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点的上海话

 我来答
怀白8t
2016-05-14 · TA获得超过1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据1922年版《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
上海人的一种习惯用话,主要表达某人“不清醒“的一种说法。在实际生活中,13和13点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只说“13”,而“13点”属于恶劣词语,常用来骂人并强调对方大脑有严重问题。
有五种说法:
1.“点”是英语ding(叮当响)的音译,原指钟声,下半日1点钟,钟响十三下是不正常的,所以十三点是指那些“脑袋有毛病的人”,“冒傻气”,“冒失鬼”,“做事违背常理”。
2.一粒四方骰子只有六个平面,每抛一次,只有一个平面在上面,最大的骰子只有六点,一粒骰子抛出七点来就是“出色”,两粒骰子顶多能抛出十二点,而抛出十三点也是“出色”。是不正常的。
3.骨牌的幺五幺六,两个骨牌合在一起正好是十三点,而幺五幺六的形状像蜡烛扦子,且一个一低,不能配对,所以用这种情况来比喻疯疯癫癫的朋友,好话不听,只能拿蜡烛给他们插进去。
4.“痴”字的笔画是十三划,十三点就是十三划,借指“痴”字,说十三点就是说他是个“痴人”。
5.《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戏中,祝英台向梁山伯反复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表露求爱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这是剧作者的艺术手法,故意为后来的悲剧所作的铺垫和伏笔。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相加是十三,讥讽梁山伯是“十三点”、“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这是民间戏谑性的说法,不失为一家之言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