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对荆轲的评价
陶渊明说荆轲"惜哉剑术疏",是对荆轲武艺不精的最准确的评价,但未必是对刺秦失败的最正确的认识,而荆轲自己认为他是为了活捉嬴政而错失了刺杀的机会。
荆轲是一个反暴的英雄人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并不是说荆轲就是要维护割据的反面人物。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对人民构成了伤害,人民赞成统一,但不一定赞成秦国这种残暴的统一方式,虽然秦不采取武装暴力的方式也不行,但荆轲的作为还是正义的,我们应该把荆轲刺秦和荆轲之死看成统一大业中人民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扩展资料: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参考资料来源:
尽管有人否定他的做法,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 · 刺客列传》结尾说: “ 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 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 “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 , “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 。陶潜说他 “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 “ 江湖侠骨 ” 。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 “ 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 ,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 (《战国策 · 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 “ 士为知己者死 ” ,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 “ 国家大事 ” 。
“风萧萧兮易水寒,君子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