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绘画简介
道教绘画是道教艺术中最主要的门类,就题材内容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道教仪轨相关的图画,如供奉礼拜用的神仙像轴、装饰用的壁画彩绘、修行用的存想图和修炼图等,这类图画的绘制相对严谨;第二类,是文人取材于道教信仰的画作,这类画作带有文人的创作和想像;第三类,是道士画家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内容并不一定与道教信仰相关。
目录
壁画
道教壁画的设置是与道教建筑相互配合的,它一方面有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信仰的意义。殿堂内的造像和壁画同样庄严神圣,在殿堂设计上两者互相结合,壁画既制造了视觉的延伸,也构造了神圣空间的延伸。在三清殿东西两壁上绘画的朝元图,就特别显示了道教壁画这个特点。此外,壁画还是历代道教神仙谱系的珍贵记录。从众神仙在壁画上主次、位置、服饰等不同,可以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宗派神谱的变化。
黄箓神像
黄箓道场上供奉的画像称作黄箓神像(黄箓图、黄箓帧子)。由于道教黄箓道场和佛教水陆道场相当类似,所以民间也称黄箓道场为水陆道场,其所供奉的黄箓神图也称水陆画。佛道的水陆法会规模都相当盛大,一堂水陆画少则数十幅,多则一、二百幅不等。虽然佛教和水陆画绘制的主神和护法神固然有所区别,即佛教绘制佛陀、菩萨、天王、明王、韦驮、十大弟子、罗汉、大士、水陆缘起图等,而道教绘制三清、四御、三官、元帅、天将、天师、真人等,但在此以外图画的星辰之神、岳渎山川之神、儒家圣贤、民间俗神、冥府地狱等则可说基本相同。同时,在儒释道三教交涉下,佛教和道教水陆画都出现道教神仙、佛陀菩萨、儒家圣贤共聚一堂的情况。
文人道画
道释人物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其中以描绘道教神仙和故事为主。历史上擅写道画的有东,东晋顾恺之、南朝张僧繇、唐代阎立本、吴道子、梁令瓒、周昉、五代陆晃、宋代李公麟、武宗元、元代颜辉、赵孟頫、王蒙、刘贯道、倪瓒等。
传统文化认为琴棋书画既可供闲情逸致,也可作修身养性,因而历来道士闲暇时多有习画,其中陶弘景、张素卿、厉归真、李德柔、张彦辅、黄公望、倪瓒、张雨、方从义、朱耷(八大山人)等都是跻身画史的名家。道士画作的取材相类于一般文人画,内容并不一定以道教信仰或思想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