的路子,想上春晚说相声?路子堵死了,给你个面子,也只能和黄宏弄个小品。
好多观众都觉得相声界这十几年来争斗新闻颇多,主流与非主流,舞台与剧场,团体与团体,说句主观思想严重的话,相声界那么多的恩怨都是内部自己人闹的!
第一、当初郭老板三入京城,没身份,没官职,没师承底子,他自己开“北京相声大会”,在剧场茶馆演出跟别人有关系吗?会影响那些挣国家钱的相声演员嘛?在那个时候,相声剧场都快黄光了,那些人几乎没去过剧场演出,会挤兑到对方的票房收入吗?
相声这门艺术,发展到今天也不过150多年,靠拜师方式,传承了十代左右,应该讲这个行业与现代科技无关。入门的门槛并不太高,只要拜师即可入门。相声界的竞争,主要还是饭碗的竞争,能不能吃的上,多吃少吃,吃好吃坏,争斗是难免的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存在,恩怨不可避免。当然,不只是相声,靠师傅带徒弟,这种传承方式的行业,都是如此。
相声行业受关注度高
比如郭德钢和徒弟曹云金之间的论战就是,为什么突然就引起全网关注,因为对战双方都上过春晚都有知名度。相对而言郭德纲和师父杨志刚打官司的新闻关注度就没那么高,因为那时候郭德纲刚出名,杨志刚在普罗大众那里也没啥名气,这起官司严重程度比郭德纲和干兄弟汪洋那场官司要高,但关注度却不如,还是因为双方名气的问题。
相声行业的特色文化
相声行业原则上来讲虽然是一个大集体,但在业务上是长期处于割裂状态的,那就是各个相声门派和艺人之间是不通有无的,谁的段子谁说,别人'捋叶子、捋活”就容易引起争端,严重来说偷人家的活就等于谋财害命,这就是最传统的同行是冤家的由来。
文化水平的问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外在表现相对就越谦虚,心胸也更宽广。文化水平越低的人,外在表现相对就比较浮躁,小肚鸡肠还睚眦必报。
偏偏相声行业从古至今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都不高,不是不高是极低,最让人无奈的是,解放前和现在整个行业的文化水平也几乎没实质性区别。
一个行业要长久发展,需要的是团结,是同行一起努力出作品,维系住整个系统的根基。而不是骂大街泼脏水,用生意口给粉丝洗脑,用相声炒作包装,挣多少是多少,这种竭泽而渔伐木刨根,置绝户杵的行为,最终代价就是搞臭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