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佛教的慈悲有什么不一样?

 我来答
绝对争绝伦2965
2011-09-23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7万
展开全部
《圆觉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世尊讲:一切众生因为有种种恩爱贪欲所以才有轮回。所有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比如卵生、胎生、化生都是因yin欲而有生命。故此爱为轮回根本。因为有种种欲念,助长爱性。所以才会令生死轮转连绵不觉。因为有爱,所以有欲望。因有欲望,才有生命轮回。众生之命根本上是依靠欲望。爱欲是因、爱命为果。
爱这个字现在可是很时尚的。我爱你、你爱我在夫妻、情人眼里,甚至蛮崇高的,更甚至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不过这个爱其实并不崇高。因为其中其作用的就是我。因为我喜欢、我愿意,所以才爱你,我不喜欢,我不愿意就不爱你。爱总是有原因的,也是自私的。千万不要因为女朋友很爱你就认为,啊,这世界真的好美好哦。明天她不爱你了,这世界就该塌了。
佛法讲的轮回,我们之所以生生死死的根本原因,就是爱欲。因为爱这个、爱那个,就会有欲望、有冲动。就会牵引着你继续生死征途,难以停歇。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造的。你觉着财富好、权利好、外貌好、名气好,你爱你的老婆或者丈夫、爱你的孩子、甚至爱你的猫都是生死的牵引力。每一条爱欲都如一根丝线一样牵扯着你,让你继续你的旅程。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因为欲境就会导致有顺逆、有好坏、有分别。一旦境界违背了爱心,就会产生仇恨、嫉妒、造种种恶业。所以才会有饿鬼、地狱。如果知道了爱欲是不好的东西,产生厌恶爱欲、舍弃恶业、修行善法,就会有人天道。虽然知道爱欲可厌,放弃爱欲,乐于舍弃,这还是根本于爱欲,因为你爱“放弃爱欲”爱“舍弃恶业”。这属于有为法。依然是轮回的因。是不能成就佛果,脱离轮回的。所以众生如果想要脱离轮回,先要断除贪欲、爱渴。
这一段说的可是非常透彻,把我们接触佛法当中很多的误解错误观念都指的清清楚楚。
因为有爱就会有不爱,因为有爱这个就会有不爱那个。你说父母对孩子的爱错吗?我们看自己的孩子最顺眼,看别人的咋看咋觉者别扭。至少是不如自己的孩子亲。这就是有顺,有逆。因为外境和爱欲心的交互作用,有爱有不爱就会产生嫉妒、憎恨等等问题,导致造作种种恶业。恶业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贪爱、憎恶就是根源。
我们算算看,佛法中的十恶业,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都是贪、嗔造作的。贪嗔怎么来的?邪见导致。哪天我们不再憎爱,就不会有恶业、恶果了。远离痛苦。
有人就会说了,没有爱欲憎恶那岂不是木头了?这就是天大的误解了,穷人认为皇帝天天吃白馍+猪肉炖粉条和此有一比。没有爱欲、没有憎恶,可不是木头,还有慈悲。
《未曾有因缘经》讲: 云何行慈。野干答曰。见苦厄人。当起慈心。为作救护。皆令得所。何谓为悲。见诸众生。无明爱故。造生死业。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不应懈怠。当勤精进。修习智慧。速成佛道。得佛道已。当以智慧光明。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令见大明免众苦缚。虽未成佛。凡所施为。一切善业。回施众生。令得安乐。众生有罪。我当代受。是名悲心 。
这个慈悲和爱欲的区别太大了。我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事业工作,这都是爱欲,因为你不爱别人的。这是因为你喜欢而喜欢。佛法慈悲则不然,慈悲首先是智慧的,本身就没有爱欲、憎恶这种障碍,慈悲是远离恶业的。我想帮助你,我虽然有钱,却偷别人的钱来帮你,那不叫慈悲。其次慈悲是不分对象、一概平等的。没有我的、你的的区分。我们虽然也是努力行善,但是说到慈悲还是多少差了些。总还是有我在的,我愿意的,我喜欢的。并非是一切对象、一切方法平等。
甚至还要算计一下哪个功德大啊,哪个果报好啊。这就更不叫慈悲了。至于丈夫爱自己的妻子那是爱欲,爱别人的妻子,那叫流氓、第三者。和慈悲不沾边。
所谓弃恶乐舍,还滋爱本。有目的布施,也是爱欲。也是轮回本。不是证得佛果的因。这是有为法。我们学习佛法都听过有为法、无为法的名词。什么叫有为啊,这里说了,“还滋爱本”还是从爱欲出发的就是了。所以行善祛恶我们还是要做,不要一说这个我干脆不做了,因为我做不到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照做,少算计、不分别。经典不是说了: 见苦厄人,当起慈心, 为作救护。皆令得所 ,遇到就做。就是因为看到对方需要帮助,我就帮了。不是因为我看他顺眼、我想布施所以才帮。
知道了爱欲和慈悲、有为和无为的区别,我们就明白了想要脱离轮回就要断除贪欲爱渴。无论是善、是恶的贪欲爱渴都要去除。这才是真正想要脱离轮回。这是大丈夫,人中之雄。
【摘自地藏论坛 《爱为轮回本》】
foyue3378
推荐于2017-11-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爱是一种占有,是一种自私欲在那里支配着,而慈悲没有自私的欲,它只是希望他人快乐、希望众生快乐,它没有占有的心。

但是如果是作为爱来说,只要你有权利占有他,一旦别人对他好,你生起的就是什么了?就是嗔恨了。慈悲是衷心地、毫无条件地祝愿一切的众生,希望众生快乐。但是爱,它付出往往要得到回报:“我爱你、你要爱我,你不爱我,我就恨你。”所以,慈悲不会变成恨,贪爱会变成恨。
参考佛教导航问答栏目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t4331
2011-09-23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482
采纳率:47%
帮助的人:2906万
展开全部
古今的词义不同。
古代的爱字不是指爱情,也不完全是指尊重和爱戴的这个“爱”,而是指“喜欢、贪执”这样的意思。导致我们行为的本能,就是“爱”,也就是贪恋、执取等等。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眼、耳、鼻、舌、身、心对外界物质世界感受到的色、声、香、味、触、想等等感觉的追求。因为贪爱五蕴的具结而生起种种执著。
现代概念的“爱”,则可以用“仁爱”这个词去表达。
而慈悲,是指对尊重、喜爱等等感受的放大。大慈,就是爱护众生,给予一切欢乐;大悲,就是怜悯众生,拔除一切苦难;就相当于有见识只是一方面,配合上真正的行动才是全面的修行。单纯的慈爱,给予欢乐,只是给予鼓励,却不能解决真正的根本的问题;单独的救助和怜悯,如果不加以快乐和活泼的鼓舞,也难以产生希望和动力。只有知道一切苦恼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发展变化的,然后告诉我们什么是解决的办法,真正摆脱苦恼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状态没,这样才使我们真正觉悟和解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chjp666
2011-09-23 · TA获得超过763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56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1354万
展开全部
凡情之爱是有亲疏之别的.
就我们说的人道主义的爱,你不会去爱法西斯吧.
而佛教的慈悲是无缘慈,同体悲.冤亲平等的.
但是佛的慈悲,爱一切,因为众生在迷,悟了都是可以成佛的,所以佛兴无缘慈,运同体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韦青青
2011-09-23 · TA获得超过77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5万
展开全部
差别太大了,简直是南辕北辙
佛教的慈悲是教人放心七情六欲
爱是教人有七情六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