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的发展 展开
 我来答
希识而2133
高粉答主

2019-06-2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6598
展开全部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制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2、君主专制

从秦朝以来,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选官制度

从秦汉以来,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但到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极大的扼杀了思想的自由活力。

扩展资料:

1、皇权专制阻碍。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应当是秉承皇帝意旨办事的,但由于参与决策,下边又有一套执行机构,即具有议政与执行及监督百官执行二大职能,有相当大的权力。

一个以丞相为中心的政治集团,甚至与皇帝分庭抗礼,乃至可以拥立和废立皇帝。皇权与相权本应互相配合、协调,但有时不免矛盾。

2、中央集权强化。

而两千多年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出现很多现象,原来一些高一级的相当于省的行政机构所辖区域逐渐变小。

汉代的州,有些疆域比现在的省还大一些。唐宋缩小的州相当于秦汉的郡,州之上又有了相当于省即原来称州的道、路。

而明清时的州又下降为与县同级,原相当于省的道、路,与府一起成了过去的州、郡一级,而在道、路、府之上则是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彩虹糖豆Sx
高粉答主

2019-07-1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8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扩展资料

中央集权的作用:

1、积极作用(明清之前):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老人一天
推荐于2017-09-04 · 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86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774万
展开全部
1.秦汉:
秦朝—郡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两汉:刺史制度的演变(监察—地方行政: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2.宋元:北宋—知州与通判相牵制.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蒙古地区为岭北行省;东北地区为辽阳行省)。

3.明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按察司管监察司法,都司管军政);明朝在西藏实行僧官制度(最高僧官是法王);土司制度(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慰司、土知府长官)与“改土归流”(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袭、可调动的流动官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时西南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改土归流的意义:加强中央统治→→改变落后纷争→→促进民族交流→→国家巩固发展);清—十八行省五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伊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一个盟旗(蒙古)。
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出现。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内容。关于皇帝和权臣的矛盾,自秦始皇开始,皇帝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两对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解决这些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呢?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相的权力。东汉时,尚书台取代了三公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及中书、门下省,但其权力分配未定型,也尚未构成中枢机构。到了隋唐时期,皇帝是利用什么制度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大臣专权的呢?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gaoyi/64508.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要精稳处事
2020-02-08 · TA获得超过34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0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中华数千年史,制度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确立,秦朝创新完善。第二次是党全面领导的民主集中制,共和国开创并不断完善。此外,清末设资政院省建立咨议局,民国总统制共和制、党国体制,在中华发展史上也有一定历史地位。其余算些修修补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