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六大铜矿是?
1、海相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
产于下古生代石英角斑岩和细碧岩中。呈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 1%。如中国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等矿床。
白银厂铜矿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北。包括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铜矿和小铁山、四个圈多金属矿,面积28平方千米。矿床围岩蚀变有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白云石化及次生的明矾石化、黄钾铁矾化、高岭土化等。
2、超基性岩中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
产于下古生代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岩体的中﹑下部。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镍黄铁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小于 1%。如中国甘肃金川﹑新疆喀拉通克等矿。
3、变质岩层状铜矿
产于中元古代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中﹐沿层产出。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云南东川汤丹﹑山西中条山胡家峪等矿。
山西中条山地区从50年代以来,勘探了铜矿峪、小西沟、胡家峪、篦子沟、落家河等大中型铜矿,累计探明铜储量330多万t。为开发这一地区的铜矿资源1956年成立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
4、夕卡岩型铜矿
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外。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安徽铜官山﹑江西城门山等矿。
5、斑岩铜矿
产于中生代﹑新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闪长斑岩等及其围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小于 1%。矿床常为大﹑中型。如江西铜厂﹑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驱龙等矿。
6、砂岩型铜矿
产于中生代陆相砂岩与砂页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黄铜矿等。铜品位多大于1%。如云南郝家河﹑四川大铜厂等矿。
扩展资料
我国的大型铜矿区
1、红沟铜矿
主矿体长80~300米,厚1.5~7.0米,垂深60~150米,呈透镜状或复杂脉状,产状与围岩大体一致。氧化带不太发育。矿石以块状含铜黄铁矿、含铜磁铁矿及黄铜矿为主,浸染状居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围岩稳定,矿石选冶能力好。
1957年根据群众报矿发现。1958~1959年祁连山地质队初查,1962~1984年有色地质八队、七队断续进行详查、初勘及补勘工作。1958年起土法开采。1963年组建祁连山有色金属公司。1971年建成日处理矿石750吨选矿厂。
2、东川铜矿
国有大型铜矿区,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它历史悠久,铜矿石的采冶从西汉时期开始,到清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年产粗铜8000吨。当时,云南省所铸造的制钱中有80%是用东川铜与个旧锡制造的。
3、多宝山铜矿
境内现已探明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三矿沟铜矿三个矿带,铜平均品位0.47%,资源储量362.6万吨。占全省资源储量的95%,全国排名第三位。现价估值2172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银厂铜矿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条山铜基地
我国的六大铜矿:
1、多龙矿区
多龙铜矿是《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全国28个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多龙矿区已经探明的铜达到2000万吨,按照我国大型铜矿的规模要求,相当于找到了40个大型铜矿。
2、驱龙铜矿
西藏自治区中部的驱龙成矿区平均海拔4000m以上,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该铜矿带是中国近年发现的一条重要铜矿带,是该铜矿带最为重要的超大型矿床,其铜资源储量已达711 Mt(Cu平均品位为0.5%),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床。
3、玉龙铜矿
玉龙斑岩铜钼矿带被发现于上世纪 60 年代,作为我国远景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带之一,除玉龙铜矿床以外,其周边尚存在一批储量在百万吨级大中型铜矿床如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扎那尕和莽总等。
矿带内探明 Cu 资源金属量 950 万吨左右,Mo 资源金属量 40 余万吨,伴生元素主要有Ag、Au、S、Fe、Pb、Zn、Co、W、Bi 等。此外除上述金属矿产外在妥坝和夺盖拉有规模较小的煤层产出,在第三系贡觉红层中有盐矿产出。
4、甲玛矿区
甲玛矿区位于距拉萨市65公里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甲玛矿区资源量:外围和深部的当量铜(EQCu)资源量突破1500万吨。目前产能为6000吨/日。
5、普朗铜矿
普朗铜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北部,属多金属超大型矿山,是目前亚洲已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山。普朗铜矿是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目前,普朗铜矿已探获铜金属量为480万吨、黄金145吨、白银2754吨、钼19万吨。
6、乌奴格鲁山铜矿
乌奴格吐山铜矿床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北东方位,满洲里市以南约22km处,是我国8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铜126.8万t,铜平均品位0.46%,钼25.8万t,钼平均品位0.055%,并探获可观的伴生铼、银、金等矿产储量。
扩展资料
铜矿种类:
1、斑岩型铜矿
斑岩型铜矿(斑铜矿)探明储量居首位,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1%,近年来探明储量仍有增长。主要集中于3个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包括我国滇藏地区)、中亚-蒙古成矿带(包括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包括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2、矽卡岩型铜矿
矽卡岩型铜矿亦是主要类型,其探明储量约占我国总储量的27%,尤其是冈底斯矽卡岩型铜矿资源量迅速增加。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岩体以燕山期的花岗闪长岩为主,围岩以古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品位较高,规模不等,常形成大的富铜矿床。
3、层状型铜矿
层状型铜矿,包括变质岩中层状铜矿和含铜砂页岩型铜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1%。变质岩层状铜矿往往由早期的海相沉积岩经变质形成,其成矿时代以元古宙和古生代最为重要,集中于康滇、狼山和中条山地区。
4、火山沉积型铜矿
火山沉积型铜矿占全国总储量的5.5%,海相火山岩型铜矿资源较陆相火山岩型多。矿体多产于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地层的接触部位,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层的顶部及其附近,以及上覆沉积岩层的界面上。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往往成群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矿
参考资料: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第Z1期
江西铜基地;云南铜基地;甘肃白银铜基地;东北铜基地;安徽铜陵铜基地;湖北大冶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