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眼袋比眼睛还大…者肢…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无奈。白天工作繁忙,为缓解压力下班后熬夜追剧、和朋友聚会至深夜,但长期睡眠不足,直接影响到姣好的容貌。
1.导致眼睛无神、精神差
睡眠不足对人最明显的影首昌世响就是精神差,而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就是眼睛无神,即眼睛迷迷蒙蒙的,一直想睡觉。而当眼睛无神则会缺乏气质美感,整个人看起来都会显得非常的没有精神,所以要想改善这个缺点,那么平常就要多注意用眼啦,并且熬夜也是眼睛无神最主要的原因。
2.导致身体变胖
生长激素可以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只有在夜间睡眠时才会分泌(最旺盛=午夜11点到凌晨1点),入睡一个半小时后分泌尤其旺盛。生长激素的缺乏会减少脂肪的分解数量。经常熬夜或者睡不好的人通常是难以减肥成功,睡眠不足,血液中的生长激素改变了,生长激素不足,会让你代谢变差,一来一往,堆积越多,消耗更差,想瘦就太难了
3.导致肤色暗沉干燥、毛孔粗大
晚睡会错过皮肤新陈代谢的时间,表皮层就会堆积更多的老废角质无法自然脱落,使肤色看起来蜡黄暗沉、没有光泽,并且老废角质的堆积还会影响护肤品的吸收。另外加上夜间神经兴奋,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皮肤出油量也会增加,同时水分加速流失,长期以往就会导致毛孔粗大、皮肤干燥粗糙。
4.导致黑眼圈、眼袋
眼部的皮肤非常薄,只有面部的四分之一,血管也非常细。夜晚是人体的生理休息时间,该休息而没有休息,就会因为过度疲劳,造成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太慢,使肤色加深,从而形成黑眼圈和眼袋,而眼袋太大的话,就会形成阴影,让黑眼圈看上去更黑。并且黑眼圈是一时半会消不去的,显得人面容憔悴,备显老态。
5.导致发质变差、发量变少
你是否发现自己年纪轻轻就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而且发质很差。脱发的原因有很多种,熬夜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头发的健康需要充足的养分,而头发需要的养分是通过头皮下的微血管提供,可熬夜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影响养分的供给,自然头发会出现脱落、发质差,甚至白发等问迅咐题。
不仅是对颜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缺乏睡眠还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隐患,如肥胖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睡眠不充足会扰乱生物钟,让人一天内的精神状况不稳定。
多数人都有“少睡一会儿没事儿”这种侥幸心理,殊不知,只要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不出一周,身体就会吃不消了。
下面说几个改善睡眠的方法:
1.固定作息时间
许多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刚放假的时候,由于身体记住了上学期间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到点就醒了。但是,放假一久晚睡晚起,作息又乱了。
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作息,生物钟不被打乱,自然就能够早睡早起。
2.舒适的睡眠环境
人在入睡时会分泌“睡眠荷尔蒙”褪黑素,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首先要让自己在一个良好的入睡环境,让副交感神经的开关调整到休息的模式。
一个安静、透气卧室,一张舒适的床,都是良好睡眠的基础。调暗灯光,如有需要可以点上自己喜爱的香熏,更加放松自己,帮助入睡。
3.睡前不喝咖啡、酒
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且有一定利尿作用,容易导致失眠。
很多人认为睡前饮酒可促进睡眠,但研究证明,虽然它可以让人很快入睡,却让睡眠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降低睡眠质量。
4.关闭手机等电子产品
手机绝对是我们每天入睡的一大阻碍,一旦开始刷手机会让脑部愈发清醒,难以按时入睡。睡前最好提前关闭手机,克制住自己想要看手机的欲望。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包括苍蝇、蠕虫甚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也会睡觉。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灶颂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这一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迈近了一步。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段哪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然而,大脑中过度的DNA损伤会带来危险,睡眠则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
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通过斑马鱼实验,研究人员确定,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于是鱼进入了睡眠状态。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修复DNA损伤
那么,大脑中是什么机制告诉我们:该睡觉了?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损伤位置,并“招隐燃郑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通过遗传和药理学操作,PARP1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下调)实验表明,增加PARP1不仅可促进睡眠,还可增加睡眠依赖性修复。相反,抑制PARP1会阻断DNA损伤修复的信号。结果就是,这些鱼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累了,因而不会进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一新发现描述了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解释睡眠的“事件链”。这种机制可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动物,包括从低级无脊椎动物到人类。