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谈谈你对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义”是怎样理解旳

纠正历史错误
2011-10-01 · TA获得超过7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2万
展开全部
孔子的仁为克己复礼,孟子的义,为仁而舍身取义:从《论语》里我们就了解到,孔子一生都没无法给他当代的任何一个人评为仁人,因为在他眼里当时没有一个人完全达到完全行周礼的,也就是说没有真正仁人,没人会爱人的,因为人们逐渐脱离了礼;由此孔子认为人本是不仁的,黄帝到武王的人之所以仁,是因为有了约束人的礼人才变仁,成为人性本恶论。但孔子对改革的反抗思想较温和,曾说推行不了就“不怨天,不尤人”.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有了初形成地主阶级,百家争鸣,社会上欲完全想摆脱周礼框架的束缚已经白热化,坚持周礼儒士越来越生活贫困,亚圣的孟子心急火燎,孟子的思考认为之所以人(指那些地方掌权的人)不仁,继续让这些本身有贵族血统儒士们挨穷,几乎与民类一样的生活水平,是缺少道义的,道义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开始形成的地主和破坏规矩的官员与地方诸侯,应该把田地重新分回给儒们,不得个体私化,民众应该信从天命,无偿去为官家贵族劳动,而要挽回地方诸侯这些应该这样做的道义,就是遵守周礼,因此孟子的学说突出“义”字,义的内涵也是指向周礼。虽孟子继承孔子的复礼思想,但孟子认为地方诸侯是人,人性应该有恻隐之心的,这是他要劝说的信心,也因孟子本身就苦口婆心地劝说统治者之味,所以他总是要先把人性说成本是“善”的,好以打动他们,如此形成性善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主张当官的儒生舍利用命去对抗不行周礼的行为,倡导极端.孔曰成仁成性恶,孟曰取义成性善,这本身就是儒家自我的矛盾.
旋风游虾
2011-09-22 · 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59万
展开全部
孔子更看重内心的“仁”。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内外双修。

孟子的“义”,就是做到了义无反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