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催眠术 10
我想问一下催眠术书心理学的范畴么?在那里可以学到谢谢还有,就是可以从谈话中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的那叫什么?谢谢大家...
我想问一下
催眠术书心理学的范畴么?
在那里可以学到
谢谢
还有,就是可以从谈话中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的那叫什么?
谢谢大家 展开
催眠术书心理学的范畴么?
在那里可以学到
谢谢
还有,就是可以从谈话中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的那叫什么?
谢谢大家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催眠术的小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 第一层次: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 第二层次: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么是催眠术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三.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催眠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催眠术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奇异的作用,或视为江湖术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骗人们的伎俩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使催眠术遭到致命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看重精神生活;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催眠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调整和放松技术,在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调整身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本场所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
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
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象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象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象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 第一层次: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 第二层次: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么是催眠术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三.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催眠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催眠术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奇异的作用,或视为江湖术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骗人们的伎俩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使催眠术遭到致命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看重精神生活;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催眠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调整和放松技术,在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调整身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本场所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
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
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象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象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象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展开全部
催眠术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已对这一现象研究了150多年,但到底也没能弄清楚其真谛。有的理论家认为,催眠术打开了通向潜意识的大门,有的倾向于认为,恍惚是非睡非醒的心理边缘状态,有的干脆称之为伪科学。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处在催眠状态下最容易接受暗示,可以让他做出一些乃至最为暴戾的举动,因为那个时候,大脑、甚至身子开始身不由己。催眠术究竟是真是假,一些研究知觉边缘状态的专家通过类似的试验解开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谜团。
■ 催眠术能否预测未来
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认为,对知觉施加影响能对一个人的生理过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证明。
他有一个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经闹得很厉害,由于经期紊乱,头部和心口都疼得实在难忍。经做几次催眠治疗后,其更年期“推迟”了7年,不仅不再头疼和心口疼,月经也恢复了,变得格外精神,身体没灾没病。
拉济格拉耶夫还坚信,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
他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他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许多。一次,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22岁,而是32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
不久前,专家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谎报了患者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不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而且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
■ 科学家认为人在接受催眠时会分泌更多麻醉物———内啡肽
哈佛医学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罗森塔尔教授还发现了催眠术的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属性:病人处在恍惚状态下,骨折和外科手术的伤口能更快愈合。
第一项研究请了12位踝骨断裂的病人参加。吉南德斯对其中的6人在3个月内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6人只接受一般治疗,由另外一批专家通过X光透视仪来观察病人的骨头愈合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没有。结果表明,那些接受过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早两个星期下地行走。
一些生物化学家认为这是内啡肽影响的结果,拉济格拉耶夫对此表示认同。内啡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麻醉物,据说患者在接受催眠过程中会分泌得更多,从而减轻了愈合过程中的痛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种无痛感觉。
可是,又该怎么去解释美国前不久所进行的另一项试验呢?那里在麻醉状态下对妇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这好像就不仅仅是内啡肽的问题了。不过目前用催眠术来治精神病、心脏病和传染病还不见什么疗效。
■ 科学家认为,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会被改善
不仅探究催眠术的奥秘,科学家们也一直设法运用催眠术治病。瑞士巴塞尔大学发表声明,说他们找到了治疗花粉过敏症的新方法,还非常有效,他们的方法便是催眠术。
此项研究进行了两年,有66名花粉过敏症患者自愿接受试验。第一年将他们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头一年实际上并未参加试验,还在照常继续服用那些传统的抗过敏药。第二组在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疗法医生的指导下施行旨在祛除过敏主要症状的自我催眠,与此同时还在继续服用一般的抗过敏药,只不过剂量要小一些。第一年的结果非常明显,第二组患者在花开季节症状就不那么显著,不再是经常流鼻涕。到第二年,第一组的人也接受了催眠,到“过敏季节”末他们也承认症状有所缓解。
科学家认为,这些人的症状有所缓解是因为在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有所改善,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呼吸系统爱出现的问题。
不过,虽说接受试验的人都异口同声说类似方法对治疗过敏症有效,但仍缺乏事实依据,这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医学上的鉴定。而且在做催眠的同时,仍得服用小剂量的抗过敏药物。就连参加此项试验的一些科研人员也承认,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哪怕能对治疗花粉过敏有部分帮助的方法,并不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新研究为催眠效应寻找科学依据
科学家在经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后,开始将研究转向理性。催眠与大脑反应是否有关系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科学家们有一次做试验的时候,要人们伸出双手托砖,时间越长越好。人们在一般状态下只能托5分钟,可处在催眠状态下连女性也能托半小时。体层X照片表明,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同时工作,那在恍惚状态下只有负责情感和艺术创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跃,它像是“压抑”了负责逻辑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图,让人就知道傻乎乎地托着。
而另一个新研究证明,催眠通过改变大脑特殊区域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避免认知冲突的发生。
研究者用一个经典方法让受试者说出书写字迹的墨水颜色。面对用蓝墨水书写的“绿”字,受试者在回答“蓝色”时往往会犹豫和犯错。如果相同的受试者在经过催眠后再看这个字时,就会把这个字视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
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瑞兹和同事将目光汇聚在这一结果背后的大脑活动上。研究人员在最初的行为研究中发现,面对字义与颜色的冲突,那些接受了高度催眠的受试者比暗示影响较浅的受试者判断得更为准确。
相关的大脑成像也显示,受到影响的大脑区域包括负责早期视觉处理的区域和前扣带脑皮质———这一区域已知与人的注意力、情感控制和自我调节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瑞兹表示,“这一解释令人感到惊讶的地方在于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然而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暗示通过改变大脑的活性从而颠覆了这一过程,他认为,这意味着催眠可以用来激活和关闭特定的大脑区域。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麦克里昂德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催眠暗示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与催眠在认知世界的地位相比,这项研究赋予了催眠更多的现实意
■ 催眠术能否预测未来
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认为,对知觉施加影响能对一个人的生理过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证明。
他有一个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经闹得很厉害,由于经期紊乱,头部和心口都疼得实在难忍。经做几次催眠治疗后,其更年期“推迟”了7年,不仅不再头疼和心口疼,月经也恢复了,变得格外精神,身体没灾没病。
拉济格拉耶夫还坚信,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
他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他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许多。一次,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22岁,而是32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
不久前,专家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谎报了患者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不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而且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
■ 科学家认为人在接受催眠时会分泌更多麻醉物———内啡肽
哈佛医学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罗森塔尔教授还发现了催眠术的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属性:病人处在恍惚状态下,骨折和外科手术的伤口能更快愈合。
第一项研究请了12位踝骨断裂的病人参加。吉南德斯对其中的6人在3个月内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6人只接受一般治疗,由另外一批专家通过X光透视仪来观察病人的骨头愈合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没有。结果表明,那些接受过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早两个星期下地行走。
一些生物化学家认为这是内啡肽影响的结果,拉济格拉耶夫对此表示认同。内啡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麻醉物,据说患者在接受催眠过程中会分泌得更多,从而减轻了愈合过程中的痛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种无痛感觉。
可是,又该怎么去解释美国前不久所进行的另一项试验呢?那里在麻醉状态下对妇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这好像就不仅仅是内啡肽的问题了。不过目前用催眠术来治精神病、心脏病和传染病还不见什么疗效。
■ 科学家认为,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会被改善
不仅探究催眠术的奥秘,科学家们也一直设法运用催眠术治病。瑞士巴塞尔大学发表声明,说他们找到了治疗花粉过敏症的新方法,还非常有效,他们的方法便是催眠术。
此项研究进行了两年,有66名花粉过敏症患者自愿接受试验。第一年将他们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头一年实际上并未参加试验,还在照常继续服用那些传统的抗过敏药。第二组在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疗法医生的指导下施行旨在祛除过敏主要症状的自我催眠,与此同时还在继续服用一般的抗过敏药,只不过剂量要小一些。第一年的结果非常明显,第二组患者在花开季节症状就不那么显著,不再是经常流鼻涕。到第二年,第一组的人也接受了催眠,到“过敏季节”末他们也承认症状有所缓解。
科学家认为,这些人的症状有所缓解是因为在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有所改善,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呼吸系统爱出现的问题。
不过,虽说接受试验的人都异口同声说类似方法对治疗过敏症有效,但仍缺乏事实依据,这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医学上的鉴定。而且在做催眠的同时,仍得服用小剂量的抗过敏药物。就连参加此项试验的一些科研人员也承认,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哪怕能对治疗花粉过敏有部分帮助的方法,并不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新研究为催眠效应寻找科学依据
科学家在经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后,开始将研究转向理性。催眠与大脑反应是否有关系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科学家们有一次做试验的时候,要人们伸出双手托砖,时间越长越好。人们在一般状态下只能托5分钟,可处在催眠状态下连女性也能托半小时。体层X照片表明,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同时工作,那在恍惚状态下只有负责情感和艺术创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跃,它像是“压抑”了负责逻辑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图,让人就知道傻乎乎地托着。
而另一个新研究证明,催眠通过改变大脑特殊区域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避免认知冲突的发生。
研究者用一个经典方法让受试者说出书写字迹的墨水颜色。面对用蓝墨水书写的“绿”字,受试者在回答“蓝色”时往往会犹豫和犯错。如果相同的受试者在经过催眠后再看这个字时,就会把这个字视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
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瑞兹和同事将目光汇聚在这一结果背后的大脑活动上。研究人员在最初的行为研究中发现,面对字义与颜色的冲突,那些接受了高度催眠的受试者比暗示影响较浅的受试者判断得更为准确。
相关的大脑成像也显示,受到影响的大脑区域包括负责早期视觉处理的区域和前扣带脑皮质———这一区域已知与人的注意力、情感控制和自我调节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瑞兹表示,“这一解释令人感到惊讶的地方在于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然而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暗示通过改变大脑的活性从而颠覆了这一过程,他认为,这意味着催眠可以用来激活和关闭特定的大脑区域。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麦克里昂德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催眠暗示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与催眠在认知世界的地位相比,这项研究赋予了催眠更多的现实意
参考资料: http://zgln.lnd.com.cn/yl/200701/118392007012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果你去看一些关于催眠的录像,你会发现,那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过程,没有什么神奇的现象,被催眠者的表情也很自然```这没什么神秘的.只是一种介于睡眠和清醒的状态.在这里催眠师是重要的.了解被催眠者在想什么,这一个经验```是不可以猛一下就能掌握的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