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心理学:抑郁、焦虑、强迫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 我来答
子静子的人3925
2022-08-09 · TA获得超过75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1万
展开全部

本文以纠正不正确心态如题。真正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中后段。对人类心理 健康 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强迫症 焦虑症 抑郁症 心理学 中医 肾阴虚 养生

这里先罗列一些在我们成长中反复被告诫的常用语。大家分析一下这些言辞的共有特性。

“做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一定不要在别人背后议论别人。”

“记住一定要抓紧时间把基础知识补牢。”

“千万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女孩子千万不能让自己 显得很轻浮。一定要……”

“必须要掌握一技之长”

“千万不能失去对自己的信心。”看出其中的共性了吗?

是的这些所谓的“谆谆教诲”的共性是极端,追求极致、完美主义。

我们的世界 观,就是这样在“一定”“必须”“千万不能”等等这些极端语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很大一部分的焦虑和抑郁的来源就来自这种文化。

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饥寒交迫的噩梦早已淡出我们的视野。活下来已经不是问题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今天你轻松快乐吗?没有。相反我们却觉得压力很大。

仅仅是吃饱穿暖已经不是人们的生活目标了。人们在追求比别人活的更好一点,一定要在各方面尽全力做的更好一些。于是会把“不是太好”甚至把“不是最好的情况”都当成为了危机,当做折磨自己的隐患。如影随形跟随着我们。折磨着我们。我们已经不敢让自己不太好了。

“一定要考上某某名校。”“必须有个体面的工作。”“一定不能让人看笑话”“一定不能让人瞧不起。”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饿死不要饭,打死不下跪。等等这些让人们肩负起能力以外的压力。

说到这里有读者就脑补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了——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呵呵 告诉你这篇文章还真的不是你以为的那么肤浅,这并不是一篇能一眼就看到底的应试作文。

我要说的是极端的思想观念,还并不一定是恶劣情绪的直接罪魁祸首。它而是会通过消耗人的生命力,弱化大脑情绪神经的生命质量。使得大脑合成快乐激素能力弱化。

也就是说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是通过两条路线导致恶劣情绪的产生。一个是软件方面的造成的影响,及不完美就不高兴。另外一个是,极端思想通过支配患者追求完美的行为,消耗其生命力。疲惫其大脑。焦虑症,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其实是大脑这个硬件质量素质下降了的结果。

很多强迫症焦虑症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特异功能”。当发现自己遇到解不开难题。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狠狠的逼迫自己。咬咬牙关,皱起眉头。暗示自己:“这是最后的机会,必须全力以赴!一定不能输。一定!”“这次再不努力,就彻底完蛋了!”通过故意夸张事情的紧迫程度,用极端的言辞,来让自己 爆发出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从而获得所谓的“潜能”。 很多困难确实用这一招还真就解决了。有个患者称之为“爆发小宇宙”。而我也询问过很多心理 健康 的人,却没有这种逼迫自己爆发小宇宙的技能。“爆发小宇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个问题内能心理学给与了极好的诠释。内能心理学提出了两个概念。

1直接生存能力——是维系个体 健康 的功能及能力。比如植物神经的调节。肝肾的物质制造。淋巴系统的免疫力。等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健康 能力。

2间接生存能力——为直接生存提供服务的能力。比如觅食,工作、学习、勾心斗角等等。

内能心理学认为人体内能总量恒定。往两个主要方向分配内能。直接生存能力+间接生存能力=内能。内能具有此消彼长的流动性。一般情况下我们锻炼学习工作都是把内能在不同的间接生存能力之间进行此消彼长的转移。但是如果应对的间接生存任务巨大,要求的难度较高。往往需要调用更多的内能,甚至会调用直接生存系统的内能。

《内能心理学》是这样定义“情绪”这个概念的——机体调用内能的心理感受。正面的情绪是在内能充沛,不用调用直接生存系统的情况下的心理感受。比如兴奋,好奇、热情、期待等。

如果机体内能不够充裕,或者面临任务艰巨就会调用直接生存系统的能量。这种情况下机体是不情愿的,所以表现出负面情绪。比如紧张、厌烦、恐惧、焦虑。

有些人正面情绪也会伤及 健康 。比如身体已经处于疲劳状态。却还有激情工作、 游戏 、思考、或者纵欲。这种情形在中医被称之为肾阴虚。这类人在消耗直接生存系统的内能时候不知道躲避。缺乏对机体生命力的保护。很多强迫症抑郁症往往显得很聪明。其实他们不一定是智商特别高,往往是调用内能特别狠,缺乏对直接生存系统保护能力。

而这些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战胜困难的绝密法门。而无节制得运用,最后求仁得仁,报应终于来了。患上强迫、焦虑、抑郁症。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做事情特别拼命。尤其会是在不良情绪下拼命。要及时纠正。生命力这个概念引入,让心理学、教育、 养生 学真正植根于唯物主义的根基的学说。给神经症的康复开辟了崭新的道路。这些方法论的内容。我在以后的篇章会专门说。这里继续说理论。

心理障碍的本质上是大脑亚 健康 的表现。是硬件上出现了问题。而传统的心理学,总是在软件上、思想上、下足了功夫。总是把不良性格归类于不正确的认知。虽然分析的是头头是道,却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又会把归因归到幼年期长期养成的不正确的思维习惯。这种归因方法,和把原因归咎到上一辈作恶的而今生获得报应,都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假说。

所以传统心理学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鄙视。学界有很多声音要求把除了脑科学以外的心理学赶出科学殿堂。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如果你既没有惊人的天赋。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但还想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专家。那么你就到心理学这里混吧。心理学与物理学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的概念,互相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任何人都可以自立为王荒野之地。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这里著书立说、树碑立传。”

斯金纳的一席话。让我想起教育学的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用电流电击笼子里无法逃避的狗。狗开始会挣扎企图逃避。时间久了,就放弃挣扎逃避了。直接躺接受电击。即便有可以逃避的机会。也不知道去逃避了。这些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们拿动物反复做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长期获得无法避免的某种失败信息后。就会确定自己无法战胜这种困难。多么浅显的道理,却煞有介事的做着实验,折磨死了多少动物啊。终了起个故弄玄虚的名字——“习得性无助”。真的是有够无聊的了。不过心理学家并不觉得这是没用的道理。而是用于鼓励人们勇敢的和困难作斗争。

人类如果真的会被习得性无助,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人类就不配说自己是高等动物了。内能强大的人即便在某些方面发现自己技不如人。只会放弃某些方面的追求目标。而绝对不会对自己全盘的否定,导致自卑的性格的形成。被剥削压迫的穷苦农民中依旧有自信勇敢者。高高在上的享受荣华富贵族老爷依旧有懦弱自卑者。对于有了钱的暴发户,他们马上就会趾高气扬。“习得性无助”那是不可能的。环境不是性格的决定因素。人体生理硬件是性格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硬件差的人很容易因为任何一点点挫折对自己全盘否定。硬件强的人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够看到燎原的希望。

《内能心理学》也是一个在心理学这块野地上立起来一个孤零零的山头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两个猴子被电击。一个猴子可以采取措复杂施躲避电击。而另外一个处于无助状态。最后能够采取措施躲避电击的猴子最后得了胃溃疡。而处于无助状态的猴子却活很正常。其中的原因是那只习得性无助的猴子。无需调动内能,所以无需情绪的产生,所以心态平和。而能够采取措施的猴子。为了解决问题,调动内能,调用内能就会产生情绪。最后因为过度消耗内能而患病。

内能心理学把这两种心理学实验。进行联系起来思考。习得性无助是个体一种保护措施。保护机体免受无意义的挣扎和消耗。脖子上套着绳子的狗。接受现实活下来了。不抛弃、不放弃、抗争到底的麻雀死掉了。

内能心理学,不是在另立山头。而是要统一江湖。要用内能这个概念,把所有心理学现象联系起来。的崭新学说。下一篇。重点说说方法论。神经官能症的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