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扬雄传》其中的一段,求翻译!!!急!!!最好有详解,谢谢了~~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展开
飞鸟了
2011-09-17 · TA获得超过8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5万
展开全部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智)舛驰(1),大氐诋訾圣人(2),即为怪迂(3),析辩诡辞,以挠世事(4),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惑)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5),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敌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6)。
  (1)舛:相背。(2)大氐:大致;大概。诋訾:底毁。圣人:指周公、孔子。(3)即:犹“或”。(4)挠:扰乱。(5)太史公:指司马迁。(6)《法言》:今存。通行本有二,一为晋李轨注,十三卷;一为宋司马光注,十卷。
追问
自己查到了,希望对别人有帮助。。。。。。

扬雄见到诸子各自以其知识相背驰,大多诋毁圣人,自做怪僻,巧言诡辩,搅乱时政,虽是小的言论,最终会破坏大道迷惑众人,使他们沉溺于听到的话却自己不知是错的。到太史公记载六国,经历楚汉,到《麟止》结束,和圣人看法不一样,是非观念和经书相差很大。所以常有人询问扬雄,扬雄经常模仿经典之言来回答他们,着成十三卷,模仿《论语》,名叫《法言》。

分给你吧,谢谢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