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历史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奈曼旗源于奈曼部,最早称“乃蛮”。“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元朝,已经形成部落。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 《清史》又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达延汗),游牧瀚海北杭爱山,称其部曰喀尔喀。其长子图鲁博罗特,于明代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其子衮楚克(又称衮出斯),称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该部当时在辽西)。察哈尔部酋长林丹汗侵略科尔沁部,所行无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满。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年),衮楚克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受到皇太极的嘉奖。赐之牧地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度。”天聪八年,又明确划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据衮楚克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此共经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三百余年。
展开全部
一)奈曼旗由来
奈曼旗源于奈曼部,最早称“乃蛮”。“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元朝,已经形成部落。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 《清史》又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达延汗),游牧瀚海北杭爱山,称其部曰喀尔喀。其长子图鲁博罗特,于明代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其子衮楚克(又称衮出斯),称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该部当时在辽西)。察哈尔部酋长林丹汗侵略科尔沁部,所行无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满。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年),衮楚克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受到皇太极的嘉奖。赐之牧地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度。”天聪八年,又明确划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据衮楚克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此共经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三百余年。
奈曼旗(二)旗札萨克的建立
明朝末期,现奈曼旗地域属蒙古察哈尔汗八鄂托克之一奈曼部封地。部首领、元太祖成吉思汗19世孙额森伟征将此地以所部号,称奈曼(元史作乃蛮)部。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时任奈曼部首领、额森伟证之子衮楚克(《清实录》记作衮出斯巴图鲁)脱离本宗察哈尔林丹汗,率所部归顺了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登基,改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并将所属外藩蒙古各部划定为“旗”。奈曼部旧牧划作一旗,称札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游牧。叙前后功绩,封衮楚克为多罗郡王爵位,世袭罔替。从此,便有了奈曼旗之行政区划和军政合一的札萨克体制。奈曼旗被列为外藩蒙古内札萨克旗,直隶于清廷理藩院。顺治初年始有“会盟”制后奈曼旗会盟于昭乌达,为该盟所属旗。钦定“佐领五十额”,即旗下设50个苏木。旗札萨克王府设于章武台,相传为现沙日浩来苏木章古台嘎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奈曼旗第四任札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鄂其尔以朝廷旨意,组建奈曼旗札萨克办公机构,启用皇帝所颁印信——奈曼旗札萨克印。旗札萨克设札萨克1人,为一旗之长,综理旗务,监督所属官史,系世袭制;协理(蒙古语称图萨拉克齐)2人或4人。此官吏必由王族内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中产生。设印务协理和军务协理,也有设旗务协理、记名协理(相当于副协理或候补协理)不同。印务协理(塔玛干图萨拉克齐)为首席协理,可代表札萨克处理旗政,是札萨克之最高辅佐者;管旗章京(蒙古语称加克拉克齐)和管旗副章京各1人。可从旗民中选择有能力、懂公务的人员担任。其职责为秉承札萨克、协理之命办理旗务,为一旗中握有实权的中坚官吏,副职为正职的辅助官员;梅林(也作梅伦),承协理、管旗章京之命办理旗务。设分管旗务的东(左)梅林和分管军务、司法的西(右)梅林各1人。另外设一员负责“秘书室”工作的印务参领(塔玛干扎兰),与左右梅林平级。手下有大笔帖式、笔帖式等作文秘公务的若干人员。这一机构体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旗以下设扎兰、苏木,即参领、佐领。奈曼旗划分为12个扎兰50个苏木,每个扎兰辖4~5个苏木。奈曼旗尚有以看守王爷、公主坟墓为责的陵寝苏木3个和驿站苏木1个,虽为苏木,但非一级行政区划。扎兰与苏木的长官称扎兰章京和苏木章京。 奈曼旗(三)伪满时的奈曼
康德二年(1935)三月,兴安西省宣布废除旗札萨克制。同时撤销绥东县,县旗合并,重新组建了新的奈曼旗公署。任命苏达那木达尔济为旗长、山守荣治为参事官,下设总务、内务、警务、财务四科。其中除内务科设三个股外,其它均设二个股。旗公署设在八仙筒,第二年秋迁至大沁他拉。
伪旗公署成立后,撤销了原十二个区的建置,重新划为七个区,依次称第一到第七区。其中四区、六区、七区基本由原汉五个区构成,一区、二区、三区和五区则由原七个蒙区构成,改变以往蒙汉分治状态。当时,牌、村为区以下所设的基层单位,全旗共设七十九牌七百四十三个村(即屯)。
康德三年(1936)以后开始实行“暂行街村制度”到康德六年(1939)时,全旗设有七村一街。康德九年(1942年)时,奈曼旗原七村一街又划成八个村,村以下置甲和牌。
康德十年(1943),再次将八个村东为十四个村。是年十月,伪满政府撤销了兴安南省、兴安西省和兴安东省,新设立兴安总省,省会设在王爷庙(今乌兰浩 特)。这时,奈曼旗隶属于兴安总省直到伪满末。[
奈曼旗源于奈曼部,最早称“乃蛮”。“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元朝,已经形成部落。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 《清史》又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达延汗),游牧瀚海北杭爱山,称其部曰喀尔喀。其长子图鲁博罗特,于明代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其子衮楚克(又称衮出斯),称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该部当时在辽西)。察哈尔部酋长林丹汗侵略科尔沁部,所行无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满。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年),衮楚克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受到皇太极的嘉奖。赐之牧地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度。”天聪八年,又明确划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据衮楚克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此共经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三百余年。
奈曼旗(二)旗札萨克的建立
明朝末期,现奈曼旗地域属蒙古察哈尔汗八鄂托克之一奈曼部封地。部首领、元太祖成吉思汗19世孙额森伟征将此地以所部号,称奈曼(元史作乃蛮)部。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时任奈曼部首领、额森伟证之子衮楚克(《清实录》记作衮出斯巴图鲁)脱离本宗察哈尔林丹汗,率所部归顺了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登基,改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并将所属外藩蒙古各部划定为“旗”。奈曼部旧牧划作一旗,称札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游牧。叙前后功绩,封衮楚克为多罗郡王爵位,世袭罔替。从此,便有了奈曼旗之行政区划和军政合一的札萨克体制。奈曼旗被列为外藩蒙古内札萨克旗,直隶于清廷理藩院。顺治初年始有“会盟”制后奈曼旗会盟于昭乌达,为该盟所属旗。钦定“佐领五十额”,即旗下设50个苏木。旗札萨克王府设于章武台,相传为现沙日浩来苏木章古台嘎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奈曼旗第四任札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鄂其尔以朝廷旨意,组建奈曼旗札萨克办公机构,启用皇帝所颁印信——奈曼旗札萨克印。旗札萨克设札萨克1人,为一旗之长,综理旗务,监督所属官史,系世袭制;协理(蒙古语称图萨拉克齐)2人或4人。此官吏必由王族内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中产生。设印务协理和军务协理,也有设旗务协理、记名协理(相当于副协理或候补协理)不同。印务协理(塔玛干图萨拉克齐)为首席协理,可代表札萨克处理旗政,是札萨克之最高辅佐者;管旗章京(蒙古语称加克拉克齐)和管旗副章京各1人。可从旗民中选择有能力、懂公务的人员担任。其职责为秉承札萨克、协理之命办理旗务,为一旗中握有实权的中坚官吏,副职为正职的辅助官员;梅林(也作梅伦),承协理、管旗章京之命办理旗务。设分管旗务的东(左)梅林和分管军务、司法的西(右)梅林各1人。另外设一员负责“秘书室”工作的印务参领(塔玛干扎兰),与左右梅林平级。手下有大笔帖式、笔帖式等作文秘公务的若干人员。这一机构体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旗以下设扎兰、苏木,即参领、佐领。奈曼旗划分为12个扎兰50个苏木,每个扎兰辖4~5个苏木。奈曼旗尚有以看守王爷、公主坟墓为责的陵寝苏木3个和驿站苏木1个,虽为苏木,但非一级行政区划。扎兰与苏木的长官称扎兰章京和苏木章京。 奈曼旗(三)伪满时的奈曼
康德二年(1935)三月,兴安西省宣布废除旗札萨克制。同时撤销绥东县,县旗合并,重新组建了新的奈曼旗公署。任命苏达那木达尔济为旗长、山守荣治为参事官,下设总务、内务、警务、财务四科。其中除内务科设三个股外,其它均设二个股。旗公署设在八仙筒,第二年秋迁至大沁他拉。
伪旗公署成立后,撤销了原十二个区的建置,重新划为七个区,依次称第一到第七区。其中四区、六区、七区基本由原汉五个区构成,一区、二区、三区和五区则由原七个蒙区构成,改变以往蒙汉分治状态。当时,牌、村为区以下所设的基层单位,全旗共设七十九牌七百四十三个村(即屯)。
康德三年(1936)以后开始实行“暂行街村制度”到康德六年(1939)时,全旗设有七村一街。康德九年(1942年)时,奈曼旗原七村一街又划成八个村,村以下置甲和牌。
康德十年(1943),再次将八个村东为十四个村。是年十月,伪满政府撤销了兴安南省、兴安西省和兴安东省,新设立兴安总省,省会设在王爷庙(今乌兰浩 特)。这时,奈曼旗隶属于兴安总省直到伪满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