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误差的原因

分析测定误差的原因... 分析测定误差的原因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9-05-08 · TA获得超过8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4万
展开全部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 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胡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扩展资料:

通常对实际问题中遇到的误差进行下列几类的区分:

1、模型误差

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要将复杂的现象抽象归结为数学模型,往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对问题作一些简化。因此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模型误差。

2、测量误差

在建模和具体运算过程中所用的数据往往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的,由于精度的限制,这些数据一般是近似的,即有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3、截断误差

由于实际运算只能完成有限项或有限步运算,因此要将有些需用极限或无穷过程进行的运算有限化,对无穷过程进行截断,这样产生的误差成为截断误差。

4、舍入误差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由于计算工具的限制,我们往往对一些数进行四舍五入,只保留前几位数作为该数的近似值,这种由舍入产生的误差成为舍入误差。

5、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例如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 、抽样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p-P)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误差

休闲娱乐助手之星M
2021-06-09 · TA获得超过53.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胡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 。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

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

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 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误差分析相关内容:

物理化学以测量物理量为基本内容,并对所测得数据加以合理的处理,得出某些重要的规律,从而研究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间的关系。

然而,在物理量的实际测量中,无论是直接测量的量,还是间接测量的量(由直接测量的量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出的量),由于测量仪器、方法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或实验平均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值,这称之为测量误差。

研究误差的目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更接进于真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确定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据预先所需结果,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实验时间。因此我们除了认真仔细地做实验外,还要有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二者是同等重要的。

仅报告结果,而不同时指出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实验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误差概念。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分析误差百度百科-误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变频测试
推荐于2017-09-24 · TA获得超过15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4万
展开全部
1. 误差来源
1.1. 装置误差
标准器误差:标准器是提供标准量的器具,如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钟等。它们本身体现的量都有误差。
仪表误差:如电表、天平、游标等本身的误差。
附件误差: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辅助附件,如开关、电源、连接导线所引起的误差。
1.2. 环境误差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震动、照明、电磁场等)与要求的标准状态不一致,及其在空间上的梯度、与随时间的变化,致使测量装置和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所引起误差。
1.3. 人员误差
测量者生理上的最小分辨力,感官的生理变化,反应速度和固有习惯所引起的误差。
1.4. 方法误差
经验公式、函数类型选择的近似性及公式中各系数确定的近似值所引起的误差。
在推导测量结果表达式中没有得到反映,而在测量过程中实际起作用的一些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漏电、热电势、引线电阻等一些因素引起的误差。
由于知识不足或研究不充分引起的方法误差。
2. 误差的分类
2.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它的特点是其确定性。实验条件一经确定,系统误差就获得一个客观上的恒定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也不能削弱它的影响,改变实验条件或改变测量方法可以发现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修正予以消除。
2.2.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随机变化,它的特点是随机性,没有一定规律,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不能予定。由于偶然误差具有偶然的性质,不能预先知道,因而也就无法从测量过程中予以修正或把它加以消除,但是偶然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服从统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控制,从而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3. 过失误差(粗大误差)
过失误差是指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这是由于测量者在测量和计算中方法不合理,粗心大意,记错数据所引起的误差。只要实验者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是可以避免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